“三千四百年”之七——百年过桥米线

 

今天是“阿甘”说大美红河“三千四百年”的最后一天,之前的六张大美红河名片还不清楚的,可关注“...





        今天是“阿甘”说大美红河“三千四百年”的最后一天,之前的六张大美红河名片还不清楚的,可关注“阿甘”后,查看历史消息。今天来说说过桥米线。过桥米线是云南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它以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吃法特殊、滋味鲜美、独具风味、富于营养而蜚声中外。





过桥米线的由来

过桥米线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起源于蒙自。清朝时,蒙自县城有一书生,英俊、聪明,但喜游玩,不愿下功夫读书。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夫妇之间,感情很深。但妻子对书生喜游乐,厌读书深感忧虑。一日,对书生道:“你终日游乐,不思上进,不想为妻儿争气吗?”闻妻言,生深感羞愧,就在南湖筑一书斋,独居苦读。妻也与生分忧,逐日三餐均送到书斋晌生。日久,生学业大进,但也日渐瘦弱。妻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思进补之。一日,宰鸡煨汤,切肉片,备米线,准备给书生送去。儿年幼,戏将肉片置汤中,生妻怒斥儿恶作剧,速将肉片捞起,视之,已熟,尝之,味香,大喜。即携罐提篮,送往书斋。因操劳过度,晕到在南湖桥上。生闻讯赶来,见妻已醒,汤和米线均完好,汤面为浮油所罩,无一丝热气,疑汤已凉,以手掌捂汤罐,灼热烫手,大怪,详问妻制作始末,妻一一详道。良久,书生说道,此膳可称为过桥米线。书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举人。





另一说起源于建水。清光绪二十二年在建水县的锁龙桥旁边有一家小吃店,老板名叫李马田精明能干,留心收集民间米线的各种吃法,集其精华,创制了这一别具风味的米线作法,用鸡、鸭和猪筒子骨熬成汤,把猪、鸡、鸭、鱼肉切成薄片放入,加进建水独有的草芽等新鲜蔬菜和米线,用汤碗内的高温氽熟食用,味道鲜美,滋嫩爽口。这种米线使该店生意十分兴隆。由于小店在桥头,去吃米线的人要过桥,过桥米线由此得名。这两种来源都说明过桥米线起始于滇南蒙自、建水一带,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过桥米线的组成

过桥米线除米线外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汤、肉片、蔬菜和调味品。汤是由鸡、鸭和猪筒子骨、排骨等熬制而成,以清澈透亮为佳。生肉片则是鸡脯肉、猪里脊肉、云腿、鱼等切成的薄片,以切薄至透明而均匀为度,摆入盘中。蔬菜则是豌豆尖、韭菜(或黄芽韭莱、韭菜苔)、菠菜、白莱心、绿豆芽、甜笋、豆腐皮等。调味品有精盐、葱花、芫荽、味精、芝麻油、甜酱油、咸酱油、胡椒粉、辣椒油等。





过桥米线的特色

我们天天吃过桥米线,但你知道过桥米线的特色吗?过桥米线有四大特色:一是碗大,据说最大的碗可以给小孩子洗脸!再说过桥米线有几十种配料,碗不大也着实装不下。二是汤滚,高汤起锅后用油封住,上桌时看起来死水微澜,其实温度能把生肉烫熟。三是生肉,过桥米线的配料中荤菜几乎全是生的,用刀切得飞薄,全靠那碗汤烫熟。四是主食,一套米线配料就能有十几种,包含了许多云南的土特产。蒙自的米线用料好,柔糯适口,绝非干米线可比;配料考究,调味丰富,制作精细,汤味香醇。





吃法有讲究

过桥米线吃时,先将将各种生肉片、鲜菜、各佐料盘碟和米线上桌;最后用高深的大碗,放入熟鸡油、胡椒面、味精,将滚开的汤舀人碗内,因汤油厚,碗中不冒一丝热气。继将生肉片加入汤中,用筷轻轻地拨动,霎时变得像玉兰片似地雪白,细嫩;然后放入鲜莱、米线,配上辣椒油、芝麻油等,便可食用。这时,碗内看起来五色纷呈,鲜艳美观,食之滑嫩爽口,油而不腻,清口醇和,鲜香异常,奇香沁人,回味无穷,使人胃口大开,滋味特别浓郁鲜美。





现在开吃吧:






    关注 阿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