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金棕榈排个名(中)

 

一位看完66部获得金棕榈的电影的欧美影评人丹尼尔·沃尔伯给这66座金棕榈做了一个排行榜,用他的话说,看完这些电影像是完成了一场心灵上的马拉松,尤其是一些在上学时期没看过的经典,重新发现了许多如今容易被以往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标志性作品。...

点击「三克电影空间」快速关注起来~cinker me!


一位看完66部获得金棕榈的电影的欧美影评人丹尼尔·沃尔伯给这66座金棕榈做了一个排行榜,用他的话说,看完这些电影像是完成了一场心灵上的马拉松,尤其是一些在上学时期没看过的经典,重新发现了许多如今容易被以往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标志性作品。


△金棕榈奖
50--《陆军野战医院》(1970年,第23届)
罗伯特·奥特曼一鸣惊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喜剧之一。影片选择在欧洲和美国本土对越战的反思愈演愈烈之时对韩战进行了戏虐的讽刺,时机非常好,它的幽默非常的70年代。这部电影应该被无数次视为埃利奥特·吉尔德艺术生涯最高峰吧。
 
49--《幽情密使》(1971年,第24届)
说到表现淫荡的电影,这部约瑟夫·罗西的影片不得不提。朱莉·克里斯蒂与阿兰·贝茨的搭配在70年代早期看起来是天作之合,贝茨将他在《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动物性魅力在此片中同样展漏无疑,而克里斯蒂在影片中的表演不逊色于让她获得奥斯卡影后的《亲爱的》。哈罗德·品特的剧本虽然文学味浓厚,但罗西让它呈现出经典的英式电影风格。
 
48--《善意的背叛》(1992年,第45届)
比利·奥古斯特这部电影细致刻画了婚姻的问题,片长(影院版有174分钟,电视版有323分钟)相当考验观众的耐心。影片中的夫妻原型是英格玛·伯格曼的父母,剧本也是由伯格曼亲自操刀,讲述了跨越阶级的爱情故事。如果你有足够耐心看到结尾平静的雪和激烈的争吵的对比,你应该从身心灵完全被它打动。
 
47--《放大》(1967年,第20届)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善于在电影中营造疏离感,在之前三部曲《奇遇》、《夜》、《蚀》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而这部关于发生在伦敦的一场神秘谋杀案的电影看起来要显得复杂。作为一部表现摇摆的60年代的电影,安东尼奥尼用他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我们曾经以为很熟知的知识分子的世界。
 
46--《烽火岁月志》(1975年,第28届)
这部电影几乎被英语影评人遗忘了,这是个问题。影片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史诗、和殖民主义的艰难抗争,它对阿尔及利亚影响的着墨让人想起《阿尔及尔之战》中的几个镜头。导演穆罕默德·拉赫达尔·哈米纳用虚构的故事展现了从火焰雨灰烬中重生的国家,通过着眼于一代英雄的成长审视一个民族几十年的历史。不过这部电影的画质实在太糟糕,希望有人能对它进行修复。
 
45--《爱心补情天》(1973年,第26届)
不得不承认这部略显古板的英国反浪漫电影有点《唐顿庄园》的气息。影片讲述了由莎拉·米尔斯扮演的丧夫的女人海伦与罗伯特·肖扮演的自作多情的司机陷入爱情的故事,看起来有点陈词滥调,实际上它的确是有点。
 
44--《钢琴家》(2002年,第55届)
从一个角度来看,《钢琴家》是比《辛德勒的名单》更好的关于大屠杀的电影,波兰斯基完全没有斯皮尔伯格电影中常见的媚俗。这部电影的有意思之处在于它是关于一个幸存者的故事,根据波兰犹太音乐家斯皮尔曼的真实经历改编,由另外一个幸存者波兰斯基来展现。影片中肖邦浪漫的音乐相比约翰·威廉姆斯的大提琴配乐显得要远离影片主题的悲剧性,但这恰恰是一个对比。
 
43--《绅士现形记》(1966年,第19届)
皮亚托·杰米的电影在意大利电影中可能是最令人捧腹的。虽然这部获得金棕榈奖的电影没有《意大利式离婚》那样令人笑到哭,但它用三个滑稽的小故事表现当时对于性与忠贞问题的拷问。
 
42--《教会》(1986年,第39届)
杰洛米·艾恩斯扮演的基督教神父在南美保护瓜拉尼族人的生命和土地,并试图让他们信奉基督教,而罗伯特·德尼罗扮演一名奴隶,非常贪心而且绑架当地人。然而信仰的力量大于人的贪婪,德尼罗所扮演角色因此而转变。埃尼奥·莫里康尼的配乐在影片结尾处将残酷屠杀战争显得更加残酷,让人心生悲怆。
 
41--《影子武士》(1980年,第33届)
黑泽明的史诗电影看起来和莎士比亚的作品有点像,虽然它们并不是基于他的作品创作。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有着设计精巧的战争打斗场面以及色彩浓烈的画面,熟悉黑泽明的人应该都能猜想到。
 
40--《性、谎言和录像带》(1989年,第42届)
看完《性、谎言和录像带》并仔细想想后,会感觉它非常特别。很多美国独立电影都想沿着它的路子走,但呈现出来的形式却无法复制史蒂文·索德伯格和他创造的角色组合在一起的效果。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独特的性癖好,通过若干场景串联起略带诡异的情节。安迪·麦克道维尔的服装、劳拉·桑·吉亚科莫的面部表情以及詹姆斯·斯派德温和黏糊的状态令人印象深刻。
 
39--《秘密与谎言》(1996年,第49届)
迈克·李有着创作出非常棒的剧本和让演员展现惊艳表演的双重天赋。在电影中,布伦达·布莱西恩扮演一个上了年纪工薪阶级的白人母亲,玛丽安·吉恩·巴普蒂斯特则扮演被养母养大的黑人女孩。两位女演员将两个角色在故事中关于揭露秘密、戳破谎言的游移不定表演的入木三分。迈克·李并没有影片沉浸在一片悲恸之中,而是呈现出一幅诚实与真爱的甜蜜图景。
 
38--《诀窍》(1965年,第18届)
影片集中体现了理查德·莱斯特荒诞喜剧的魅力。这部电影拍摄于莱斯特与披头士合作之后、《救命》之前,莱斯特已深喑挑战和讽刺守旧老一代人的诀窍。影片画面剪辑与叙事完美结合,场景虚虚实实,幻想与真实交替出现。
 
37--《征服者贝莱》(1988年,第41届)
这是导演比利·奥古斯特的第一座金棕榈,影片中有着影史上最经典的迷雾镜头之一。电影聚焦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移民问题,透过小主人公的视角与成长展现历史的变迁。奥古斯特刻意在影片中弱化了小说原著过分悲伤与嘲讽的成分,呈现出一种最终释然的淡淡感伤。
 
36--《大象》(2003年,第56届)
即便从现在来看,这部电影依旧令人感到寒冷。《大象》称得上格斯·范·桑特最杰出的作品,相比他的其他作品,《大象》颇具野心而且实现性极强,而这一切是值得的。影片通过大量角度奇怪的长镜头,从过道、餐厅以及活动室等角度展现了整个学校的状况,仿佛没有任何边界。恰恰就是这些移动的镜头让静止的时刻看起来显得令人难以放松。
 
35--《豹》(1963年,第16届)
《豹》可以说是意大利电影版的《乱世佳人》。影片刻画了19世纪60年代之后贵族的没落,而正是他们的腐朽有益于国家,激起了意大利整个社会的觉醒。在兰佩杜萨的原著小说中将贵族的灭亡描写得更加淋漓尽致,而维斯康蒂在电影中则表现出的是贵族在死亡边缘垂死挣扎。虽然这是没让电影达到一个新高度的原因,但也不算致命的缺陷。
 
34--《黑暗中的舞者》(2000年,第53届)
《黑暗中的舞者》最好的部分毫无疑问就是比约克。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比约克扮演的母亲唱歌、跳舞,拼了命的尽力抚养自己的孩子。不过整部电影的剧情似乎并不重要。这部电影在这份排名中之所以这么高就是因为比约克,以及凯瑟琳·德纳芙、乔尔·格雷在镜头前精湛的演技。如果没有他们,整部电影可能是一团糟。
 
33--《爱》(2012年,第65届)
让·路易·特兰迪昂尼出演了两步金棕榈奖电影,而且都是以爱为主题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看起来像是一种理想状态下颇具幻想色彩的胡说八道,现在看起来相当过时。而这部《爱》则展现了一份激烈的真实爱情走到尽头时的残酷,而这可能永远都是存在的。当爱走到尽头时,你会怎么做?
32--《能召唤前世的布米叔叔》(2010年,第63届)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吉的作品时常和性别关联,有时候也会关于更大的主题。“布米叔叔》就是关于身份的一次看似平静的漩涡,灵魂穿越了不同时代和不同的驱壳。整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神秘主义并不需要一个很明确的分析或解释。或许这部电影就是《云图》努力试图表现出来的感觉,但并没有成功。
31--《罗塞塔》(1999年,第52届)


如果说达内兄弟两部获得金棕榈奖的作品中,哪部是完全没有争议的,那就是《罗塞塔》。由初次出演电影的艾米丽·德奎恩表演一个命运多舛的年轻女人,和自暴自弃的母亲生活在流动车上,挣扎在生活最底层。和《大象》一样,电影中的年轻人都做出来令人感到错误的决定,但并不是不能理解或者刻意渲染的效果。
 
30--《雁南飞》(1958年,第11届)
从现在来看《雁南飞》是唯一一部获得金棕榈的前苏联电影可能有些令人不可思议,但它绝对是最佳选择。在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中,塔吉亚娜·萨莫依洛娃是标志性的存在。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的这部电影很难说是对前苏联主流文化的一次反抗,但它至少在聚光灯下展现了人最真实的人性。
END
喜欢就关注一下cinker吧!你就不点一下么


    关注 三克电影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