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与鼓乐为伴,心清气爽神安:老年心理保健No.25 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 No.198

 

从心理保健角度看,人最怕心神不安。...





第十二讲  音乐爱好  陶冶情操

——常与鼓乐为伴  心清气爽神安

音乐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感应
从心理保健角度看,人最怕心神不安。为安神,老年人想过种种办法,甚至使用种种药物,以期达到安神目的。其实,依据许多人的经验,在生活中,音乐、戏曲对于安定人的心情也是比较奏效的方式。

音乐舞蹈等等,据说是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谓之乐——《礼记•乐记》
其实,就其发生的内在根源来说,它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一种感应。自然界有声,此声对人的生存有信号意义,所以可引发人的不同情绪,如是,然界有声,人类有请,两者呼应,便有所谓乐感。所以,声音发于自然,情性起自人性;声情共鸣,构成一体,是为音乐之根基。

自然界非但有形,而且有声。不同声音,源自不同事物,不同事物对人含有不同意义,为此,对人来说,不同声音,也就包含不同意义了。



山泉流水,闪电雷鸣,火山爆发,激浪拍岸,小鸟唧唧,孤雁悲鸣……,这种不同的声音,由于包含着不同意义,所以可以引发人的不同情感共鸣。惊、恐、喜、怒、忧、哀、悲、虑、等等情绪,均可因自然之声引发。心理学中,这叫做触景生情。人类不但可以被动地感受自然界的声音,而且可以通过摹仿和整合,用自然界声音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心理学中,这叫“投射”,即“以物寄情”。这正好说明,人反映外部世界时,其心理功能有积极的能动性。正是这种能动性,促成了自古以来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的音乐篇章。为此,音乐不但是一种个人感受,又成了人类彼此交流思想情感的信息载体。这样,音乐与心理活动就有了统一性。如是,在心理卫生和心理保健中,音乐也自然而然要占有一席之地了。

音乐可以疏导心情


有位朋友告诉我,他喜欢唱京戏,京戏帮了他不少忙。他体验到,在疏导情绪方面,唱戏特别有效。

在心情压抑的时候,他总要唱一段伍子胥过昭关,或哼几句“林冲发配”;倒霉时,要唱“秦琼卖马”;

遇到难处时,就要当一回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以增强自信;

这样,生活中虽然有许多烦劳,但不良情绪总能及时渲泄。

有人曾批评我说,你这是鲁迅批评过的 “阿Q”精神,自我安慰。

我说,很好。在这青是山,绿是水的花花世界里,一个无钱无势的芸芸众生之一,有气,有怒,有怨,我敢向谁发。

通过听音乐、唱戏来自我化解,只当是“正当防卫”。

何错之有?
我有位老师,退休前,血压高,心脏也不太好。有一次见面时,我发现他精神爽朗,身体不错,问他有什么养生之道,他说,唱戏可以养生。京胡一响,锣鼓一敲,扯开嗓子唱几句,不但增加肺活量,心情也很好,久而久之,身体也就好起来了。

从上述事例来看,一个人要想精神安定,必须有两个内在条件,

一是心清,即内心清澈,杂念和欲望自然不会过多;

二是气爽,即情绪必须稳定而畅通,不可积淤气恼烦闷。只有心清气爽,方可神情安适。而音乐若被使用得当,可以引导人们达到上述目标。

音乐有治疗作用
早在上世纪初,国外有人便使用音乐作为治疗手段,解除儿童的不安情绪。由于儿童年幼无知,道理懂得少,所以,用说理的方法,疏导情绪很难奏效。而让其听音乐,则效果良好。在一曲恬静的乐声里,孩子可以安静下来。这种做法,是否受摇篮曲的启发也说不定,但在实际生活和临床治疗中确实有用。直到今天,在医院和诊所中,仍有所谓音乐治疗。而且,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能证明它是可取的。在治疗某些情绪性心理疾病时,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我想,音乐所以能治疗情绪疾患,不外乎有清心爽气之功效。



清心,必先寡欲,而后去杂念。当一个人随着乐曲进入状态之后,注意力是专注的,整个心随着音乐的旋律行进,心神与音乐共鸣并与它融为一体。这时,一切杂念自然离人而去,心就变的清明了。爽气,必先情畅,或渲泄,或疏通阻塞,而后方可使情纳入一定的轨道,有条不紊,不乱。这时,自然会感到,气是顺的和爽快的。就象暑天有一杯冷饮入腹,顿时消去暑燥。音乐,完全可以起到渲泄和疏通的作用,所以,它可以使人气爽。心清、气爽,而后必然心安。一个老年人,若能每天保持心安,延年益寿,增加生活情趣自然不在话下。

配方音乐疗法
但是,如何使用音乐来取得神安,选用什么样的音乐可以奏效,这乃是一个技术问题。

有音乐治疗家说,有某些乐曲可以安神,有某些乐曲可以使人振奋,等等。这种见解并不完全错。但是,这只是一般的泛泛而论。若用在临床上去解除情绪障碍,或针对某个人的问题向他提供帮助,这种泛泛而论的东西就显得不够了。另外,当我们把音乐作为一种疗法用于临床时,它便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消遣手段。所以,使用它,就必须遵循临床治疗的规矩。在心理治疗中,音乐治疗和其他治疗一样,所要遵守的规矩是:必须先有诊断,而后才能有针对性的治疗处方,也就是要对症下药。既便是用于心理保健,也要依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爱好来选定不同的音乐种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治疗或保健的目的。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我在临床实践中创立了一套技术,起名叫“配方音乐治疗”。它与一般音乐治疗的区别有二。第一,它无论用于保健或用于治疗,必须是针对某一个人来设计的,用于张三的配方,李四就可能不好使用。第二,使用这种音乐疗法,必须配合心理咨询或其他心理治疗,若有神经症之类病患,还要配合药物。以下,将这种方法做简单介绍,供大家参考。

配方音乐疗法的音乐配置,共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引发。

选择可以唤起和激发被压抑情绪体验的音乐作为引发音乐。比如,遇到令人愤怒的事情,内心必然有怒气,由于文化和某些行为规范的制约,又必须制怒。但这种愤怒情绪往往不会因为被“制”而完全消除,一旦被压制下来,就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治疗的第一步,必须通过共鸣和感应的手段将怒引发出来。可是这种引发不是表现在大发雷霆的行为之中,而是借助愤怒的音乐表达出来,如果有演奏能力,演奏一曲表达愤怒的曲调,就更加有效。

第二部分:渲泄。



有人可能要问,如果在悲哀时,听一曲欢乐的曲子不是更好吗?如果是这样,这种音乐就不是渲泄,而是压抑。常识告诉我们,压抑不但不会有助于消解悲哀,反而会使人在内心形成对比,使悲哀更加深剧。现实生活中,人们早就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在遗体告别时,不会播放欢快的小夜曲,而在婚礼上也不会放哀乐。可见,渲泄对人的情绪是何等重要。

到底什么样的音乐最能达到渲泄目的呢?这就要因人而异地进行选择了。人与人在音乐感受力、音乐爱好方面有很大差异。有的喜欢戏曲,有的喜欢民族音乐,有的对西洋古典乐有偏好。幸好的是,无论那种音乐或戏曲,都有表达不同情绪和情感的篇章或片断。

第三部分:引导。

在引发和渲泄之后,达到某种程度时,便不可继续使用同类音乐。正象腹有积食使用泻药一样,见好就要收。不然,非但不能达到治疗效果,反而带来新的麻烦。为此,渲泄之后,应及时地使用引导音乐。所谓引导音乐,就是在强度上比渲泄音乐要弱,间而有平静的音色出现,节奏要缓慢些。这类音乐,使人在疾风暴雨般的渲泄后,在留有余痕的情况下,原有情绪体验变得越来越弱。正象一个人在放声痛哭之后,变成轻轻抽泣一样。这类音乐的选择以及使用时间的选择,其技术性比选用渲泄音乐更强。如果是为了治疗某种情绪障碍,则必须请心理学家帮助,因为如何选择引导音乐,应参考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来确定。
第四部分:过渡。

过渡音乐的选择比较容易,一般使用比较恬静的音乐片断即可。因为无论那种情绪,在暴发渲泄之后,都会进入平静期,所以选用恬静的音乐,在引导音乐之后,最容易将人带入这种平静期,因为它与情绪发展客观过程更吻合。

第五部分:目标。



目标音乐是心理调整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对年青人使用雄壮的进行曲,以激励斗志,积极向上。老年人则可选用高山流水之类的乐曲,以陶冶情操,提高悟性。

使用音乐,诱导情绪发展,按即定目标一步步朝前走,需要求助者有耐心和进行心理调整的求治欲望。除此而外,日常的音乐修养也是重要的。平时多听音乐,薰陶乐感,一旦有了不良情绪,按配方音乐治疗的原则进行调节,肯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这种音乐治疗,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其他形式的音乐治疗有根本差别。它是在心理学家指导下进行的,是在正确诊断之后,按心理治疗原则配制处方。所以,读者应把这种音乐治疗和目前使用的其他音乐治疗区分开来。因为它是心理学家掌握之下的一种治疗手段,而不是一种任意的操作。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我们一起为爸爸妈妈、姥姥爷爷、叔叔阿姨来尽点心,愿老年人健康、长寿!祝福你,我的爸爸妈妈!祝福你,我的所有长辈和大朋友们!

本期编辑:朱红霞 杜建智  王利群




青藤园

为您提供专业化、个性化

留(游)学整体解决方案

优才成长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自动获取优才新闻早餐


    关注 优才成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