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內地高校排名勝台灣

 

內地高校排名勝台灣“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榜二○一七”日前出爐,焦點之一是亞洲大學爬升速度甚快,其二是反映中國內...



內地高校排名勝台灣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榜二○一七”日前出爐,焦點之一是亞洲大學爬升速度甚快,其二是反映中國內地高校的排名正逐漸與台灣拉開距離。有學者承認,內地對科研建設、人才交流、吸納人才回歸的支持力度都遠遠拋離台灣,近年倍升的科研成果產出、贏得國際肯定是必然的結果。

亞洲的大學在泰晤士最新排名榜中繼續爬升,在頭二百名當中,新增了四家亞洲大學至十九家。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廿四位名列“一哥”;香港則成為亞洲的領頭羊,是最多頭二百位大學的地方。至於內地,前一百名中國內地有兩所高校入圍,分別是廿九位的北京大學和三十五位的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在兩百名以內。反觀台灣最好的台灣大學,排名也祇有一百九十五名。再宏觀一點看,兩地進入前五百強的學校數目分別為十二所和四所。對比五年前,進榜的高校中國內地和台灣分別是十所和八所,反映兩地的大學教育和科研質量正逐漸拉開距離。
投入佔全球兩成
究其原因,學者分析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看兩地對科研的投入。儘管兩地科研佔GDP的比例都分別在百分之二至三左右,但因內地經濟總量比台灣高得多,尤其在近年兩地經濟實力日益懸殊的背景下,以科研投入總量比較,內地佔絕對優勢。一三年美國科研總支出達四千五百六十多億美元,佔全球兩成七。中國以三千三百六十五億美元的科研支出佔全球兩成。排在第十的台灣,總量祇有中國內地的十分之一。

高投入帶來高產出,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今年一月發佈的“科學與工程指標”,中國的科技論文無論從數量和質量上都在逐年上升。近年來中國發表的科技論文數目已經穩居世界第二。
千人計劃吸人才
再看對人才輸出和引入的態度。內地的教育部留學基金委每年資助數以千計的內地學生、學者,到世界知名大學深造或者學術交流,其規模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有留英多年的澳門學者指出,現在英國名校牛津、劍橋的中國博士留學生,每年有三十至四十名得到國家基金委全額獎學金資助。相比下,台灣學生受台灣當局全額資助的機會少之又少。

學者稱,近年內地為吸引國際科研人才,不斷推出各種計劃,如著名的“千人計劃”,面向已經取得國外永久教職的高級人才,以及“青年千人計劃”,面對在國外著名高校有工作的年輕人才,每年招募的人數在四百至六百人左右。還有各個省市推出的各類人才計劃,吸引了大量留學人員甚至外籍知名專家到內地高校任職,這批人員已經成為高校教育和科研的中堅力量。台灣未見能與千人計劃相提並論的人才引進措施,教研隊伍的實力原地踏步。

內地高校的科研實力漸獲國際肯定。自從屠呦呦去年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內地科學家後,科學界已預言中國本土科學家將拿到越來越多的國際獎項。今年諾貝爾獎將於本週逐一揭曉,各方預測獲獎的熱門人選裡,就有內地出生或者工作的學者,大家拭目以待。

◼︎澳門日報


    关注 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