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石化爆炸敲响化工围城警钟——距离居民20万人的仙林大学城最近仅2.4公里

 

距离居民20万人的仙林大学城最近仅2.4公里...

金陵石化再现爆炸,化工危险不能忽视
南京不是天津,这里真的“很安全” ?
爆炸使人惊醒,这里真的“很安全” ?

现场视频
记者:

王东丽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  2014级本科生

尹   联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  2014级本科生

木叶沙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  2014级本科生

直击现场109号下午1351分,南京消防官方微博发布通知称,栖霞区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一生产装置发生爆燃,消防指挥中心调集特勤二、仙林、迈皋桥、石门坎及金陵石化专职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无人员伤亡。

 

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街388号,其周围覆盖有大片的居民区、学校和公园。通过百度地图的测距显示,炼油厂距离仙林大学城最近的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仅2.4公里,而仙林大学城现今居住着近20万人。


百度地图上显示的直线距离
得知消息后,南京大学校园媒体“新潮”记者于下午赶赴现场,针对爆炸情况进行了实地采访。
下午两点一刻左右
二氧化碳厂东南门外 可以清楚地看到失火现场的烟囱
还在向外冒着灰黑色的烟
事发时,住在附近甘家巷的柴先生正在自己的车间工作,据他说,爆炸现场距离他的车间约有3公里。他八月初才搬来这里工作,他对附近的炼油厂并不熟悉。下午两点一刻左右,当他听到“轰隆”一声巨响后,随即走出车间,这时,附近的居民也纷纷赶来围观。“冒的烟应该有毒吧”,他说,“不过应该也没什么危险,(我)离这么远能有啥危险?”

晚上6点左右,炼油厂周围的道路已解除封锁,家住南炼游泳池附近的陈老在该厂附近散步,事发时,她只远远看到有烟冒出,并认定冒出的烟“肯定有毒”,同时,陈老也肯定“这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即便南炼厂游泳池与南炼厂的距离也就1公里左右。

住在南京炼油厂生活区的朱阿姨今天下午并没有看到爆炸的火,据她描述,当时只听到“嘣”的一声,房子“当当当”地摇两下。她当时并没有想过逃跑,“上万人呢!跑哪里去啊,跑也跑不出去啊!”她谈到,目前还没有事故还没有定性,她们也没有接到过任何通知。
 
下午
6
点一刻,浓烟渐渐散去
张师傅下班后在南炼厂附近的街道一个人散步,1983年入厂以来,他一直服务于该厂。身穿红色工作服的他步伐很慢,神情略显沉重,“爆炸了嘛,心里能不沉重吗?”说是沉重,可张师傅并不感到紧张。他认为,这次事故由于撤离及时且没有造成“二次爆炸”,既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又没有引燃其他易燃易爆物体,所以算得上是一次普通的事故。

“以前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时候,消防警报(一天)要响好几次”,现在炼油厂对火的管理更加严格了,“动火要开票,要批准”。他表示,发生事故的装置,即进料过滤器法兰,正处于试运行期,并没有正式运行,目前相关工作人员正在抢修并分析事故原因。

晚上8点左右,消防车开始陆续离开。

远去的消防车
现场的采访并非一帆风顺,多数人选择闭口不谈,从炼油厂的门卫到工作人员,每每谈话不到几分钟,只要一提到是炼油厂爆炸,对方都选择沉默或者岔开话题。从厂内走出的工人几乎都是统一的反应——摆摆手,附上一句“不知道”或者“不清楚”。

并非第一次爆炸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第一次发生爆炸。据相关报道,20121021日下午3点钟,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分厂由于工人操作失误,造成油品泄漏而起火爆炸,现场2人死亡(其中1名是农民工),直接经济损失38.96万元。19931129日,南京金陵石化炼油厂发生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1993年爆炸现场
炼油厂附近的中学和居民区
 
自去年8月天津爆炸案后,化工厂、危险品仓库与居民区的关系问题被再次提起。而南京炼油厂位于栖霞区甘家巷1号,是一家生产并储运多种化工产品的工厂企业。根据南京炼油厂地理位置,其周边存在大量居民区、学校、公园等群众生活区,人口密集。


南京炼油厂生活区分布图
“大敏感,小麻木”

 

2015年9月19日,记者曾前往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388号的南京炼油厂进行实地调研采访。




被掩盖在浓厚灰尘下的道路和植被
居住在蔡巷小区的职工家属清洁工冯雅萍对于炼油厂的污染曾有着长时间的感受,也反映生产装置改进已经减少了污染。至于安全问题,她坦承多年前“炸过好多次”,但是她们也可以理解,事故风险都是有的。

冯雅萍说,南炼在危险预防工作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比如为职工购买保险、开展必要的风险培训等。她表示,近年来危险防护技术进步使她比较放心。

但同时她也直言,若不是经济条件所限,不会选择在此继续居住。

南炼新村的王女士迁入不到一年,她表示完全没有感受到烟尘等环境污染。知道后来听闻化工厂的种种事故,她才为居住在炼油厂附近的安全问题感到担忧。

王女士并不是这里的员工,而是因为这里的低房价与丈夫搬到了这里,每天他们都得坐车辗转去迈皋桥工作。据她所说他们住的小户型已经是第二次转手,而且这里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非南炼工人。

老南炼生活区正在施工重修建楼,进去之后路过一个门口,有一位南炼的退休职工王林军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谈话过程中,王林军表示,总体上来说,他无论是对工厂还是对自己居住的环境都还是比较满意的。

他指出自己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比较过去好得多;问他是否担心炼油厂安全问题,王林军说:“南京不是天津,这里很安全。”

从当时的采访来看,大部分职工和居民不害怕事故,而且没有恐惧感,原因何在?

从他们的回答可以看出,一是因为厂里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很严格,严谨,消防巡查工作做的也很到位,设备的更新也提高了工厂生产的安全系数。其次,就像采访对象所说,自己在车间工作,对工厂环境比较熟悉。此外,宿舍是工厂分配的,暖气、热水都是工厂供应的,即使不满意,也不会轻易搬离。

体制给予人的好处和好处的代价不必多言,人也总是随具体社会现况的变化而变化,冷漠与敏感并存,近些时候的天津事件可以引起他们的关注,但是在熟悉的环境中,空气里的异味带来的咳嗽又算得了什么?毕竟,南京的确不是天津,但是这里真的“很安全”?

直到灾害发生自1993年以来长期较为良好的安全状态,在为周边居民提供安稳的外部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让居民的保护意识逐渐变弱。

身居距离炼油厂不足3公里的范围内,但对于爆炸,火灾等意外事故的防护知识与其他地区的居民相比,并无明显区别,对于化工厂爆炸及天津滨海新区爆炸这类事故的认识了解也是基于电视新闻媒体的报道,总体呈现出“大敏感小麻木”的特点。

“大敏感”目前居住在炼油厂附近的居民多为厂区老职工,因为经济能力的限制,无力在市区购房,其余则为外来务工人员,因为炼油厂地处城乡结合地带,房租较低,所以吸引了大量来自南京市周边农村地区及外省的农民工选择在此居住。

而原炼油厂的老职工则多选择搬迁至环境更为安全,生活更加便利的市区居住,新进入炼油厂职工则多在秦淮区一小区居住,由单位班车每天负责接送上下班。周边的住宅区也与炼油厂及石化系统解除了依附关系,交由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

在采访中,南京炼油厂家属姚建国也表示,根据他现在了解的相关规定,厂区与生活区之间相距如此之近,甚至幼儿园与厂房仅一墙之隔的规划是严重违规的,但由于南京炼油厂周边规划设计施工时间较早,在当时交通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越是集聚,越是便利,这样“非常近距离”的设计反而更受职工青睐。

如今,南京地价上涨,即使炼油厂仍处于郊区,但要想拆迁再规划,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面临巨大压力。

小麻木”

周边居民虽然对石化安全事故知晓度较高,但被问及当意外发生时如何自救逃生,被访者则不能明确回答。当被问及社区有无组织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时,受访者也较为不确定。

在离厂区不远处,就密布着早餐店,劳务市场,商店等一系列人流较大的场所,而在这里经营的商户也并不觉得危险,安全意识较为麻木。

同一位受访者既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也表现了安土重迁的心态。

有的老居民带着对环境的担忧而离开,新居民却毫不知情地入住。他们对环境的感知大多停留在感性阶段上,也有部分人理性地接受既成现实。不愿离开,有出于对待遇的迷恋,想离开的心理也反映了对环境现况的担忧。矛盾之下,敏感的人无可奈何,毕竟是活在现实中,不敏感的人继续活在盲目的安全感中。

“安全”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去年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到南炼油新区的居委会也在做出努力。

据南炼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刘有才所说,本区的人口流动性较大,市区的房价较贵,周边农村地区被征地的农民大多往南炼厂挤,但它们实质上经济还是困难的,是没有保障的,每年大约有一二十家能够买房,其余多采用租的形式,更困难一些的只能多个人合租一套房,用他的话说:“这是严重的、链条式的问题!”

不过他们也会定期会向社区成员进行安全宣传,以会议和宣传单的形式进行,会议召开之前通知楼栋长,楼栋长带领几个人参与会议,会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居委会采取“上户送信”的形式,由楼栋长来挨户送宣传单,近期还每家配送一个香皂,而居民们对于宣传单似乎不太重视。

据居委会刘主任介绍,居民们都不太愿意接受这些安全防护的宣传单,有些是他的安全意识已经很高了,有些是害怕打扰,警觉性很高,都闭门闭户的,怕一些人对他们不利。整体看来,派送香皂后整体情况还是比以前好多了。

此外,居委会也会派送“应急救援包”但出于经济上的压力,每年只能派送100个,这时他们采用电脑抽签的方式决定哪些人享有,最后形成“南炼社区救援包中奖名单”,有居民的户籍地址、联系方式。
刘有才也说,居民也会通过拨打“12345”市民热线向上面反映情况,问题自上而下反映到居委会,多是种菜,养鸡等小的问题,也有反映环境问题的,居委会也会将居民诉求向相关部门反映,但是一些大的问题会很长时间得不到回复,在这点上有时候也是显得很无力的。

大敏感下的小麻木,直到巨大的爆炸声才惊醒众人。化工安全不应是一时热点,每次爆炸事件的发生都是警钟一鸣。事故从来都应该是范防患于未然,不然即使亡羊补牢,恐怕为时已晚。

美编 | 方婕妤

剪辑 | 史婉霜


    关注 新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