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我七年来信件里的故事

 

人间的长旅充满了多少凄冷、孤苦,没有朋友的人是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孤儿。在我孤独忧伤的时候,你默默地给我温暖和问候,使我感动,使我振奋,我将把这一切视作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相识七年有余,通信五载不变。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鮀城蔚茗,樟城旧人。

青山依旧,绿水不改。高山流水,尺素情在。



要说写信的话其实我很早就开始写信了,在小学就已经和朋友有些许信件往来,之后初中高中都有写信,基本没有说间断过。家里虽然有过搬迁,但信件大多都还保留有。那些年可没有现在发达的通讯方式,小学的时候小灵通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了。我记得小时候还有传呼机、大哥大这些通讯设备,玩得游戏还是小霸王,电影还是露天的,家家户户搬着椅子去广场看。那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写信。当然之后的几年快速发展,这就不是最好的通讯方式。

但是,我依旧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信交流。除了亲笔写信以外信件当中还可以放入一些小物件,可以是自己简单的折纸、书签,也可以是照片(那时流行大头贴)。等待、收信、拆信、回信、邮寄、继续等待,这种情愫依旧可以流淌在信件通讯当中。

好了,该回到正题,说说那些年的鱼传尺素。其实并没有说曲折离奇或者浪漫情怀这样,只是简单的书信往来。从09年的第一封信到去年,至于之后,我想可能还会通信,不管如何世事变迁,还可以提笔写下一封情谊的信。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茗儿对我们七年多来相识相知的形容,我觉得也很是贴切。高一那年,在学校收到了一封来自广东汕头的信件,很是意外。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这封信也十分出乎我的意料。看着信封上秀气的字迹,应该是个女孩所写。拆阅之后才得知是茗儿在《小作家天地》上看到我的信息,于是就写信交友。关于这个《小作家天地》,已没有多少印象,也不是正规刊物此类,更像是文学爱好者的交流平台,也可能是他们敛财的阵地(因为每年都要缴纳百来元会费)。不过,这却给我带来一个挚友。我们从未见过面,没有看过对方的照片,用茗儿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那么多小说情节和浪漫情怀,普普通通的他,普普通通的我,普普通通的两个在校学生,普普通通的如溪水一般激不起狂风啸浪但却绵远流长的情谊。”



因为彼此都对文学有所热爱,茗儿独爱鲁迅先生与维克多·雨果,佩服郑渊洁等。但也并没有像旧时文人雅士那样书信往来就是谈诗论道,文学芸芸,只是平常的交流,在字里行间透露一些文字的韵味、文学的思想。当时哪里会懂那么多,只是保有对文字的尊重和对文学的崇拜,虔诚地在这条路上行进,相互鼓舞。更多的信件内容是生活,是学习,是个人等等细碎的事件。高一时候往来书信较少,高二渐多,高三频繁。枯燥乏味的高中生活中,能有一份等待是多么难能可贵。那时候高中新校区刚刚建立,窗外就是工地,操场被我们称之为“黄土高原”,一阵风来,尘土漫天。那时候我就有从事学生工作,高中的学生会与社团与大学院系的组织并无太多区别,活动比赛等也时常进行。而茗儿也是她高中文学社的佼佼者,管理文学社团。当时我们还有许多的憧憬,对大学、对未来、对文学等等,有许多约定,关于文字文学和信件的约定,不知道以后能否有机会实现。

在11年,茗儿的从小到大的还有伊子永远离开了她。这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我也是在信件当中得知此事,安慰显得是那么无济于事。想要落笔回信却也小心翼翼,一种紧张孤寂的氛围笼罩在信件当中。虽说难过,却也艰难挺过。每年冬至,我都回想起这件事,一种无奈,一种悲凉。不知从何而起,亦不知从何落下。
茗儿信中寄语


那些年我们还是那么纯真,不参杂任何沙砾,仅仅是朋友真诚的祝福便可动人。今天再次翻阅这些信件,简单的文字直击我的心灵,那种真挚的单纯仿佛跃然纸面。每一处的文字修饰,每一条简单的祝福,每一句未来的希冀,每一个时空的邮戳,都是那时候的故事,简单而有平凡的故事。

等待总是漫长的,却也包含情愫。这不是漫无目的的等待,而是对远方对友人的期待
部分信件往来


但接下去的路对茗儿来说并非一帆风顺,确切的说应该是残酷无情。心心念念的喜欢的少年没给她机会,离开了她的城市。希冀的大学也因考砸的高考而破灭,幸而她打消了辍学打工的想法,还是去了一所大学。虽然专业与她兴趣风牛马不相及,学习也时常痛苦无奈。生活从来都不是顺利的,都要保有希望,何时何地都要留存下自己梦想的火种。文学是生命的历程,就算中间间断些许那又如何,只有火种还在,就能点燃。我希望茗儿她能够坚持下自己心底所挚爱的这一切,无论学习工作如何辗转,环境如何恶劣,都能够坚守自己的阵地。不单是茗儿,还有所有喜好文字热爱文学的人。

高三的时间是过得非常快的,除了枯燥的学习与备考,还有这一封封往来于鮀城与樟城之间的信件可以等待。“迷路的夜晚,失去了回家的方向,那条你熟悉的小路不见了,但我并不因此而惊慌,因为有朋友的陪伴。总是能在最深的绝望中遇见最美的感动。”这是茗儿附在一份礼物上送与我的,谨记“朋友,是一辈子的!”那一叠的信件,纯真的字迹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感谢一路的陪伴!一个没长大的爱吃糖的女孩,一个常常抓狂龙飞凤舞的男孩,茗儿父母口中“女儿福建的朋友”,我父母口中“那个广东的女孩”。这一切在这一封又一封的信件当中。尽管这一两年来联系基本少得可怜,但多年信件往来的情谊又岂能轻易搁下。15年十一国庆前夕,收到茗儿发来的文章,写得是我们那些年的故事。我在公交上看到恍惚,仿佛车上除我之外别无他人,一切都是静止。感动,又何止感动。我们素未谋面,或许以后会见,或许以后不会见,像《查令十字路84号》中海莲·汉芙与法兰克·铎尔书信往来二十余载未曾相见。见或不见,又有何关系呢。



我曾在信中说过,我会去往茗儿所在的城市,走你走过的街道,看看你曾就读学校和门口桥头的文具店。14年,我做到了。独自一人,南下,辗转到你的鮀城。这就是你当时把一封封信寄出来的地方,这就是你信中所谈到的学校、溪流、街道。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我没有和你说我的到来,见不见你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之后我还去拜访了汕头大学,在汕头大学图书馆中打了个盹,恍如隔世。好像你就在某处,望着我这个流浪者到处瞎闯,掩面嬉笑。对我来说,如此便好。

我的大学,很快就这样过去。就像当时高三那样,一晃就到炎热的夏季。这四年,经历了很多很多,也学会了很多很多,我不再是那个傻小孩,变得更加坚强。不过在怎么变化,我还是不会放弃文学这条路,这条梦想的路。无所谓能走多远,只要我还在前行就好。我的书法已经落下很多很多,这是我的一大遗憾。但是我学茶了,不再是那时候生茶熟茶傻傻分不清楚的小孩,不再囫囵吞枣的浪费好茶了。或许这也是一份冥冥中的约定。
真正督促我下定决心写下这些的是《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偶然的机会看了这场电影,想起我们偶然间的信件来往。一切的机缘巧合,才有如今的相遇。明天我将去我憧憬的城市走上一趟,看看那的城,那的人和事。

“人间的长旅充满了多少凄冷、孤苦,没有朋友的人是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孤儿。在我孤独忧伤的时候,你默默地给我温暖和问候,使我感动,使我振奋,我将把这一切视作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友谊的轻舟,像箭似地向着灿烂的朝阳前进。真正的知音不需多言。”——茗儿
追逐梦想,永不止步!


— —近期精彩文章(直接点击) — —
随手拍下美丽的故事
写一首诗送给你
嘘,你听,起风了!
春暖花开,在一场大雨后的江湖
一封破旧的绝对的祈祷书
【离别·归乡】我回到久违的故乡
你是否有过深夜在阳台发呆的经历?只是不愿睡去
— — 一叶居,与你一起 — —
江湖夜雨,十年潇山。彳亍独行,春深秋寒。与茶与书,既是世界。


    关注 一叶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