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蒙氏教室 来自数学王国的星星

 

所以,是星星更是种子,期待未来触发到相应环境时能开出更美的花。...



XI宝已经学了半年的蒙氏数学,一直都很喜欢,现在进行到10以内加减运算阶段。以前的课程内容都是使用教具操作,但到10以内抽象运算练习的时候,因为到了一个由具体思维要逐渐进入到抽象思维的过度阶段,我们会特意抽离教具,让尝试孩子练习用手算或是心算的方法,于是课堂的好玩程度自然是下降了一些。为此,XI宝妈找老师聊了两次,说觉得孩子对这阶段的内容兴趣不大,是不是有难度,希望老师能调整课程进度,不做这阶段的内容……但老师有不同的看法,决定继续坚持进度内容,只不过……方法可能需要换一换——

于是,等到XI宝再来上课的时候,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平时的作业纸,还有一摞彩色小正方形纸片。老师对XI宝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挑战游戏”

XI 宝 的 眼 睛 开 始 放 光——

“什 么 游 戏 ?”
老师:“这个游戏叫做收集星星”——那一摞彩色小正方形纸片,每一张上都有一道题,一共四种颜色,每种颜色一张。游戏规则是:XI宝每完成一张纸片上的题目,把答案抄写到作业纸上去后,老师就会把彩色纸变成五角星,而且每颗五角星都会不一样哦,看看小朋友能收集多少颗星星,你想挑战一下吗?



XI宝半信半疑的先从他最喜欢的颜色开始抽题,一题、两题、三题,一个五角星、两个五角星、三个五角星……随着每一张题卡都变成了不同的星星,XI宝的小宇宙也开始爆发了,计算速度越来越快,老师变五角星的速度都赶不上他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穿插了不同的口算或心算的方法,不同的计算方式,老师又听到XI宝说出了以前他常会说的一句话:“这题目太简单了!”



题目完成,挑战成功,收集了十六颗形状各异的星星,XI宝说他要带回家全部贴在黑板上,来接XI宝下课妈妈听到了XI宝在教室的欢笑声,惊讶的问:“今天的状态好像很不错?为什么?”

老师和XI宝对视而笑——“因为有星星啊,来自数学王国的星星!”
星 星 的 奥 秘 是 什 么?
其实在妈妈找老师沟通之前,老师也观察到了XI宝前几次课的状态,结合XI宝的个性喜好,准备做一些调整。

但是如何调整呢?其实XI的思维能力和之前课堂上积累的前经验综合起来已经能够完成这个阶段的练习。为什么会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

第一,这个阶段是蒙数里第一次进入抽象算式运算的环节,有一部分孩子还不习惯做类似练习;

第二,XI宝本身是一个一直在游戏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于生动有趣的方法他的参与度会更高,反之则会变低。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同意XI宝妈妈说的调整课程内容吗?老师会发现目前课程的内容和XI宝的能力正好是处于最近发展区里,引导孩子顺利的走过会比绕过去对孩子的帮助更大,针对XI宝的游戏性特征,就有了那十六颗“来自数学王国的星星”。

“数学王国的星星”有三层赋义:

一是提升游戏性,吸引孩子的参与度;

二是五角星隐藏着数学中的“对称”概念,为孩子将来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广角中的相关内容做点小铺垫;

三是一颗五角星就有无数种的呈现形式,而在数学中解题的方式思考的方式一定也不是唯一,这也是为孩子做的多样性的铺垫。

所以,是星星更是种子,期待未来触发到相应环境时能开出更美的花


百度1: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打个比方,所谓最近发展区,就是一个孩子的能力是已经可以上楼梯上到二楼了,但孩子自己上到一楼半的时候就不想上了,因为觉得再往上爬有点高,一楼半的风景也挺好的。这个时候如果有人鼓励、陪伴以及引导给方法,孩子愿意再尝试一下,坚持一会,等到上了二楼孩子会觉得“哇,原来我能做到,其实从一楼半到二楼也没什么难的”

这个过程中还会出现什么情景呢?

一是拨苗助长,就是孩子的能力可以上到二楼,孩子在一楼半的时候觉得不想爬了,家长或老师定一个目标说“你现在必须要爬到三楼!”那孩子估计就一屁股坐在楼梯上不动弹了。

二是顺其自然,行,你愿意在一楼半就在一楼半吧,什么时候你想爬了再爬,时间长了,有一部分孩子会形成惯性——感觉好像前面有点难了,那就算了,我不去了。
有畏难情绪的孩子一般都由这两类孩子形成。
孩子的学习成长,除了学习书本符号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习得成长和发展的能力和动力。我们不用人为的去为孩子创造一些所谓的挫折去锻炼孩子的“受挫力”,但在孩子直接面对一些困难的时候,正在“受挫力”成长的好机会。

所 以

老话还是需要常说——养育者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一定是需要观察孩子和了解孩子,这样我们才能够根据孩子个体的情况(性格、爱好、经验)确定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什么范围,恰到好处,才是最好。

特别发现孩子做作业有拖拉抵触的现象时,别着急上火变后妈,不妨先了解一些孩子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作业有难度?体力跟不上?作业太简单?情绪有波动?

快乐学习,快乐不是来自轻松简单无压力,而是孩子有动力去尝试去挑战去思考,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有收获的成就感。

百度2——为什么我们会喜欢西方教育模式?

百度2  扯点题外话——这几年网上很多信息,美国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德国的教育是什么样的、XX的教育是什么样的……似乎国外教育的那颗月亮比中国的圆比中国的亮。

其实,国外教育和国内教育还真不是同一颗月亮。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受前苏联的影响,都是采用的“最近发展区”教育理论,“最近发展区”实质上是一种选拔教育,按分数来,考试内容都会比学习内容超前那么一点点,所以越是靠“最近发展区”前面的那些孩子成长就越好;而西方的大部分教育体制采用的是“自然成熟论”理念,“自然成熟论”理念是指个体的心理和生物成长是由其规律感,大脑要到二十岁出头才能成熟,所以前面的教育就慢慢的来,按ABCD等级来,等着大脑成熟好了再进入快速学习阶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知道国外的大学不好混的原因之一。

单看理论来说,我们肯定都喜欢“自然成熟论”,这就是为什么关于西方教育的信息在网上那么得人心的原因之一,慢慢来,多好呀。其实,这两种制度现在界限也没有那么分明了,两种制度都在做着改进,都在向另一种进行融合。

但是(所有“但是”前面的话都是废话^_^),一个教育制度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一天能改变的。我们需要思考更多的是:我们的孩子目前必须要接受的教育制度是哪一种?我们是否有能力跳出这个制度之外?如果没有,我们做可做的是什么?

有批判思维挺好,有愿景也挺好,但是有批判有愿景最好还是有实践,我很喜欢“星教师”系列,大量的一线老师正在做着各种实践,力求让教学的方式更多样化更贴近孩子的心理更引导孩子去探索学科的奥秘。

但学校教育始终只是家庭教育的补充,最初的最坚定的学习动力一定是来自家庭。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一起来分享家庭教育的细节,一起探讨“快乐学习”的真谛,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关注 七彩蒙氏数学思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