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翡翠能主导玉文化么?

 

点击上方关注洵美翡翠▼▼▼▼▼▼▼▼▼▼▼▼▼▼▼▼▼▼▼▼▼▼▼▼▼▼▼▼▼▼▼▼▼▼▼▼▼▼▼...



点击上方关注洵美翡翠
什么是这个时代的文化?


中国的玉文化已经有六千多年了,比中华五千年文明还要悠久。

玉分为硬玉和软玉,硬玉基本指翡翠,软玉则是和田玉等。

在玉文化史上,和田玉文化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从清代中晚期开始,翡翠(硬玉)以后起之秀的姿态逐渐分享了和田玉的主导地位,并且在中国近代玉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翡翠玉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形成后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与和田玉文化并驾齐驱。

    翡翠能主导玉文化么?


中国的玉文化

中国古代玉文化在明末清初之前可称之为和田玉文化或软玉文化。
玉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从史前的朴拙、神秘到春秋至汉的蓄势待发、雄浑豪放,再发展到明清的玲珑剔透、精雕细刻。对政治、宗教、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历史进程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翡翠名称什么时候有的

有研究认为“翠”或“翡翠”名称的历史非常悠久,但在早期的相当长时期内均不是指现代的翡翠玉。

“翡翠”名称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段其含义包括三种七类。“翡翠”名称何时开始真正特指现代的“缅甸玉”或翡翠玉?可能是明代徐霞客记叙的“翠生石”了。


慈禧成就了翡翠么

明末清初,翡翠开始涌入我国,翡翠玉文化的真正形成,并发展出与主流软玉文化明显不同的文化式样,在清朝中晚期以后。

清代关于翡翠的记载多分散而零碎,清代从什么时候起真正使用翡翠则没有详细的记录。

康熙养母栋鄂氏宪皇太后极为隆重的60大寿(1700年)的礼物中并无翡翠玉。

有关贡品的记载显示,即使是乾隆盛期,翡翠通过进贡进入中国的数量并不多。

乾隆四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三年(1776-1788),集全国玉雕能工巧匠雕琢的“会

昌九老”、“大禹治水图”等玉雕艺术精品均为和田玉;在乾隆时期的各种服制规定中,也无“翡翠”佩戴的规制。

可见其时翡翠玉的价值根本不能与“东珠”、红、蓝宝石、珊瑚、青金等相类。

清代纪昀的《姑妄听之》(1793年)写到“记余幼时,… …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 …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玉纪》则仍以“翠”为石。因此,可以认为翡翠在清代中期的士人眼中也无“玉”的地位。

乾隆中晚期以后,翡翠在贡品中已占有相当的比例。

至同治四年,身为女性的慈禧太后掌权,她对“君子之宝”的和田玉器并无多大兴趣,对颜色丰富多彩,娇艳华贵的“绿玉”却钟情有加,不断向织造、盐政和各地海关索贡,清宫造办处按照她的旨意制作了大量的首饰。

档案记载:“谨将遵照画样恭制首饰教缮清单恭呈慈(即慈禧)览:绿玉扁簪四对… …绿玉溜六对,绿玉戒指六对… … ”等。

当时淮关、江南等处对内廷的摊派都叫苦连天,粤海关亦于同治十三年四月送造办处的咨文中呈表难处:“绿玉本出缅甸,白玉亦非粤东所产… … ”上述绿玉即指翡翠玉石。

光绪末年,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记述,当时北京玻璃厂“红货之内以翡翠石为最尊,一扳指、翎管有价至万金者”。

目前我国故宫及民间所见的清代翡翠玉器,绝大部分均为慈禧太后特別珍爱的扁方、簪、坠、戒指、手镯和佩饰等翡翠玉器饰物,而非关乎朝廷礼制的玉石重器,可见翡翠的确是在慈禧时期才“洛阳纸贵”,真正从民间走向宫廷,成为被默认的玉石新贵。

可以认为,同治以后慈禧对翡翠的迷恋是促成翡翠真正成为“皇家玉”的关键,说明只是到了晚清时翡翠玉器文化才终成大观。


“商玉”文化战胜“礼玉”文化?

商业经济的发展是翡翠玉文化得以在清代中晚期成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实际上清代开始的翡翠玉文化其核心就是一种商玉文化,它和软玉的“礼玉”文化有本质的差异。

软玉走下“神”坛并非始于明清,早在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相对繁荣,有消费力的市井阶层开始出现,玉文化开始呈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生活化的吉祥玉器大量出现,开始使传统的礼玉文化分化。

清代的翡翠玉器实际上最大量地存在于作为商品的各类“珠宝首饰”和“物件”中,它与过去纯粹的“玉”已明显有异。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百万件文物中,除了一定量的礼仪用品、陈设品以及宗教祭祀用品外,主要是清朝各代皇帝及其后妃

们的生活用品、冠服饰品等,其中翡翠饰品还有直接在市场买入者便是佐证。

翡翠玉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市场需求而不是供应驱动的。清代开始的翡翠玉文化的核心就是“商玉”文化。


商业影响文化,已经有了诸多论证。在玉文化上,“商玉”战胜“礼玉”则更是需要时间的验证和更多的思考。


    关注 洵美翡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