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 眼昏多为夜抄书

 

大概,于读书人而言,抄书,不过是清浅的韶光里,小斋虚室的闲来之事罢了。...



从前,自家里出来向北,不到两百米的地方,有一家生意冷清的书店。不大的门面里,两个不算年轻的女营业员来来回回地踱着步,警惕地盯住每一个逗留过久的顾客,一旦见谁拿出了纸笔,也不说话,只是立即上前抽走那人手里的书,顺带指一指店里“请勿抄书”的牌子。

与现在整日端坐在电脑前面,舔着屏幕复制粘贴或是右键收藏的我们不同,那时的人们,遇到中意文字的第一反应大概还是抄吧。

文字无疑是人类极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及保存媒介,印刷术出现以前,复制文字的主要方法,还是手工抄录。方便记录与温顾之余,抄书还衍生出一种职业,这种为雇主抄写书籍文字来换取佣金的工作被称为“佣书”,而受雇写书的人被称为“书佣”、“书工”或是“书手”等,若抄写内容是佛经,则称之为“经生”。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里,“佣书”成为许多知识分子清贫困厄之时,赖以糊口的营生之计。
今人读史,每至战国,都感叹张仪连横、苏秦合纵,此二人于乱世之中举足轻重,可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苏秦与张仪早年同拜在鬼谷子门下求学,都曾依靠佣书相活,大概佣书的工作是在雇主家中进行,以至于他们“佣力写书,行遇圣人之文,无以题记,则以墨书于掌中及股里,夜还折竹写之”。

春秋末年以来,群雄割据而纷争,各方诸侯招贤纳士,诸子百家蜂出并作、争立其说。在这样一种极为自由的思想氛围之下,无论文化或是科学的各个方面都进入了一种空前活跃的状态,“抄书”正是此时人文领域快速发展与传播的需求产物。

只是,秦朝的一纸“挟书令”,燃起一把大火,使得二十年间除《易》卜之外,天下几乎无书可抄。
△图为汉简残片局部

直到汉惠帝在位的第四年,“挟书令”方得以废止。至武帝年间,更“建藏书之所,置写书之官”。

“写书之官”是朝廷所设的官方“抄书人”,自高祖登基以来,汉朝便逐步建立了诸如“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等藏书机构与抄录校对机构,并向民间大量征集书籍善本来丰富所藏图书。“写书之官”便专门负责将皇家书馆所收录的书籍抄写复制多份,或分送各处官员、机构,或为朝廷赐书所用。到了此时,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书籍的传播复制活动都渐渐多了起来。甚至于西汉末年,民间已经出现了专门经营书籍的书肆,并随之出现了大量受雇于这些书肆的抄书人。
至于唐宋,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的出现与广泛使用,让“抄书”显得不那么必要,但抄书的人依旧存在着。

元丰年间,某个“蝴蝶飞上阶”的日子,朱司农前来拜访时任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在客厅端坐了许久才见苏轼出来。

“抱歉,今天正做日课,让司农公久等了。”

“先生的日课都做些什么呢?”

“抄《汉书》。”

“以先生过目不忘的才智,哪里还需要抄书呢?”

“我读《汉书》,要抄三遍呢。”

只是,苏轼的书抄三遍,并非是规规矩矩一字不落的抄《汉书》三遍,而是一遍抄题三字,次遍抄题两字,待到第三遍只抄题一字。此时旁人凡举题一字,东坡能诵全篇。



△图为汉简残片局部

从《宋史》到《明史》,一直可以看到有关知识分子勤学抄书或是家贫佣书的记载。

到了清代,官方编纂《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二书所含内容却过于浩繁,对雕版排字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朝廷便通过推举、考核、以及筛选落第考生等办法,挑选出擅写楷书者数千,经年抄录。待得书成万册,竟字字端庄。
“写字那么慢,还偏要抄这么长的东西。”

经常,抱着本文集抄里面的某篇,慢吞吞写了半天还不见抄完,旁边的人便指着面前的书问:

“这书是谁的?”

“我的。”

“书是你的,还抄它做什么?”

是啊,我抄它做什么呢。自问无果,只是想起杜荀鹤《闲居书事》里的句子:

“鬓白只应秋炼句,眼昏多为夜抄书。”

书,买不如借,借不如抄,这样的理念似乎是历代抄书之人顺手夹在书里的习性,随他们抄过的章章句句一起传了下来。

若不为生计所迫、若不愁无书可读。于读书人而言,抄书除了是好学之举,不过是清浅的韶光里,小斋虚室的闲来之事罢了。

读书抄书,学琴抄谱
现有三本琴谱相关书籍即将面世
满足琴友们的学兴闲情
1 |《广陵遗谱--刘少椿琴谱墨迹补遗》


中国书店出版社曾出版有《刘少椿琴谱墨迹选》,影响广泛。刘少椿(1901年—1971年),原名绍,字少椿,号德一,成年后以字行。陕西省富平县北陵堡人,广陵琴派的第十代传人,也是现代广陵琴派的集大成者。

即将面世的《广陵遗谱--刘少椿琴谱墨迹补遗》一函两册,为新发现的刘少椿先生琴谱墨迹资料汇编,线装宣纸彩印,绢丝函套精装,由书画大家吴悦石先生题签,钧天坊与广陵书社联合出版。收录有刘少椿先生手书最具代表琴曲《樵歌》、手抄张孔山《流水》、以及《潇湘水云》等曲,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极为珍贵。
《广陵遗谱--刘少椿琴谱墨迹补遗》

著一一者:刘少椿

责任编辑:王志娟

特邀编辑:陈逸墨

出版发行:广陵书社

《广陵遗谱--刘少椿琴谱墨迹补遗》编委会

学术顾问:孙金绶    吴悦石

艺术指导:陶一艺

主一一编:王一鹏

执行主编:陈逸墨

编一一辑:张一叶    周一斌    刘一建
2 |《琴绪—广陵派五大琴谱序跋文注译》


扬州的广陵派古琴溯源悠久,风格独特,为历代琴家所重视。扬州古琴活动自唐、宋以来,流传不绝,最盛于清代。清初以徐常遇和徐祺父子为代表的扬州琴家不仅操琴技艺精湛,还编辑了许多琴谱,流传下来的有徐常遇的《澄鉴堂琴谱》,徐祺父子的《五知斋琴谱》,吴灴的《自选堂琴谱》,秦维翰的《蕉庵琴谱》和僧空尘的《枯木禅琴谱》等。这五部最具代表性的琴谱,被誉为“广陵派五大琴谱”。

此次由钧天坊与中国书店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琴绪—广陵派五大琴谱序跋文注译》,是由扬州琴学家戈弘先生译注的,是解读广陵琴学历史渊源及艺术文献的重要读本,此书具有文意美、琴韵美、书法美、篆刻美。



《琴绪—广陵派五大琴谱序跋文注译》

编一一著:戈一弘

责任编辑:辛一迪

出版发行:中国书店

中国古琴文献研究丛书学术顾问:孙金绶    吴悦石

总一一编:于华刚

主一一编:王一鹏

执行主编:陈逸墨

艺术指导:陶一艺

特邀编辑:李一响    周一斌    冰一洁
3 |《广陵琴派经典曲谱汇编》


广陵派琴家一脉相承地保持了自身固有的特色,以清幽、恬雅、舒畅、洒脱作为琴曲演奏的美学标准,注意内容和感情的表现,节奏跌宕多变,指法细腻灵活,操缦谐婉自如。广陵琴派的代表曲目有《渔歌》、《樵歌》、《墨子悲丝》、《佩兰》《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演奏风格既存有北派的刚健之气,又蕴和了南派的柔和之情,极具鲜明的个性。

为方便古琴爱好者研究学习广陵派琴曲,钧天坊与中国书店出版社特联合编辑出版了《广陵琴派经典曲谱汇编》,一函四册,从广陵派五大琴谱中精选出来十首经典琴曲谱本,汇聚一书,既便于比较、参考、研习,又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广陵琴派经典曲谱汇编》

作一一者:陈逸墨 辑

出版发行:中国书店

《广陵琴派经典曲谱汇编》编委会学术顾问:孙金绶    吴悦石

总一一编:于华刚

主一一编:王一鹏

执行主编:陈逸墨

艺术指导:陶一艺

特邀编辑:辛一迪    陈晓亮 |  购买方式  |

钧天坊运营部:010-89202891
古琴文化|生活美学|东方智慧
长按 → 识别二维码 → 关注我们


    关注 钧天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