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顺生活儒学全国学术研讨会”系列发言】徐庆文:时代的主题与儒学发展的理路——读“生活儒学”有感

 

编者按:2016年8月20日-21日,六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黄玉顺生活儒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行。此文...



编者按:2016年8月20日-21日,六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黄玉顺生活儒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行。此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并经本人审定。

时代的主题与儒学发展的理路
——读“生活儒学”有感
徐庆文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
首先感谢黄老师和主办方的邀请!黄老师作为我的领导已经六年多了,在我的学术和生活中对我有许多的提携和帮助,我从心里把黄老师作为我的老师。再次感谢黄老师!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时代的主题与儒学发展的理路”,主要是我读“生活儒学”的一些感想和它对我的启发。很抱歉没有提交论文。

传统社会解体之后,儒学怎么样存在和发展就成为儒家学人面对的一个问题。近代以来,东西文化的遭遇中就有了古今之分,儒学被认定是古学、旧学,被认为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于是,怎样将不适应现代的传统儒学转化成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儒学,就成为儒家学人的使命。在这一点上,现代新儒家殚精竭虑、苦心孤诣,用西方哲学重新诠释儒学传统,使儒学与现代的科学、民主结合在一起。现代新儒家的学人也因此在儒学面临断裂的情况下,成为儒学发展中最中坚的一种力量。

20世纪伊始,时代主题是科学、民主和自由;到了20世纪80、90年代以后,时代的主题有所转换:科学原来被认为能解决人类所有的发展问题,这个时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西方的民主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许多批评。所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通过反思儒学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各种各样不同于现代新儒学的儒学发展理路。在这些儒学发展理路当中,我认为,黄老师的“生活儒学”是最重要的一种理路。所以,郭沂先生在《开新——当代儒学理论的创构》中,崔罡先生在《新世纪大陆新儒家研究》等著作中,都重点推介了黄老师的“生活儒学”。我记得张岱年先生主编的《孔子大辞典》的修订本,也把“生活儒学”这个条目编进去了。当然,《孔子大辞典》上的“生活儒学”条目跟黄老师这个“生活儒学”是否完全是一回事,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至少,黄老师的“生活儒学”这个概念已经被学术界认可。

我个人认为“生活儒学”不仅是黄老师对儒学的深度思考,更是代表了儒学发展的当代理路。我读“生活儒学”,以下三个方面给我非常非常大的一个启发。

第一个方面,“生活儒学”提出了“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这和现代新儒家完全相反。现代新儒家的表达方式、表述方式,只能是用现代性话语来表达一些民族性的东西,因为那个时代你如果不用现代性话语来表达民族性的东西,你就会被认为落伍,就会没人理你。黄老师提出“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我认为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将我们儒学的主体地位提升了,也就是说,现代性的诉求可以用我们的民族性的话语来表达,而这种民族性的表达体现了我们民族性的主体地位在提升;第二,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习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所以,我觉得“生活儒学”提出“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第二个方面,“生活儒学”开创了一个本源层级,有效地解决了儒学“形上”、“形下”的连接问题。这可能是黄老师“生活儒学”最受关注、也最受质疑的一个部分。他在形下和形上之间,又开出了一个本源性的层级,这一点,专家认可不认可,这不是我关心的问题。我倒是觉着,开出这么一个本源层级,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那就是解决我们儒学的发展怎样与这个时代的主题相契合的问题。时代的主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在变化的,如果只有一个形上层级、一个形下层级,那么,好多问题它是解决不了的。比如说20世纪的科学与民主,现代新儒家试图解决科学与民主的问题,像牟先生提出的那个“本内圣以开出新外王”,就在形上、形下的链接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才备受质疑。黄老师的“生活儒学”开出一个本源层级,在本源层级里就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在本源层级上,形上、形下原是一体的。我觉着这也符合孔子的原则。在《论语》中,好多东西我们是看不出哪些是形上的、哪些是形下的。这对于我们儒学今后的发展有一种启发:以后时代的主题不管怎么样变化,我们都可能在本源层级上开出适应时代主题的内容。我觉着这是“生活儒学”对我们儒学的发展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创新,也是最大的一个贡献。

第三个方面,“生活儒学”切合当下实际,提出了构建了“中国正义论”。“中国正义论”作为“生活儒学”观念层级中的一个方面的展开,是儒家制度伦理学的一种当代阐释。在这个展开过程中,我特别注意的就是黄老师提出了几个关键性的东西:正义的本源是“仁”,它的原则是“义”,它的指向是“礼”,它的要件是“智”。当然,黄老师还谈了其它一些重要观念,谈了“利”、“知”、“乐”等等。在我看来,“中国正义论”的构建,一方面使儒家的“仁、义、礼、智”等核心理念有了更具有当下意义的一种阐释。我们知道,在儒学的发展过程中,“仁、义、礼、智”是有不同的侧重的。“仁”这个境界比较高,必须通过“义”、“礼”、“智”等来实现,所以孟子谈“义”,荀子谈“礼”,就是说,孔子谈“仁”那个境界太高,要通过“义”来实现,通过“礼”来实现。康有为谈过“仁智对举”,但他对此也没有充分展开。我觉着“中国正义论”是对“仁、义、礼、智”这些核心理念的更加当代化的一种阐释,是对当前政治制度设计提供了一条非常好的思路。

这就是我读了黄老师的“生活儒学”以后得到的几点启发。但愿“生活儒学”能够越做越好、越做影响力越大。谢谢!

(录音整理:刘瑶瑶)

责任编辑:张小星


    关注 当代儒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