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科目二主观题,还需背这些!

 

主观题,背背背!...

科目二主观题梳理(下篇)在此!
希望在所剩不多的备考日子里,
能为你的好成绩尽一份力
☞查看上篇点这里:科目二主观题梳理(上)



小学科目二
27


加捏学习结果分类



①言语信息

②动作技能
③智慧技能
④态度
⑤认知策略

28


建构主义学习论



①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②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③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④教学观:强调情境式学习、合作学习

29


怎样有效对知识进行概括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确地使用变式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30


操作技能行程过程



①操作定向阶段
②操作模仿阶段
③操作整合阶段
④操作熟练阶段

31


操作技能培训要求



①准确讲解与示范
②合理安排复习
③充分有效的反馈
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2


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过程



①活动的定向阶段
②物质化活动阶段
③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④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⑤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33


影响态度与品德的条件



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班群体
内部条件
④认识失调
⑤态度定式
⑥道德认知

34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自我中心阶段
权威阶段
可逆性阶段
公正阶段

35


小学生品德发展特征



①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②言行逐步分化
③自觉纪律的形成

36


德语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37


德育原则



①方向性原则
②知行统一原则
③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④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⑤因材施教原则
⑥长善救失原则
⑦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⑧疏导性原则
⑨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38


长善救失原则要求



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②发扬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
③引到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39


疏导原则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0


说服法要求



①目的性明确
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③注意时机
④以诚待人

41


情感陶冶法要求



①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③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42


班主任了解学生哪些方面



①学生个体
②群体关系
③学习和生活情境

43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①书面材料分析法
②调查访问法
③问卷法,谈话法
④观察法(最常用)

44


良好班集体的特征



①明确的共同目标
②健全的组织结构
③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
④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45


常见班级模式都有哪些?



①常规管理: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
②平行管理: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
③民主管理:调动学生,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每个人参与到班级事务
④目标管理:总体目标、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

46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都有哪些?



①备课
②上课
③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④课外辅导
⑤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7


一堂好课标准



①目标明确
②重点突出
③内容正确
④方法得当
⑤组织严密
⑥表达清晰
⑦气氛热烈

48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②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③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④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49


教学过程的结构



①心理准备(引起学习动机)
②领会知识
③巩固知识
④运用知识
⑤检查效果

50


小学常用教学原则



①直观性原则
②启发性原则
③巩固性原则
④循序渐进原则
⑤因材施教原则
⑥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⑦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⑧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51


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要求有哪些?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52


谈话法要求有哪些?



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②要善问
③要善于启发诱导
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中学科目二
31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32


简要论述谈话法的实施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要善问;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33


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3)不足之处:①不利于因材施教;②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③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4


简述注意规律的应用



(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②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

(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③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④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3)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化交替的。

35


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3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

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教学观: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2)对教育的意义

①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②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37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层次。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38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

③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④训练归因

(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①表达明确的期望

②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③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④有效的运用表扬

39


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 学习材料的性质;

(3) 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 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 年龄特征;

(6) 智力水平

40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 精选教材;

(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1


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2) 内化性原则;

(3) 特定性原则;

(4) 生成性原则;

(5) 有效监控原则;

(6) 个人效能感原则。

【煮花生特见效】

42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43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建构主义)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 前运算阶段(2~7岁),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上)

44


简述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一个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根据上述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理论。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为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45


简述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2)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3)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4)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

(5)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需逐条展开】

46


气质类型学说



气质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有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了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1)胆汁质: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冲动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2)多血质: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

(3)黏液质: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按部就班;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多愁善感为特征。

47


简述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发展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25),建立家庭生活,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25~60),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60~死亡),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

48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49


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50


如何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



(1)有效地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角色扮演

(5)价值辨析

(6)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1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52


简述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全方位考点,整体掌握&个别原则的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则

(2)疏导性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也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7)长善救失原则

(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德育原则)

【记忆口诀:书方知信,极致因善】

53


简述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54


简述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55


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1)说服教育法

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2)榜样法

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3)指导实践法

也称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4)情感陶冶法

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5)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

也称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

56


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57


简述指导实践法的基本要求



指导实践法也称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运用指导实践法要注意:

(1)运用实践锻炼的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锻炼。

(2)在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与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3)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有序有恒的要求,进行持之以恒的锻炼。

(4)要不断地督促检查,使之坚持。

(5)调动学生实践锻炼的主动性。

58


简述情感陶冶法的基本要求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运用情感陶冶法的具体要求:

(1)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3)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

59


简述班主任工作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确立目标;建立班委会;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操行评定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60


教师威信的建立途径有哪些?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幼教科目二
模块四  幼儿园环境创设


1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



(1)提供发展保障

(2)促进身心健康

(3)激发创造潜能

2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幼儿参与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3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意义



(1)有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2)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个性,适应社会生活

(3)有利于幼儿园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4


幼小衔接题组



(这几年的热点)

(一)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

(1)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

1.学习环境的改变。

2.生活制度上的不同。

3.师生关系的变化。

4.儿童的主导活动和学习方式不同。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教育要求不同。

(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

(二)幼儿园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2.培养独立性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3)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三)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幼小衔接工作并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要幼儿园、家庭、小学形成合力。

(2)幼小衔接工作要贯穿整个幼儿期,并非仅仅大班。

(3)全面培养幼儿素质,防止“小学化”倾向。
模块五  幼儿园游戏指导
1


儿童游戏的特征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

(3)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

(4)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

(5)游戏是具体的活动

2


儿童游戏的条件创设



(经常用于材料分析题)

(1)游戏的时间

(2)游戏的环境

(3)游戏的材料

1.要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

2.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游戏材料

3.提供与阶段教育目标、内容相匹配的游戏材料

4.尽量提供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

5.多提供中等熟悉和中等复杂程度的游戏材料

6.将游戏材料放在可见位置

(4)丰富知识经验

3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



(经常用于材料分析题)

(1)指导以观察为依据

(2)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3)确定指导的时机

(4)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

(5)把握好互动的节奏

4


角色游戏的指导



(经常用于材料分析题)

1、小班角色游戏

(1)特点

①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

②角色意识差,游戏内容主要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主题单一,情节简单;

③儿童之间交往少,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与同伴玩相同或相似的游戏。

(2)指导

①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其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避免其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其平行游戏的需要;

②以平行游戏法指导游戏,也可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加入游戏,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

③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

2、中班角色游戏

(1)特点

①游戏内容,情节比小班丰富多了;

②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想尝试所有的游戏主题,游戏主题不稳定;

③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还不具备交往的技能,常与同伴发生纠纷;

④有较强的角色意识,有了角色归属感。

(2)指导

①教师应根据儿童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儿童玩多种主题或相同主题的游戏;

②注意观察儿童游戏的情节及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

③通过游戏讲评引导儿童分享游戏经验,以丰富游戏主题和内容;

④指导儿童学会并掌握交往技能及规范,促进儿童与同伴交往,使儿童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问题。

3、大班角色游戏

(1)特点

①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主动反映多种生活经验和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②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地游戏;③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2)指导

①教师应根据儿童游戏的特点,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材料和场地,多用语言指导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②观察儿童游戏的种种意图,给儿童提供开展游戏的练习机会和必要帮助;

③允许并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点滴创造,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水平。
模块六  幼儿园课程及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


健康领域总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


语言领域总目标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3


社会领域总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4


科学领域总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5


艺术领域总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注:结构比较复杂的知识点涉及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可能性更大,而结构比较简洁、完整的知识点,简答题会更青睐。

重磅惊喜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考前冲刺包


【知识梳理+50道客观题易错题+ 必背主观题梳理+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作文高分范文及素材】一键享有!


    关注 王利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