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宇:什么是真实菩提心?

 

杨新宇:什么是真实菩提心?发起真实菩提心可不是件简单的事!经上说,菩萨发大心就像鱼子和庵摩罗花,三事因时多,...

杨新宇:

什么是真实菩提心?
发起真实菩提心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经上说,菩萨发大心就像鱼子和庵摩罗花,三事因时多,结果甚为少。为什么少?别的人都去哪了?《佛说处处经》中有一段:

「佛說生死懃(qín)苦三惡道事,有黠(xiá)人意解,便取阿羅漢,雖作阿羅漢,於中最尊。所以者何?用前世行菩薩道五百劫,有慈心欲度十方人故,雖得阿羅漢智慧,能曉方俗語。初為阿羅漢時,不能自覺前世為菩薩,佛便說佛功德,復為說阿羅漢功德,爾乃知佛功德大,便自悔欲轉意取佛。」

佛言:「已得阿羅漢道,不可復得轉,便自悔言:『我何愚癡正取阿羅漢道?』佛便為解意:『汝智勝餘阿羅漢,智慧不及佛。阿羅漢自斷苦不斷他人苦,佛本行自斷苦亦斷他人苦,是故不相及。』」

五百劫行菩萨道,菩提心够坚固了吧?最后还是取证阿罗汉了。可见,“发菩提心得不退转”甚难!甚难!

退是退失,转是转小乘。想象一下,很多世甚至很多劫以后,你把前世的事情全忘了,那一世你只是个普通人,请问,现在的你怎么才能让那一世的你仍然不退不转?不退还容易,不转更难。那世的你只是个普通人,却放着阿罗汉或辟支佛不证,你一个普通人凭什么?



吕新国老师讲《佛演道俗业经》,讲到辟支佛,说辟支佛也行菩萨道,但他只是学菩萨的行,没有改变自己的世界观,没有认识到一切法空,所以虽然修菩萨行,最后只能证辟支佛果。听了很有感触。想起舍利弗的故事。舍利弗发菩提心行菩萨道,遇到有人乞眼,他就把眼睛挖出来给他。那人看了一眼说没用了,就仍了。舍利弗受不了,不学大乘了。为什么会退?如果把身体、眼睛都看成实的,那遇到这种事当然难以忍受。只有从内心深处把世间看成虚妄梦幻,一切法都是空的,遇到此事才能安然接受。所以,说到根上,之所以会退,是因为只学菩萨的行为,没有学“空”。《佛演道俗业经》这段读起来很简单,仔细体会却有深意。

所以,听佛赞叹大乘如何殊胜就学着发菩提心,这还不是真正的菩提心。甚至看到众生受苦,要度脱众生而发菩提心,也还是不是真正的菩提心。因为这样发心不可能穿越漫长的时空坚持到最后,必然在中途或退或转。必须树立般若见,才是真实菩提心。没有般若见的严格来说只能算相似菩提心。

对只讲菩萨行不讲空的教法,有人给过一个名字——“权教大乘”。现在明白了,权教大乘严格来讲不算大乘,有大乘之表,而无大乘之实,如果不进一步树立般若见,最后的结果是辟支佛乘。

我们《阅藏功德记录表》上有“褒扬大乘”、“发菩提心”、“菩萨广行”三类,是不是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提出这三类是想把不讲“空”只讲菩萨行的经前面先读,因为比较好懂,然后再读般若经,然后再读既讲菩萨行又讲空的经。但当时也觉得奇怪,因为纯讲发菩提心的经几乎没有,大多是讲“空”的同时讲发菩提心,也只好放进去,但心里总觉得这样不太合适。

现在明白了,不讲般若见的不是大乘,真正的大乘是从般若见开始的!有般若正见,然后才能发起真实菩提心。所以,“发菩提心经”应分成 “发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经”两类,那些既讲空又讲菩提心的属于“胜义菩提心经”,应在般若经之后,属方广部,这是真正大乘广行的开始。

必须树立般若见,才是真实菩提心

有般若正见,然后才能发起真实菩提心


(图:耀晨提供)
其他文章:

1、佛菩萨到底在度谁?

2、唯佛法是正见

3、阅藏,成就我们和佛陀之间的善缘

4、谈谈阅藏有多重要

5、蒋劲松: 有了禅定功夫再来阅藏?

阅藏资讯:

1、2016年龙山佛学苑『五一阅藏念佛熏修班』招生简章

2、河北霸州梵华精舍首次举办一日阅藏活动通启

3、2016年千佛塔寺『五一阅藏禅修营』招生简章

/杨新宇(大众阅藏网主任)

编辑/来佳

图片来源网络


    关注 大众阅藏倡导服务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