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意义消失殆尽

 

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做着不同的事情,每一个生命都是。而艺术家却是把自身消除了,把灵魂投射给这个世界和宇宙,去接收和传达讯息,一想到自己会是这样一个属于天地的工具就兴奋不已。...

“人们用力交谈,交谈,直至意义消失殆尽。

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做着不同的事情,每一个生命都是。而艺术家却是把自身消除了,把灵魂投射给这个世界和宇宙,去接收和传达讯息,一想到自己会是这样一个属于天地的工具就兴奋不已。

--任上



《Nonsense声音1号》 



采样 Vocal:

郑轶,榨菜(陈妍),任上 


后期制作:
郑轶
•• •
这是一个之前玩出来的声音拼贴《Nonsense声音1号》,nonsense直译成中文应该就是“无意义”,胡闹无厘头荒谬废话,我想这很精准。

过程来自于一个同样Nonsense的游戏:某天闲来无事,我和两个朋友任上榨菜,各自随机从我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再随机规定一个页码以及段落,然后轮流大声读出来。我们就乐此不疲地读书读到了凌晨三点。

这样大声朗读从上下文中剥离出来的文字,让我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字里行间。只是单纯地念出来看到的词句,却不用去思考意义。整个过程就像冥想一样,有着放松减压的疗效,仿佛整个人都放空了。于是我们把这个游戏取名为“打坐”。
任上作品:饮尽虚无 drink off the nihility(油画)已售

打坐”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玩法,比如我们后来尝试着三个人同时大声朗读,它逼迫着你必须精神高度集中在眼前的文字上,才能抵抗耳边别人声音的干扰,用全身心的注意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切文字所被赋予的意义在这里彻底消失,因为你根本没有余力去用左脑思考。

就像你跟着minimal techno或者非洲打击乐重复的节奏跳舞,或者冥想时候观察自己的呼吸,你找到了某种欺骗你大脑意识注意力的行为,于是你的右脑潜意识得到了释放,如同灵魂出体一样,飞得天旋地转。

然后我用录音里的采样加上后期混音编曲做了出来。变成一个实验声音作品。

任上作品:单纯的破坏者 simple destroyer(油画)创作中

后来我们召集过一群人一起“打坐”,那个场面相当荒诞。于是,每个人轮流获得一次旁观其它人群读的机会。那感觉仿佛有了上帝的视角:你只有一个感觉,就是目瞪口呆地觉得被一群疯子包围了,如此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各自做着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正如你抽离出来观察人类社会自我格式化的种种行为,如此每天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也是这种荒诞的感觉吧。
任上作品:测量仪 Measurement Device(油画)已售

还有一种玩法是:我们每个人只挑小说和剧本出来,围坐在一起“聊天”,只能用书里的台词对谈,然后就产生了各种意想不到脑洞大开的奇妙对话。

我们拿着一本《达摩流浪者》,一本《Before sunrise》的剧本以及托斯托耶夫斯基的《白痴》聊了数个小时。那些毫不相干的台词在随机的组合下,竟然萌生出了某种戏剧性的情节和意义,场面非常欢乐,笑场无数次。可惜我家没有几本小说,不然可以聊得更加天花乱坠。

任上说,半年以来,这是跟人聊天聊得最好的一次。

于是我跟她们说,如果《Nonsense声音1号》放上来没有称为掉粉利器的话,我打算在公号上开一个“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电台,把这些录音做成谈话节目,提供给城市生活中的人们减压放空,没准偶尔在空气里捕捉到一些只言片语还能给人们启发和灵感。


任上作品:核心元件 core element(油画 )

我先剪辑了这个《Nonsense声音1号》出来。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然而把一些脱离语境的无意义的句子拼凑在一起,就此就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连结。

那些从哲学、符号学、艺术史、历史、军事以及枯燥学术论文各个学科各种背景里被断章取义的句子被强制性组合的时候,你感觉信息从四面八方不同维度朝你涌来,你不需要从逻辑上去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仿佛你感知到了点什么,仿佛又并没有。又或者本来,这个世界上就充满了各种无意义地对话。

正如任上有一句名言:人们用力交谈,交谈,直至意义消失殆尽。

我们仿佛如此认真地交谈,然而又只是自说自话。如同有的时候一群人聊天,貌似聊得热火朝天,也不过是每个人在说自己的事儿罢了。

人们如此用力表达,试图得到别人理解。然而悲伤的是,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理解这件事情,只有成功的误解,以及不成功的误解,所谓的理解,不过就是种种误解的总和。

所以“人类为什么孤独至此”,成为了文学艺术哲学永恒的主题。因为,每个个体就是那么孤独啊。

从前一个与生具来带着哲学家气质的德国朋友Fabian说:我并不认为“Freedom of speech"就是一定正确的,因为这样一来,大家都在说,就没有人在听了。

其实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我们并不关心别人说的话。聊天是一种每个人都企图沟通的假象,用以逃避孤独的撕咬和追杀。也许只有孤独本身是一座桥梁,让身处孤独中的人们有了情绪上的共鸣,在那一刻被连结到了一起。
任上作品:秘密 the secret (油画 墨水 喷漆)创作中

榨菜说,我们大家一起大声朗读的时候,就好像是...好像是你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的耳边被各种声音淹没,有的时候随机截取到一段有用的信息,然而排除干扰的过程有些艰难。

这大概是每个人的潜意识后台运作的结果吧,就像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孕妇效应”:当一个人怀孕的时候,她到处都能看见孕妇。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就能听到与此相关的东西。在三层平行的声音中,你认真听其中一个人的朗读,其它两个声音仿佛就消失了。

其实大家一起朗读的时候,你自己的声音也会被覆盖,为了能觉察到自我,有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就越念越响。我觉得这个过程特别有意思,我想起从前一个在柏林画廊工作的朋友Eli说过:从达利开始,这就是一个谁的声音响谁的作品就贵的时代。嗯,正如我们有着安迪沃霍尔那么著名的例子。只是,有的时候你念的声音压住其它人的时候,你念着念着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读什么样的句子了。

所有的人都在大声喧哗,用力嘶吼,然而所有人都听不到对方。人们声嘶力竭,直至意义消失殆尽。
任上作品:权杖 sceptre(油画)已售

平时我就极擅长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正如我觉得这个世界的人们一直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同样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比如我经常煞有介事无比认真地告诉新认识的人我是天山派的掌门。因为反正人们也不在意我到底在说什么,不如就把自己的言行甚至生活变成了一种行为艺术。我把我的风格叫做:Seriously-nonsense-bullshit-talking-ism,仅仅用以迎合人们都喜欢下定义贴标签的习俗。
任上作品:食月者 eat the moon(油画)已售

我觉得中国本土很多当代艺术做的表情太认真严肃,苦大仇深,这看起来特别具有一种荒诞的美感。和西方的当代相比,缺乏了致命的幽默感,一点也不放松。

也许因为文化背景差异,幽默感在西方是一种特别被推崇的品质,而我们的血液里就充满了各种煞有介事端着架子。

比如,当人们质疑为什么那群策展人艺术家企图代替人类思考,用着翻译腔学术腔满嘴不说人话。其实如果你那么感觉到了的话,那就是因为他们真的不在说人话。

当一个人尝试引经据典用各种哲学家的言论来作为论据去支持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就反应了一种极度的不自信。而言论中如果充满了其它人的观点,就是为了掩盖自己毫无观点的事实。而当你拨开层层主谓宾定状补的迷惑,找到句子的主体的时候,发现他们竟然什么都没有说,或者只不过说了一句毫无意义的话。

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掩饰一种苍白和空洞,让人产生“不明觉厉”的幻觉,去填补他们事实上的胡说八道,生硬地挖掘出艺术市场所依赖生存的心理落差。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表情要一本正经,打扮要人模狗样,做戏当然要做全套。

我觉得艺术评论家、艺术史论学者这类生物,于艺术市场商业化体系来说是必要的,然而对于艺术本身来说就是一根搅屎棍。

他们只是抓住了一个心理:就是人们不愿意在人前承认自己的无知愚昧,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各个都有不懂装懂的天赋。这就跟David Bowie在去世之后瞬间多了无数无中生有铺天盖地的追悼回忆的粉丝一样。他们同样抓住了另外一点:艺术在社交生活中变成了一种social currency (社交资本),是一种用来被标签化的虚荣。

这个世界荒诞之处在于愚人节的狂欢每天都有,就像大家齐声朗诵一般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任上作品:遥控器 remote(油画)

在意大利的朋友看完波洛克的展览回来义愤填膺地抱怨,为什么人们目光停留在作品上的时间不超过2分钟,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阅读作品说明上面,“尝试”去理解--可是,艺术根本就不是一个懂得与不懂的问题。

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看展回来的朋友说,2分钟?大多数人们目光停留在作品上的时间都只有几秒而已。

就像一听“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这个词语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我看不懂艺术——然而,艺术真的不是一个懂不懂的问题,你一旦用左脑去参与思考定义判断,就彻底背道而驰了。

艺术只是一个喜欢与不喜欢的问题,你看了之后有没有感觉,有没有刺痛到你,有没有它被连结到,有没有情绪和共鸣,它有没有给你带来启发和灵感,哪怕只是会心一笑。结结实实地右脑作业。

金庸的《侠客行》写了一个很通透的故事去讲述这件事情:山洞里刻着据说蕴藏着绝世武功的李白《侠客行》诗篇,多少年来无数聪明才智的人用各种方式去解读诠释意义都参悟不得。而一个文盲石破天,因为不识字,所以压根左脑无法从逻辑思考中去理解文字意义。于是右脑把它们当作图画来读,原来真正的武功藏在笔画书写的结构中。



任上作品:听 listen(油画)

企图去“理解艺术“是一种徒劳,正如这个世界上只有成功的误解和不成功的误解。成功的误解让观众和创作者连结到了一起,产生了情绪上的感应。

你被贝多芬音乐中的悲所打动,然而你们悲伤的本身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然而只要这种悲伤触及了你的情感,无论你悲的是国破家亡还是怀才不遇,都是悲你自己的故事,你都和几百年月光下弹奏感慨自己命运多舛的贝多芬在乐曲里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误解。

所以一件伟大的作品都是从一个个体化的角度切入,然而连结到全人类共有的情感。所以”连结“是艺术的关键词。

然而大量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艺术家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做了一件背道而驰的事情,他们种种不说人话的行为目的是为了“disconnect"(失去连结),他们刻意隔阂大众与艺术的距离,而不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去完成一种人文通识学的教育。

然而也只有在这种鸿沟中,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才有被评论家操控价格的可能性。我说的是价格,而不是价值。





任上作品:循环Loop(油画)已售

艺术市场和艺术本身是两回事情,头脑清醒的资本运作者心里清楚这是一个怎样的游戏,企图从中捞一杯羹的人们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沦落为交易等价物的作品本身,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在乎。在这个名利场里,我们有太多的艺术投资者,而太少的真正喜欢艺术本身的收藏家。

在我看来,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对于投资者来说,何必在左脑上装作一本正经地地去胡说八道各种理论哲学,只需要告诉他们:作为被运作的媒介等价物,这作品有上升空间。而对于真正喜欢作品本身的人来说,人们都不是傻子,我们都是有感觉的灵,喜欢不喜欢根本就是一件个人又主观的事情。

而太多的艺术家也就此在这个名利场上沉浮,有些不得不花精力混圈子社交,有些被名利所诱惑变得油滑世故,有些被市场规则所吞噬去迎合,最后失去了灵气和创造力。

而艺术家本身,作为一根连结天地人的管道,恰恰需要的是保持这根管道的通畅与干净。正如中国古代一直认为真正的好作品不是艺术家创作的,而是在某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状态下,上天假借艺术家之手创作的。所以,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品质是真实,永远不要能对自己的灵魂撒谎。

不然你用技巧和市场规则的左脑,是“小我”在创作,又怎么可能媲美你用直觉情感的右脑连结的天地神来之笔的创作呢,又怎么可能具备刺痛打动人心的力量,连结起全人类共有的情感呢。



任上作品:一个原始的句子 a primordial sentences(油画)参展中

那么艺术到底是什么呢?对于我的个人理解是:在药物被人类滥用以前,印度教用大麻亚马逊巫师用死藤水各种萨满用致幻蘑菇以及后来60年代嬉皮用LSD...以及各种灵修冥想打坐,试图开启松果体通灵体验连结高层意识进入其他维度获得智慧。然而有一种最为直接与另外次元瞬间打通的途径,就是当你面对一件伟大艺术作品时候,那种瞬间刺痛寒毛竖起头皮发麻内心有种感动很想哭的感觉。

打冷颤就是能量流过身体的反应,刹那天人合一,你与高层意识连在一起。你无法用语言去描述你的体会,它是语焉不详的,你仿佛可以解释为什么你被打动,但是说不出来,正如“道可道,非常道”,一切可以被解释出来的,都在被语言固化下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几千年来人类始终无法离开艺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创造。在物质层面它也许最无用,可是宇宙中唯一的终极信仰就是美,数学物理都只是对它的量化,哲学宗教都只是对它的阐释。

我们解释不了为什么艺术作品打动了你,正如,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爱上了某个人。

任上作品:环球旅行 A journey round the world(油画)创作中

最后,我要一本正经正大光明地出售一张画。

作者就是一起玩“打坐”以及《Nonsense声音1号》,说出了“人们用力交谈交谈,直至意义消失殆尽”的任上,本篇所有配图都来自她的作品。她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艺术家,内心干净得如同一个孩子。

有一天她说了一段特别打动我的话:“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做着不同的事情,每一个生命都是。而艺术家却是把自身消除了,把灵魂投射给这个世界和宇宙,去接收和传达讯息,一想到自己会是这样一个属于天地的工具就兴奋不已。

我当然不会去尝试解读她的作品,正如我觉得一切对作品解读都是对它亵渎。我只能说,我非常非常喜欢她的作品。喜欢不喜欢取决于是否被她作品连结到内心,因此,如果你也真心喜欢,有意收藏,可以加微信跟我联系。(微信:yizhengcc)

出售的作品是:
任上作品:离开 leaving(油画) 50X50cm作为首次实践art dealer,我想尝试一种不一样的途径,抛开那些“不说人话”的过度解读以及推广,抛开艺术市场的种种潜规则,真诚地仅仅靠作品本身打动人心,能被真正喜欢它们的人所收藏,是否能让有才华的艺术家进入到一个良性创作的体系中。

所以,有意收藏者,请加郑轶微信联系:yizhengcc
•• •
作者简介
郑轶
摄影师,策展人。嬉皮风格的旅行者.从事影像创作(摄影&Video)Audiovisual artsVisuals & DJ) 以及写作。曾游学欧洲多年,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曾在奥地利维也纳从事Audiovisual arts.

热衷于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研究,在各种大学里把理工科文科艺术科以及经济管理都学了一遍,是个书呆子气十足的技术宅,立志当一个呆萌的学霸。
郑轶的微信公众号: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长按二维码关注


•• •



分享动听的民谣与世界音乐

听见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微信公众号:自在世界

微信ID:ISVARAWORD



长按二维码关注

Copyright © 2016 ISVARA WORLD MUSIC & ART



    关注 自在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