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推荐 蔡崇达 《皮囊》

 

蔡崇达自己说,他所讲述的,都是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是啊,父亲,母亲,朋友,理想,还有生老病死。这都是与我们...



蔡崇达自己说,他所讲述的,都是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是啊,父亲,母亲,朋友,理想,还有生老病死。这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也无法回避的问题。蔡崇达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回答了他内心的问题。



其实仔细一点就能看到,蔡崇达写的都是别人的故事,剖析得最清楚的,反而是他自己。《皮囊》写一篇,写的是他的阿太。但是传递出来的人生观,不就是他自己的吗?《天才文展》看似是对一个没落的天才的怜悯,而实际上依然是写他自己的迷茫。还有《厚朴》一篇,更是将自己对这个世界所有的不了解和或真或假的反叛心理一股脑宣泄在了厚朴这一个人物上。

这种写法异常能够打动人。他从来不写我怎么怎么,而着力去写别人怎么怎么,而我对此怎么怎么。这样下来,别人的故事更加生动可信,而“我”的形象也在无形之中丰满起来。尤其是,一个人对其他人和事件的看法,更能体现他真实的内心。



《皮囊》实则是一部用别人的故事来解剖自己的书。而且,解剖得异常深刻。所以这些他写到的问题,阿太的皮囊,母亲的房子,父亲的残疾,病房的气氛,信仰的力量,陈旧的思维,乡土的情怀,天才的成长还有少年的反叛。这些这些,都在他身上得以体现。可以说,什么样的人就会看见什么样的故事。所以他能看到别人不为人知的那一面,只是因为他也正是如此而已。对于他自己来说,这些人存在的意义,可能是把他脑海里演练的人生给他看了一遍,所以他学会了这样去思考,去感悟。

诚然,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体验。但是真正遇到之后能够像他一样去勇于剖析自己的人,恐怕并不多见。

在《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这一篇里,他提到了李大人给他的影响。李大人拥有能够直视人心的力量,“我”在他面前总是被一眼看穿。因为他知道什么是掩饰,什么又是在逃避。他跟“我”说,“你根本还不知道怎么生活,也始终没有勇气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我”意识到了“我”总拿理想和责任来当借口去推脱。



人们总是容易沉醉在自己营造的逻辑里,并对此深信不疑。尤其是当这个借口足够高大,足够虚伪的时候。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无法直视我们的内心。

蔡崇达用这本书教会了我怎样去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生活,观察别人,从而更好地审视自己,审视这个灵魂寄托下的皮囊。


    关注 张学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