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路上;暖,在心里

 

——全州县绍水镇桐油小学学校调查和“一对一”贫困生调查纪实...



爱,在路上;暖,在心里
——全州县绍水镇桐油小学学校调查和“一对一”贫困生调查纪实
桂林助学联合会——向春燕 
2016年10月30日,桂林助学联合会志愿者遇龙、黄永明、杨胜山、闫碧莲、钟燕明、徐丹、向春燕一行7人前往全州县绍水镇桐油小学进行调查和“一对一”贫困生调查。
全州县绍水镇桐油小学建于1997年,现有教师3人,学生20人,教学班4个,分别是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和四年级。其中,学前班7人,一年级2人,二年级4人,四年级7人。

来到学校,大家第一眼就被这里的窗户给“吓”到了!冬天已至,呼呼的北风吹得窗户不停地摇曳,教室和寝室的窗户摇摇欲坠,很多窗户上面的玻璃早已是空空如也!无奈之余,孩子们只好用塑料袋、抹布,甚至是旧床单等挡在窗框上,以抵御寒冷的北风。可想而知,仅凭这些,能抵挡的了这呼呼的北风、寒冷的冬天吗?这里的老师告诉我们:遇到下雨天,孩子们的被子全部都被雨水给淋湿了,一到晚上,根本无法入睡。这样的教室和寝室,冬冷夏热蚊虫多,孩子们过着“冰火两重天”的日子。孩子们的衣服没有地方晾晒,老师办公室的铁门,则成了孩子们晾晒衣服的“最佳圣地”!



这是一、二、四年级同学的教室,学生每天的课程,由已经退休却又被返聘的闫俊仟校长和一位代课教师担任。



学生的寝室的玻璃都没有了,用塑料袋、抹布,甚至是旧床单等挡在窗框上,以抵御寒冷的北风。

教室的课桌,有的是几十年的老课桌,有的是前几年爱心人士捐赠的新课桌。孩子们的教室,只有一、二、四年级的孩子们有一间“独立”的教室,学前班的孩子们的教室则是把一间大教室用一块尼龙布分隔出来,一半是教室,一半是寝室,而寝室里面堆满了孩子们做饭用的柴火。最让我们感到心痛的是学前班的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就是教室外面用一排木栅栏围起来的走廊;而其他学生的活动场所,则是一块用水泥做的“乒乓球台”。



一块尼龙布分隔出来的教室与寝室,而寝室里面堆满了孩子们做饭用的柴火。



学前班的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就是教室外面用一排木栅栏围起来的走廊。

一二四年级学生的活动场所,是一块用水泥做的“乒乓球台”。



学前班的孩子们做饭的地方,就是一楼的楼梯间。

由于这个学校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条件艰苦,很多农民家庭宁可把孩子送到数十公里以外的乡镇小学寄宿读书,也不愿意就近走读这个学校。只有凝聚社会的力量去帮助改善学校环境,才能留住好的老师,才能让学生不流失,才能让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乡村教学点不至于荒废。

从学校离开,我们来到了附近的一户贫困人家,一家四口,一对12岁的双胞胎兄弟,在读初二的姐姐和他们的母亲,父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爷爷奶奶年岁已高,爷爷患腿疾多年,走路一瘸一拐;奶奶眼睛白内障,耳朵也听不见;母亲体弱多病。这个家里,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幸而姐弟三人学习成绩都很优秀,而为了培养三个孩子,妈妈平时四处打零工,每个月也只能挣到600元。因为三个孩子上学路途较远,妈妈平时还要接送三个孩子上学,一家6口人,只能依靠这微薄的收入勉强维系着。



破旧不堪的房子,家里最值钱的电嚣是电饭锅、消毒柜、洗衣机,都是伯伯给的。



走路一瘸一拐的爷爷和眼患白内障的奶奶。



坚强的妈妈和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兄弟俩一个喜欢乒乓球,一个喜欢羽毛球

孩子们的伯伯,也是现在的村支书,他的家里有两个病人,家里情况也很不好,但是,尽管如此,他依然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们一家人。他亲自给他们一家人在镇上找房子,并将家里的电饭锅、消毒柜、洗衣机等电器拿过来给他们一家人用。每个月的租金,也是这位伯伯按时交付的。

夜幕降临,志愿者们告别了孩子们踏上返程的路,此次调查走访活动圆满结束。助学路上,感动常在,也谢谢大家的出席与付出,助学路上,我们永远在一起。


    关注 桂林助学联合会2011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