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辨探新解,诗学意境赜深源

 

彭志敏教授在总结时谈到:“感谢贾教授带给我们如此精彩的讲座。言辞缜密,口口都是肉。在这么多年里,贾教授一直保持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这种学术精神是我们必须要传承下去的。”...

构思辨探新解  诗学意境赜深源

贾达群教授学术巡讲侧记之九/武汉音乐学院

文/任璇



2016年10月28日,应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创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之邀,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理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作曲家、理论家贾达群教授,开启了他在武汉为期三天的学术巡讲——《作曲与分析的诗学策略》。

本次系列讲座既是“2016•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分析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院研究生的选修课程,同时还是作曲系本科艺术实践周的必修环节。贾教授的到来,吸引了全院师生。我们迫不及待地追享这场学术盛宴,感知这次知识洗礼,兴奋憧憬,好不“快哉”。



讲座瞬间

结构新论  哲学思辨

此次巡讲共5场,按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音乐作品结构分析新思维及哲学性思辨。包含《音乐作品存在的特殊(高级)方式——关于结构对位》和《结构二元性——关于创作、演绎、接受对音乐结构的同一性认知探赜》两场讲座。

“艺术到底是什么?”讲座的一开始贾教授便提出了这样一个哲学性问题。他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通过某种媒介重塑世界的过程。由于它是虚拟的、非真实的,因此需要想象力去创造性地构建。由于声音的极端抽象性,因此音乐只能是多意多解的,没有标准答案。”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贯彻于贾教授多重结构现象研究的始终,“结构对位”观念的诞生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在基础结构层级“单一性”结构的基础上,贾教授提出了“层结构”和“体结构”的概念。以巴赫《二部创意曲》NO.3的开始片段为例对“层结构”进行说明。从两声部旋律材料上看,上声部旋律是4+8的准平行乐段,但下声部则呈现出aba(3+5+2)的三分性结构,这种平行式结构与三部性结构的对位,使二声部的旋律具有层结构对位的特点。之后,在对“体结构”的诠释中,以威伯恩《Op.3:五首歌曲之一》为例,这部作品的音高材料、整体的句法结构、音高连续的逻辑关系、织体层次上,构成四重结构对位,整体形成网状的“结构体”,结构层级立体化。

关于结构对位的类型,贾教授将层结构对位分为隐伏型、镶嵌型、套叠型三种。以威伯恩《钢琴变奏曲》(OP.27)为例,解构了作品三部性结构的原则下,隐伏的镜像二分性结构形态。体结构对位又可分为节奏、音区、音色、力度分离四种。以卢托斯瓦夫斯基《链Ⅲ》为例,阐述体对位在层结构之间产生的多重结构对位关系,表现出节奏的分离呈链式发展。

从音乐活动环链之创作、表演与聆听全角度,贾教授给大家指明了一条新思路。他认为:“把握音乐的整体结构至关重要,余下再根据自身的学术修为、爱好、能力对其多重结构进行认知和体悟,这恐怕是最好的方法。音乐的思维是立体交叉的复调化的。音乐的结构是多重对位并合逻辑的。对音乐多重结构及其相互关联性的关注必将会给音乐创作、表演、鉴赏和研习注入新的活力。”

“结构的二元性”是贾教授对结构新解的另一哲学性论题。音乐活动从作曲家创作出发,通过演奏家的演绎,最终在听众的聆听接受之后,在各个环节中均存在文本结构与音响实现的不确定性,这就是音乐结构的二元性。

我们不得不深刻的思考,音乐中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使其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可能性,在创作的过程中,“唯一论”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在进行音乐有关的诸多艺术、学术的活动和工作时,应该更开放的考察音乐的审美功效,更加理性的梳理音乐的结构逻辑。客观合理的评判音乐观念及其形式化程序的相互关系,并在考察、梳理、和评判过程中产生和总结出音乐认知的新方法。

从音乐作品完满“消费”的角度来看,音乐创作、表演与聆听关于结构的同一性认知问题则是不可逃避的论题。贾教授认为音乐创作是没有绝对的统一的答案,它应当是开放式的。而当音乐经历到演绎的过程中时,则需要清晰的展现作品的形式结构、准确的把握音乐的观念风格、娴熟的掌握演绎的自然法则、信服的完成诠释的独特方式。最终到聆听接受时,是各种信息及丰厚积淀的感受和认知激情碰撞、相互融合的体验状态。这是浑然天成的同一性整体,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讲座瞬间

潜精研思  抽丝剥茧

讲座的第二部分,贾教授用他独到的见解、精准的分析、精美的图文演示向我们分享了他对德彪西、巴托克、威伯恩三位作曲家作品的最新研究成果,揭开了他们的神秘面纱。

一、《德彪西:印象的抽象表述观念及其新变奏方式和意识流结构》

范例一

视频:德彪西《大海》(皮埃尔·布列兹/纽约爱乐)

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象征主义文学萌芽,表现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它摆脱现实世界的桎梏,崇尚内心世界的美,塑造丰富的物象,暗示微妙的内心自然境界。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的束缚,用暗示创造意境。德彪西深受其影响,音乐创作中无不透露出一种虚无飘渺的朦胧之美。他大胆摒弃了传统作曲主题——展开——再现的主体模式,刻意于乐思的陈述与其发展并有的连贯性。德彪西的“乐思”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主题”,它只是一种意念,用来引起兴趣的印象。它在不断发展中塑形,并完整其意蕴,贾教授将其称为“天然结构态”。

以管弦乐作品《大海》为例,德彪西在构建大海主题时,创造数个在形态上相似的旋律碎片,它由五声性材料、全音阶材料、半音阶材料三种材料碎片构成,涵盖了全曲所有材料的乐思,即所谓的“同构”,再通过任一截段和发展。在三个乐章中,这三种碎片材料呈递增式发展,在最终表现出回归、再现的意味,整体的三分性结构特征展露无疑。

在这部作品中,贾教授提出了创作过程中“预构、预设”的观念。他认为,在构建作品时,预先构思全曲的乐思、调性、织体、结构布局,是最应该深思熟虑的。音响、织体、结构的造型是创作中个性化的要点。不能用传统的ABA来进行结构的表现,要感受德彪西在作品中表现的“意识流”思维。二、《巴托克:民间音乐的理性处理与对称轴心体系和黄金比例技法》

匈牙利及东欧各国的民间音乐,采用中古调式,调式叠置,大、小二度,增四、减五度的运用极其自然,在节奏上,使用的是宣叙式自由旋律,辅之以奇特的花腔音。巴托克的音乐创作就是建立在对此的研究上,音高材料中特征性音程所构成的变音得到强调,并引入数理逻辑数列的运用,从而建立了崭新的音乐语言。

范例二

巴托克的《两架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

在巴托克的《两架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中,贾教授说明了和弦的“点轴心、面轴心”形态;调性的“点对称、面对称”关系及黄金比例的呈现。数列中的斐波拉契数列(1、2、3、5、8、13)对应音级,则可以得到黄金比例音阶;而剩下的音级数列(1、2、4、6、7、9、10),则可以对应出泛音声学音阶。泛音声学音阶与黄金比例音阶两者结合涵盖十二平均律所有音级,两个音阶形成音程含量的互补关系。此外,颇具韵味的是黄金比例并不是对称结构,结合轴心对称理论,既对称又非对称在一部作品中综合表现,这种哲理性思辨关系的综合,令人称奇。

贾教授总结道:“观念是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的灵魂和拥有,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起点。反之,形式化的程序设计和构建也必须与自身的观念相吻合,艺术家的重要职责就是在挂念中去寻找对应匹配并适合自身的形式符号及其形式构建程序。”

三、《威伯恩音乐创作的启示——以为例》

二十世纪初,新维也纳乐派中,勋伯格坚守古典;贝尔格永不放弃对浪漫的依恋;而威伯恩则摒弃传统打开了崭新的无调性音乐大门。

无调性、预构、集合三个内容,则是开启威伯恩创作思路的钥匙。

首先,调性音乐的认知点是调性和旋律,动机主题一致性的材料关系。而无调性音乐强调音响结构,形态是分析的重点。无调性的本质是“通过主题或动机的具有数理逻辑关联的形式而非表面的相似性来给予呈现或暗示的方法,以及其他结构元素的作用来重新构筑结构大厦的构建法则。”其次,预构包含限定和预设两个方面。用最小、最少的材料衍生发展出整个音乐作品,通过对限定材料的关联性推理,找到其衍生、发展的路径,最后预设出作品的结构框架。最后,集合是排除了一切可识别特征的音级组合,用数字替代其具体音级。

范例三

威伯恩音乐  管弦乐六首OP.6

贾教授分别以管弦乐的第一、三、五首为例,进行作品的核心音高素材、整体结构、音级集合三方面剖析。对威伯恩的创作总结为四点:曲体短小精炼,体现出高度的抽象和精炼的形式感;材料的丰富多元;语言抽象冷峻;结构逻辑严谨,在音高关系的组织构建上,运用包括音级集合、十二音序列、对称镜像等大量数理逻辑来进行控制,将理性的结构控制与感性的音响创造完满的结合在一起。

迁思回虑  意犹未尽

三天新思想的强烈冲击,时刻刷新着我们的认知观。在这奢侈的盛宴中,让我镌骨铭心的观念是,站在音乐创作的角度,内心感性的直觉和理性章法的表达应该是统一的,“预构”思维是作品成功的最基础的保障。而从音乐分析的角度,盲目遵循乐谱,在众多音高、节奏等音乐要素的表象中,作有限的、模式化的分析,将思想禁锢起来,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创造力,进行不同角度的解构,展开不同的诠释,这似乎才是音乐本来的样子,也是它至美的地方。



作曲系彭志敏教授在总结

贾教授引导我们走进了如此深远的学术领域,知识还需消化进行再创造。除了对新思想的启发之外,贾教授孜孜不倦的学术精神,研究形式的多样化,开创性的图表符号,无疑都在表现他在学术道路上的永不懈怠、追求卓越的精神。作曲系彭志敏教授在总结时谈到:“感谢贾教授带给我们如此精彩的讲座。言辞缜密,口口都是肉。在这么多年里,贾教授一直保持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这种学术精神是我们必须要传承下去的。”

作曲系主任赵曦教授主持了讲座,作曲系全体教师和全体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聆听了全部讲座。
 


与作曲系教师合影


讲者简介贾达群,作曲家、理论家,中国第五代音乐家群体在创作、理论和教育诸领域中富于创造和开拓精神,成果丰厚并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代表之一。现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理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全国艺术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音乐分析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音乐研究》《音乐艺术》编委。

创作并出版数十部各种体裁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及十几篇(部)有关音乐创作和分析的论文与著述。作品《弦乐四重奏》1991年获日本“第十二届IRINO室内乐国际作曲比赛”大奖,《蜀韵》被评为“20世纪华人经典”,《回旋曲》、《龙凤图腾》、《两乐章交响曲》、《巴蜀随想》等在国家级作曲比赛中获奖;出版个人唱片2张(Naxos,2015,2016)。论文《结构对位》获教育部第五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结构分析学导引》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银奖(2011);专著《结构诗学》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其它相关奖项还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996),美国亚洲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创作研究奖(2005),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2007),宝钢优秀教师奖(2008),上海市优秀文艺人才奖(2010),上海市育才奖(2014)等。完成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两项(《结构分析对我国新世纪音乐创作的核心价值》(2007)、《音乐的观念及其形式化程序》(2015)),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一项(《音乐结构:形态、构态、对位以及二元性》(2015))。



贾达群教授专刊点击即可阅读音乐生命体中的逻辑与诗意 | 贾达群学术巡讲侧记一

音乐的多意性和多解性 | 贾达群教授学术巡讲侧记二

王安潮:文渊懿美茂  言简妙精绝|贾达群学术巡讲侧记三

贾达群学术巡讲 | 作曲与分析的诗学策略

贾达群 |“国音讲坛”、诗学策略

贾达群学术巡讲 | 作曲与分析的诗学策略/4-5月日程

贾达群《吟》| 一部起于而又终于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作品/附录音

.....

更多历史内容请关注尚音爱乐!


音爱乐,延伸阅读

点击标题链接聆听阅读



史上最美的小提琴柔板 | 乐在途中





视听经典 | 最美的心弦,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视听经典 |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曾让文豪托尔斯泰泪流




图兰朵 | 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





亲爱的,秋天来了,让我们一起聆听在音乐中那片飘落的红叶和欢腾





对月听琴 | 那些名家笔下的中秋月圆

尚音爱乐|人生新境界


尚音爱乐|人生新境界

shangyinaiyue

聆听世界 感悟人生



长按二维码关注投稿与合作:shangyinaiyue@163.com

将音乐推向更深更远处,我的意义

感谢支持专业化、人文化的音乐学习和交流平台


    关注 尚音爱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