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求真理,独辟蹊径拓洞天 贾达群

 

贾达群教授学术巡讲侧记之十一x0a湖南师大站...

好的听者,首先是听懂演讲者,在此基础上并能与演讲者对话。邓连平博士的这篇综述文章可以说是上乘之作,反应了他对学术的态度和自身的学术修为!特别推荐给大家阅读!

本溯源求真理 独辟蹊径拓洞天

贾达群教授
学术巡讲侧记之十一


湖南师大站
 


讲座瞬间

2016年11月30日,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一年一度的研究生“麓山论坛”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贾达群教授。在当天晚上和次日上午于和乐楼108学术报告厅举行的两场精彩讲座中,贾达群教授为音乐学院的全体研究生和作曲系教师带来了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作曲与分析的诗学策略”,给我们分享了他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与思考以及他在音乐分析过程中所秉持的独到见解与新颖视角,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都“脑洞大开”,如饮甘饴。整个学术讲座由我院博士生导师吴春福教授主持并全程陪同。


讲座瞬间

第一场讲座的主题是“音乐作品存在的特殊(高级)方式(关于结构对位)”,在讲座之初,贾教授并未直接进入主题,而是首先抛出了“什么是艺术?”这一基础却又十分重要的命题。对于艺术,虽然大家都“身在此山中”,却往往“不识真面目”。然而,对这一问题理解的正确与否却又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艺术方方面面的把握——演奏者如何演绎作品、欣赏者如何看待自己的临响体验、分析者如何解释文本所传递出的信息等等,因此,对艺术这一事象进行追本溯源是十分有必要的。贾教授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通过某种媒介来重塑世界的过程,而音乐则是音乐家用自己的方式通过音响这种媒介来重塑世界的过程。由于静态文本与动态音响之间不能完全对等的复杂关系,因此,音乐艺术在本质特性上就具有不确定性、抽象性、多意多解性。贾教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实效。长期以来,许多音乐学子在处理、演绎、分析作品时经常觉得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音乐艺术的本质特性认识不足,出现了思维僵化、刻板的倾向。而贾教授对艺术本质的精准解读恰好解决了这一认识上的重大问题,为依旧困惑的音乐学子打通了“任督二脉”。他认为在音乐这个各方参与、环环相扣的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想象和创造,每一个瞬间都潜藏着无限的变化和发展。音乐解读者自身的知识水平、想象能力有多高,他所理解的音乐就有多精彩。贾教授的这一理论源于他长期以来对艺术本真的思考,巧合的是,他的这一观点与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教授尼古拉斯·库克(Nicholas Cook)日前所提出的音乐的多面性观念不谋而合,由此可见,贾教授学理研究成果的前瞻性与高屋建瓴的理论高度。


讲座瞬间

随后,贾教授带领我们进入了本场讲座的主体部分,即“音乐作品存在的特殊方式”。在该内容中,贾教授为我们展示了他最近对结构对位现象的研究心得与理论成果。关于结构对位,我们早已不陌生,贾教授在2009年出版的专著《结构诗学——关于音乐结构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就已经开宗明义地进行过论述。现在这一理论已经成为了国内学者进行音乐分析(特别是现代音乐分析)的重要学理依据和创作者进行作曲实践的技术手段之一,并被作为全新的理论体系在教学中予以推广、普及和传播,充分体现出它本身所具备的科学性和思辨性。贾教授在这次讲座中重点对结构对位之层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是他对结构对位这一宏观音乐事象进一步深入研究而得出的理论概念,是对结构对位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扩充与系统化。他认为,在具有极强生物学特征的音乐结构及其关系网中,由各结构元素如力度、音高等构成的各自独立的结构称为“单一性结构”,为基础层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一性结构”可以组合成结构的第一层级,即“层结构”。由若干“层结构”又可以组合为结构的第二层级,即“体结构”。在“层结构”的概念诠释过程中,贾教授分别列举了不同风格时期(巴洛克、浪漫晚期以及现代音乐)不同作曲家的三部作品,它们分别是巴赫的《二部创意曲》No.3主题、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英雄的生涯》以及卢托斯拉夫斯基的《二重协奏曲》。在这三个例证中,由于纵向旋律线条、材料以及形态轮廓在自身结构构建上的不同步现象,从而形成了它们之间的分层,即“层结构”。而在更为复杂的“体结构”概念阐释中,贾教授为我们例举了威伯恩的《五首歌曲之一》(No.3),在该例中,声乐旋律本身就是一个层结构,它由整体句法上的三分性对称结构与音高材料连续逻辑上的二分性黄金分割结构构成。声乐旋律下方的钢琴声部也在自身内部构成了一个层结构,即整体句法上的三分性与由小二度音程间隔出现所形成的回旋性结构相交织。从而在宏观结构上,声乐与钢琴声部各自构成的层结构又共同组建了更高层次的体结构。



讲座之前

在理解、分析复调性音乐结构的惯常实践中,我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旋律与旋律、调性与调性之间的互动关系,比如模仿、对位、多调性等,即单纯层结构上的技法特征,而较少涉及到其他音乐元素对音乐结构构建所产生的变动与影响。贾教授在层结构与体结构层级上研究,为我们开拓了一片全新的音乐洞天。他将复调中的对位思维扩展到其它所有音乐参数上,并在音乐结构的宏观与微观层面同时进行观照,深入挖掘音乐形式化过程中的种种精妙而复杂现象。正如他在讲座中所提到的,“你的知识水平有多高,想象能力有多丰富,你的理解就有多深”。贾教授以他多年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宽博的学界视野,在音乐分析与创作的实践中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本真的全新窗口。

在12月1日上午题为“德彪西:印象的抽象表述观念及其新变奏方式和意识流结构”的讲座中,贾教授以德彪西的管弦乐代表作《大海》为例作为切入口,为我们介绍了印象派作曲家的创作观念,并重点分析了《大海》中的各种复杂意识流结构现象。他认为,在印象主义风格时期,画家关注更多的是自然现象中的光与色彩的变化,光和色彩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中心。而受画派的影响,印象主义作曲家也将目光从历史与宗教转向了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由于自然界光和色彩瞬息万变的特性,因而,以象征和暗示光与色彩变化的印象主义音乐文本也就从本质上与传统古典、浪漫派时期的创作迥然相异,呈现出这一时期特有的艺术特质。面对印象主义作曲家笔下抽象而恣意流动的音乐文本,我们若仍然按照传统“主题——展开——再现”的创作与分析逻辑去理解作品,将不仅不能正确领会其中结构手法上的精妙之处,还将会有曲解、误读的可能性产生。因此,从根本上厘清这一特定时期的美学思潮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紧接着,贾教授就从《大海》的形式化文本出发,分别从“旋律材料的同构性”、“材料与调性的不同步”以及“意识流的结构组合”三个维度,通过剥茧抽丝,逐渐将作品最深层次的逻辑规律与实际的创作手法一一展示给大家。从观念到技法再回到观念,如此深刻且举一反三的分析解读,贾教授不仅完美地将德彪西作品中的各个微观瞬间以及宏观结构思维在结构构筑层面进行还原,同时也印证了他的原创音乐分析理论——“结构对位”在印象派作曲家的创作实践中的普适性与有效性。


与我院部分师生合影

虽然贾教授在我院的讲学只进行了短短两场,但讲座中所蕴含的知识量却十分丰富,讲座中传递出的可贵的学术探索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音乐学子学习、效仿。在讲座的最后,贾教授寄语我们年轻人要多读书、勤于思考,并持之以恒,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在师大讲学期间,除了两次学术讲座之外,贾教授还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参与了我院博士研究生的博士论文答辩活动,这对于提升我院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将大有裨益。同时,我们也期待贾教授在音乐创作以及音乐理论著述上有更多更好的成果问世。
讲者简介贾达群,作曲家、理论家,中国第五代音乐家群体在创作、理论和教育诸领域中富于创造和开拓精神,成果丰厚并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代表之一。现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理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全国艺术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音乐分析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音乐研究》《音乐艺术》编委。

创作并出版数十部各种体裁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及十几篇(部)有关音乐创作和分析的论文与著述。作品《弦乐四重奏》1991年获日本“第十二届IRINO室内乐国际作曲比赛”大奖,《蜀韵》被评为“20世纪华人经典”,《回旋曲》、《龙凤图腾》、《两乐章交响曲》、《巴蜀随想》等在国家级作曲比赛中获奖;出版个人唱片2张(Naxos,2015,2016)。论文《结构对位》获教育部第五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结构分析学导引》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银奖(2011);专著《结构诗学》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其它相关奖项还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996),美国亚洲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创作研究奖(2005),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2007),宝钢优秀教师奖(2008),上海市优秀文艺人才奖(2010),上海市育才奖(2014)等。完成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两项(《结构分析对我国新世纪音乐创作的核心价值》(2007)、《音乐的观念及其形式化程序》(2015)),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一项(《音乐结构:形态、构态、对位以及二元性》(2015))。



贾达群教授专刊点击即可阅读音乐生命体中的逻辑与诗意 | 贾达群学术巡讲侧记一

音乐的多意性和多解性 | 贾达群教授学术巡讲侧记二

王安潮:文渊懿美茂  言简妙精绝|贾达群学术巡讲侧记三

贾达群学术巡讲 | 作曲与分析的诗学策略

贾达群 |“国音讲坛”、诗学策略

贾达群学术巡讲 | 作曲与分析的诗学策略/4-5月日程

贾达群《吟》| 一部起于而又终于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作品/附录音

.....

更多历史内容请关注尚音爱乐!


音爱乐,延伸阅读

点击标题链接聆听阅读



史上最美的小提琴柔板 | 乐在途中





视听经典 | 最美的心弦,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视听经典 |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曾让文豪托尔斯泰泪流




图兰朵 | 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





亲爱的,秋天来了,让我们一起聆听在音乐中那片飘落的红叶和欢腾





对月听琴 | 那些名家笔下的中秋月圆

尚音爱乐|人生新境界


尚音爱乐|人生新境界

shangyinaiyue

聆听世界 感悟人生



长按二维码关注投稿与合作:shangyinaiyue@163.com

将音乐推向更深更远处,我的意义

感谢支持专业化、人文化的音乐学习和交流平台


    关注 尚音爱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