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学育人 宁默毋躁

 

半半书院,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繁荣中华书画艺术为宗旨。在现今繁杂、喧嚣的...





半半书院,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繁荣中华书画艺术为宗旨。在现今繁杂、喧嚣的尘世中,于继承和传承中,我们需要并正在不断耕耘着......


半半书院--软笔书法

天下十大行书介绍

第一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第二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第三行书  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第四行书  王珣《伯远帖》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五行书  杨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杨凝式书,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

第六行书  柳公权《蒙诏帖》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中书舍人,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取精用宏,加以遒劲丰润,自成一家,米芾曾评其书:“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第七行书  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此帖也称《季鹰帖》,是欧阳询为张翰写的小传,属行楷,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共十行,每行九至十一字。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拨,风格平正中见险峻之势,是欧书中的精品。

第八行书  米芾《蜀素帖》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曾任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以其才华横溢,狂放不羁,故人又称“米颠”。

第九行书  黄庭坚《松风阁》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第十行书  李建中《土母帖》

李建中,(945---1013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北宋书法家,字得中,号严夫民伯。性怡淡,简静,风神雅秀,善书札,草、隶、篆、籀俱妙。一生由于经历了唐、五代、宋几个时期,他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半半书院--国画



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所谓写意,就是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就是追求象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对物像的描头画脚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写意山水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风景、山石、树木、屋宇、桥梁等,基本技法有:

1.勾:运笔勾勒,将物体的外轮廓、主要脉络关系勾勒出来,它起到撑起骨架的作用。

2.皴:原指人的皮肤开裂的纹理,移用画上表现山、石、树给人的感觉,又体现对象的质性 (刚或柔,如土山以披麻皴表现土质之柔)

3.擦:运用擦笔须不见笔,显出的墨色“松”而“毛”,可达到苍茫的效果。

4.染:皴擦后,用淡墨渲染所画之物。

5.点:也称点苔,它可用于表现草苔之类附生于石、树身上的小植物,或远山(远景)的小树;或提醒画面,使之更趋精神;或加重形体的厚重感,拉开或  隐晦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调整画面的轻重、疏密节奏关系等等。


半半书院--硬笔书法



想写好字,首先要提高审美意识,也即知道字写成什么样才比较好看,为什么好看;其次,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想写出的好看的形状,这就是控制笔的能力,也即运笔基本功。所以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一定的基本功,那就一定能写好字!如此必须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平时多看、多写、多琢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练字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

那么什么样的字,才算是比较好看的字呢,一个字的好坏无非是看它的线条与间架结构;对于一幅字而言,除了单个字要写得好看外,还要看它的布局(即章法)。美的线条当是来龙去脉交待清楚、行笔流畅自如、轻重缓急得当,呈现出美的形态与神态,充满活力,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刚或柔,归于自然。而交待不清、呆板迟疑、轻重无常的线条自然就是不好看的了;间架结构,即一个字的笔画搭配,如笔画的长短、曲直、摆放的角度,笔画间的间距、粗细(轻重)、前后照应关系,等等。对于初学者,在字的间架结构上当先求匀称、端庄为宜,然后才能根据需要与个人的习惯爱好(个性)考虑变化。

带着兴趣去练,勤练、多临摹,既可以加强控制笔的能力,也可以学习别人好的写法。多看字帖,反复地临摹,熟能生巧,这就是最佳的方法。只要坚持这样做,就一定有大收获,并且趣从中来呢!










半半书院--素描



素描:指用单色或简单的颜色的工具描绘对象的轮廓、体积、结构、空间、光线、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的绘画方法。  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可以用单色线条(也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涂抹成面等方式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 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

素描简而言之就是单色画。却又不尽然,毕竟素描涵盖与牵连的东西太多,解决的问题也太多,素描过程是同一时间要考虑许多问题的综合思维活动。当今美术院校各专业都把它作为基础课,虽然各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油画重体积、调子,国画重线条,版画、设计重结构等;但素描的共性是差不多的。同时,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种类,自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这些即便看似寥寥几笔的素描作品,其后面的功力也非常了得,有时随便一条起伏弯曲的线条,体现的却是艺术家对形体、结构、特征、节奏、韵味、艺术史的深刻理解与掌握。
























半半书院--漫画



“漫画”二字起源于日本,约合我国的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北斋漫画”为漫画的开山老祖。
漫画的定义很多。西文译作漫画的词首先是Caricature,原指讽刺性的文字、图画,源于意大利语Caricare,其义是夸张或者极度夸张,一种特殊的技巧,使用简练的表达方式进行暗示。
有一个与漫画纠缠不清的词——“卡通”,原文是Cartoon,它在英文书报上的出现频率甚高,指政治漫画,也指动画片、连环画;美国百科全书解释“卡通”为:是一种绘画,它是讽刺、嘻笑和幽默的表现形式,它可以有标题、说明,也可以不用,而且可用不止一幅的画面。卡通经常在期刊中出现,它往往把政治界或国家事务作为嘲讽对象,但它们也针对社会风俗习惯、体育活动和个人生活。
丰之恺先生说:漫画是介于文学与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一语道破漫画的真谛。

01

分格漫画训练:





02
漫画造型训练












          绿暗红稀出风城     暮云楼阁古今情


    关注 半半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