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拾珠 揭阳名士郑之栋与其书法(吴晓峰)

 

支持原创欢迎投稿!!!邮箱:3346432717@qq.com揭阳名士郑之栋与其书法文/吴晓峰郑之...





支持原创   欢迎投稿!!!

邮箱:3346432717@qq.com

揭阳名士郑之栋与其书法

文 / 吴晓峰


郑之栋(1864—1942),字学任,号松生居士,晚号松叟。揭阳磐溪都棉洋乡人。先生艺术成就极高,为揭籍一代名士,学界迄今关注并不够。先生为光绪十五年(1899)贡生,与姚梓芳、黄钟(铭初)、黄一金等同受知于督学使者樊介轩。光绪廿六年(1900)任教于揭阳锡场潭前。1916年创办磐溪公校(今桂岭东升小学)。民国后任过多个学校的教职,与黄铭初、郑秉枢办汕头日新文学专修学校,任校长,1938年回老家办学。卒后,姚秋园(梓芳)为作传。





郑之栋是民国时期潮汕地区著名教育家,擅长书法,师承揭阳名家林伯虔先生。林伯虔(1848—1909年),原名凤翔,字虞笙,后改名伯虔,字钦甫,晚号虞道人,揭阳榕城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举人,曾任教潮阳萧氏西园,1903年任揭阳劝学所总董,创办公立有造学校、商元小学堂和官立小学堂。林伯虔多才多艺,能诗擅画工书,画风古拙,写意兰竹超俗脱凡。

郑之栋在其师林伯虔指导下,书法从楷入手,师法颜真卿;又致力于北碑,后来也以行书名世。晚年参何子贞笔意,所作行书,浑厚华滋。孙淑彦先生评其书法曰:“所作行书,得刘石庵之‘淡’字,楷书佛经条幅,稳健秀媚,运笔纯实,略嫌拘谨。”此语洵非虚语。

郑之栋楷书是以颜体为根基,桂岭鸟围村“朝议第”厅后墙壁上《文文山正气歌》,整幅纵235厘米,横320厘米,款署“民国六年春后学郑之栋敬书”,墙刚建好以后直接写上,款字和正文字等大,每字10厘米见方,字学颜鲁公,笔法淳厚,结体中正宽博, 险中求稳,点画浑厚遒劲.如“凛”字的偏旁两点水真的成为两点,“礴”字的左右结构变成上下结构,等等。已将颜体加入自己元素,用颜体楷书写文天祥正气歌,今天站在墙壁下仰望之,还是觉得正气磅礴,扑面而来,撼人心魄。该作是其楷书代表作,可称典范。

楷书作品“苍峰落日寒,万壑秋声起。白日逐云归,行人犹未已”,落款“松生书”,因保管不善,“松生书”下方盖印处破损,印章可能脱落,或许还没盖章,该作书写浙江乌程人吴承泰的《山行柬周炼师》诗(《清诗别栽集》卷二十七,其注曰:只二十字,可抵一篇山中晚行游记),纵38厘米,横36厘米,气息和《正气歌》相合,尺寸很小,却也大气磅礴。

行书条幅《录西清诗话》(1923年书)颇具苏东坡书法意蕴(见《墨海一瓢》页40)。



郑之栋 临天发神谶碑 1930年作



林伯虔对郑之栋的影响极深。 林伯虔“十岁能书古篆隶”,对《乙英碑》特别喜欢、勤于临习。楷书取法欧、颜,平稳丰厚,行书则学苏、米,势雄意健,中年尤喜刘石庵,丰厚华滋,而骨气深藏。他推崇魏晋风韵,强调写“意”,其天资既高,积学又深,当然心手相应,产生变化无穷的效果。他的书法才能和成就,集中地表现在其行书作品中。这是因为行书比较能“通其意”,也最能真实表现其个性和神采。观郑的学书之路,极似其师走的路。郑之栋曾谓“古人真行皆从篆分出,故用笔尚逆,逆则险”(揭阳桂岭建豪村“万乐公祠”照壁书)。揭阳炮台丰溪“荣业公厅”照壁有《摹郑文公碑》、《临石门颂》、《临天发神谶碑》、《节临泰山金刚经》、《临麓山碑》等几幅贝灰刻,可见证其从唐楷上溯北碑、篆分(云路中夏村林氏祖祠照壁石刻也同样内容)。

桂岭福岗村四春园,其匾额“四春园”三字为郑之栋所题,款署“戊午年冬月立”“戊午年”为1918年,作品中锋用笔,笔划圆润有力,微有波动之势,有着从容闲适的感觉,具有何绍基笔意。

桂岭建豪村“凖堤庙”亦出自郑之栋手笔(“准提寺”原题“凖堤庙”,重修时主事者请揭阳陈泽青先生将“庙”字改为“寺”字,改后三字浑然一体,如一人所书,观者无不叹服)。著名书法家中国美院教授张爱国先生曾以“老辣劲迈”评此三字。



郑之栋 节临石门颂 1930年作



行书“远听江上笛,临觞一送君。还愁独宿夜,更向郡斋闻”(唐韦应物《听江笛送陆侍御》),纵179厘米、横97厘米,每字约20厘米见方,堪称巨制,用笔质朴,字体浑厚稳重,章法疏可走马。更是与何绍基体形神俱似,当代书法家舒同(1905.11~1998.5)书法与其极端神似。

综上所述,郑之栋书法书法从楷入手,师法颜真卿;清代碑学大兴,时代审美观对个  人的影响,大书法家何绍基对粤东书坛影响巨大,郑先生也不例外,又致力于北碑,后来更以行书名世,参何绍基笔意,所作行书,浑厚华滋。但其书法还是民国时期的流行书风,未能有更高的突破,此是遗憾之处。

因郑之栋书名远扬,潮汕各地很多祠堂请其题字,榕城区思贤路下段的著名批局魏启峰批局(四维里大堂)中刻石也为郑之栋所书,其字体为魏碑,文如下:
本堂落成记
斯堂之建所以崇奉先大父也    大父福罗公性诚实为社会所信仰始创启峰批业

生意日隆    先君履巧公继之信用益孚思建堂宇以报先德未果和念    先君有志未竟乃竭力经营以竟厥志而报    大父之功特恐后人未知斯义爰述颠末以念来兹俾知饮水思源无忘乃祖聿修厥德而继续绳绳于勿替云

民国廿六年九月榖旦
孙启和敬识
郑之栋敬书



郑之栋 录麓山碑 1930年作



郑之栋诗文未曾结集,现极为少见,笔者仅从《揭阳八十年乡宦耆寿闻见录》中见到其诗一首,录如下:

百岁期颐称上寿,问谁应此挂人口?江夏有母出陇西,萱龄竟逾九十九。

七秩老儿对舞衣,白发承欢娱黄耇。我愧徯斯歌鲁颂,聊陈俚语当春酒。

郑之栋一生从事教育,桃李满天下,有成就者亦伙,其学生如吴泽庵、刘昌潮等都是当时艺坛较有名气的人物。吴泽庵在自传中道:“庚子(1900)十七岁,仍住仙美,与该乡蔡纲甲君相契,纲甲招往潭前从郑之栋夫子。是时馆中生徒十余人,惟泽最少,每一文成,郑夫子辄推为压卷。”

吴泽庵(1884—1925)为南社社员,工诗擅画,犹精墨梅,书法也具成就。

刘昌潮(907-1997),擅长山水、花卉,晚年更以墨竹名世,驰誉海内外。

吴刘二生均为岭东一代名家,也证郑夫子乃一代名士也。

原文刊载于2014年《广雅艺术》(冬之韵)
——— 揭阳市读书协会荐书 ———

    《广雅艺术·路上风景》

吉林美术出版社  /  2016年2月
优惠价:20.00元(包邮)


世间事,周而复始,或也可称之为轮回,但这“轮回”,已然应 该是新的进境,新的推进。《广雅艺术》首四期“春之歌”、“夏之 情”、“秋之韵”、“冬之恋”,在众多书画家和读者们的热情支持 下,按计划圆满完成了出版发行。现在,新的四期,“路上风景”、 “行进姿态”、“霞彩满天”、“银辉遍地”,也进入了编辑定稿的 工作阶段。并决定先行推出“路上风景”,以满足读者的期待。

就中国画艺术而言,真山真水与各种实景的写生,始终是一个重 要的课题。作为优良传统,古代很多杰出画家早就这么倡导,并且他 们也是身体力行的典范。进入现当代以来,写生对于激发创作灵感与 丰富表现语言的潜在作用,更是画家们的普遍共识,因而“流风相 扇”。名画家李丰雄先生的悉尼风景写生,卓素铭先生的黄山写生, 郭晓林先生的村落写生,某种程度上均彰显了画家写生精神之可贵, 以及写生作品的即兴式魅力。

其它公众号如转载,请注明来源揭阳读书人




    关注 揭阳读书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