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获得了什么

 

心理上和身体上的成熟...





在强迫自己结束了一段求而不得的暧昧后,像失恋一样心情低落。

大概是每一次分离都会带来“一部分自我身份的丧失”,诸如“XX的女友”“被追求者”或“OO的好友”。当个体在这种身份中付诸的精力越多、获得的体验越深刻,失去时就可能更容易对自身造成更深的影响。

所以通常人们在经历一次或数次的热恋、失恋后,对恋爱的甜和失恋的痛都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他们在情感上越来越理智,小心翼翼避开曾经踩过的雷区,一般不太轻易付出;受过伤的人,为了自我保护,也容易变得难以接近、不太向别人暴露真实的自己

回避伤痛是自身本能的防御机制,但是对我来说,更愿意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融中,努力直面自己每一次消极惯性下的胆怯,以求得治愈后的温馨和内心成长。不依赖于惯性的自我反省、对自身内在需求的把握和提升,这或许才是“关注自我”的核心所在。

所以每一段亲密关系都是一次很好的获得内心成长的过程。所谓“be morewith less”,虽然你们并没有走到最后,可你毕竟经历了人家呀,也更深一步地了解了自己。

我很喜欢的一个女孩Veritas曾作过这样一个精彩的比喻:“一个人像一杯底部有沙子的水,干净的水代表我们的意识,杯子底部的水代表我们的潜意识或者无意识。日常弱关系下的我们没有什么波动和刺激,所以杯子里的水一直很清澈。一旦进入亲密关系,就如同把一根汤匙放入杯中,扬起底部的沙子、搅浑这杯清水。”亲密关系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会刺激我们潜意识与无意识内容的浮现,让你看到你忽略、压抑、逃避或没释放的内在的欲望或恐惧。

这些内在需求往往会隐藏在一些自卑别扭或口是心非的话语或行为背后。

比如在你遭到别人拒绝时、你自己认为的被拒绝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你感到自卑的地方——不够美、不够瘦、小心思太多等等。当然,这很可能不是对方不接受你的真正原因,只是源于你内心的不安因素。所以在后期的自我提升中,还是更多的关注自身而非抱着“我变瘦了、变美了对方就能接受我”这样的期冀为好...

比如他不回你消息,也许他只是在打游戏,你却基于以往的伤痛经历做出惯性下的消极判断“他不想理我”(虽然残酷的真相应该是你还没有重要到让他放下游戏秒回你,但是这么想就没意思了对不对),这个时候,不如试着把自己焦虑的想法看做是“猜测”而不是“事实”。然后跟他撒个娇,问问他原因,软软地说出自己的需求“你以后看到了拜托就回个消息嘛不然我会很不安...”磨一磨嘛时间久了心就软啦。

因为我也是这样别扭的人啊,不安时就会变得很疏离拼命说谢谢和对不起。那天夜里告诉他我放弃了时说了很多次的“谢谢你一直没有不理我”,其实真正想说的只是一句“人家真的很委屈...你抱抱我好不好给我点鼓励....”

真的,只有先直面那些别扭无助口是心非下隐藏的真实自己,坦诚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恐惧,这才是真正的“悦己”。没有人有持久的耐心去猜测你的真实意图,本身你很直白地表达了对方还不一定能准确理解,更别期待你不说TA能猜出来了,因为真的有无数种可能。(此处男女通用,划重点

除了内心成长,在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中,那种平静而长久的幸福感大概是源于一种身份认同,即“被看见”。形而上地来说,大概是指人们最根本的焦虑,即“存在性焦虑”的消逝(鉴于我也参不透这点所以还是不装逼了)。按照我的理解文艺点来说,大概是在相处过程中,彼此间的部分黑暗面被对方看见、并毫不在意地谅解了,因而建立了对对方的深层信任。黑暗的地方有了光,也就不再黑暗。这类似于一场同类间的救赎。

但是,信任是一种相互递增的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付出才能生效,这个关系非常脆弱,需要极为小心地维护,因为一旦有任何一方打破约定,之前的一切都会被推翻。这很难,难在必须把握一个分寸感和留有余地的空间。因为距离和信任之间,似乎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如何把握这种微妙的平衡,我也不太会,大家可以说说自己的见解...

今日话题:你们在亲密关系中获得了什么?


    关注 Ujo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