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房到一个村,行走在乡愁之路上的世博大师

 

乡建路上的筑梦者...





朱胜萱,2010上海世博会-世博公园及园区总体景观设计。

但他,.喜爱琢磨着乡村的一切事物。





说起他的乡愁之路,你大概听过“清境原舍”。



这个位于莫干山的民宿,以乡宅为基础,将乡村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亲切的乡村社区氛围,复苏了这片土地的记忆。











已经被选为全国最佳民宿,原舍所赋予的使命不仅是民宿,更多的,是种生活态度的实现。





而它最吸引人的在于当地化的主人和生活方式,山腰原舍住,山间农田耕,山脚市集游,这种归于原本的生活方式,是不可复制的。

为了找到回归乡村的路,朱胜萱一直被情怀推动着,承接过莫干山庾村1932、清境原舍、阳山田园东方等多个乡村改造项目。

莫干山有好几百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民宿,但大都不太涉及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娱乐,庾村文化市集改造,正是在于改变当前乡村衰败落后的现状,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原来是座1936年建造的蚕种场园区,市集中的十一座建筑,大多是当年黄郛在此兴办蚕种场的遗留下的废旧厂房,改造时其旧的建筑形式和格局都完整保存下来,仅加以修补和美化。





当地习俗在办大事前,一般要先搭棚,选择当地山里常见的绿竹,用竹棚把蚕种场所有活动空地串联起来,用河滩的石子铺好路面,并对市集屋顶统一规划,改为一个与民宅风格迥异的双廊建筑群。





改造后最难的是,植入什么样的新业态?是否切合当地文化根基?是否该形态正是时候?朱胜萱则选择先去尝试。





莫干山一带有很多骑行者,他将入口的旧厂房改造成餐厅,植入自行车主题来承载骑行文化,以一位台湾收藏家的20件藏品做展览,营造骑行氛围,主题餐厅逐渐成为莫干山骑行大会中的一个站点。





他还做了一间“属于乡村的书屋”,布置上简单亲近,便于乡间孩子随意进出。书籍则向城里人募捐得来,图书分类上架,人们可以带走自己喜欢的书。

在市集的一角,他选择用粗犷的石头和白色树状的支架搭起了一座质朴的面包房,并引入了一个蓝带的烤面包师傅,让人们在乡村也能吃上最好的窑烧甜点。





庾村市集提供场所设施支持,并做各种业态的指导,围绕市集,庾村周边业态逐渐活跃起来。



如果说清境原舍、庾村文化市集为主的莫干山是乡村文化活化的样本,大概田园东方算是一个升级。

田园综合体,成功地借助了土地财政和商业开发的力量,让一群有商业组织能力的人,带着情怀和理想开始进入乡村。



地点在无锡阳山,这样一片桃花烂漫的地方,有着“中国水蜜桃乡”之称,并且有着非常好听的名字--拾房村。





“我有一亩心田”,一种与自然亲密相处的简朴的乡村生活理想。



它们的核心是“田园”,无论是农业生产、文化旅游还是田园居住,都应该尽量保持合适乡村实际的、原汁原味的风貌。









在个拾房文化市集内,他带团队做了一个手造的乐园,全部采用了建材的废弃物,设计师也全部加入到搭建的队伍中。







“我在所有派别里面主推用市场的方式来推动中国乡村建设,但是这个市场是打引号的。这个方式是我描绘乡村发展的‘新’的笔墨。”--朱胜萱



朱胜萱希望用新笔触勾勒出乡村发展的新蓝图,“我想应该有好的商业模式,应该有正向的价值观,应该有尊重和保护乡村的群体,也许我在未来的路上实现的东西,不是一个强大的公司,也不是一个显性的商业价值,但我至少可以分析每一个案例成功在哪里、失败在哪里。”

本期推荐
(点击蓝色字体阅读)
走遍欧洲,他拍摄了上千座残破却美丽的废弃建筑
用8400根筷子玩一个光影游戏,这个寿司屋,获得了设计大奖
有间书店,开在乡下土坯房里...
千年芙蓉古村,中国唯一景观古村落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本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

本期编辑:张八一


    关注 建筑的风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