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白一和他的画︱张徐:根深广汲长河水 叶茂博采环宇光

 

白一先生的《梦》:x0a君子有梦二十年,x0a终日游在笔墨间。x0a不知春夏秋冬过,x0a白发不宣已上颜。...

天地有大美-大美在心中
近期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
“徐白一和他的画”
敬请关注
徐白一


xu

bai

yi徐白一,2008年在吉林大学创办中国古典绘画研究所任所长、教授。创作上主张回归古典,提出“中国画是在一个精神指导下的两套标准,即:五代至两宋画家画的标准和以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画标准,而文人画只是中国画的一个组成部分,绝不是中国画的唯一标准。”近年来以宋人绘画之法理,融合西方审美之要素,潜心研究表现中国东北的景色,尤为善于表现北方冰雪。出版有《徐白一画集》、《徐白一工笔山水画集》、《广远堂艺话》文集。
根深广汲长河水    叶茂博采环宇光
张   徐
有一位相交二十来年的隔行朋友徐白一,白一操国画工笔山水、花鸟专业,执高校教席,

业余赋诗填词记录心得。我则喜欢在民俗,民间文艺领域里游弋,从事故事杂志编辑工作,闲暇便以临习古贴用毛笔涂鸦为趣。最初交往的契机是我对他所画兰花撇叶的几条线着迷,一来二去就成了过从密切的友人。近日,老友突然告知,欲起一别号,曰“古沙”。细问其由,才知缘于二十余年在古今中外画坛苦旅求索后,领悟出一层新境界,找到一条新门径,创作出一种新画面,自谓“原象象绘画”,与之相配,乃取斯名。好奇之下,疾往画室观赏,震撼之余,有些感觉不吐不快,不管对与不对,先写将下来,权当与老友品茗对饮聊闲篇罢了。

隔行朋友之间交往,谈不上专业切磋或互补,只是脾气秉性之间相互认可。白一先生平素是个朗心见性的人,愤世疾俗的同时充满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白一家有一个收藏多年的布艺娃娃,被两口子称为“小老闺女”,多年相伴随,国内外不离左右。平素置电脑视屏旁或沙发上一同上网或欣赏影视节目,还不时参与交流, 成为其家上境率最高者, 在很多照片和采访节目中都有其身影。

从白一家的布娃娃“小老闺女”身上使人联想到宋代文豪书法家苏轼的一件轶事。有一回,苏轼与朋友谢景温出游。游兴谈笑正浓之际,突然一个黑影从树上跌落,把两人吓了一跳。两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只受伤的百灵。苏轼凑过去,发现百灵的腿上有伤,刚想捧起来,谢景温却大步走过来,抬腿一脚,将伤百灵踢到一旁,摔死了。然后,谢景温拉起苏轼说:“兄台何必为了一只惊吓了我们的畜生耗费心思,还是纵情山水景吧!”苏轼面色凝重没说什麽。此后,苏轼与谢景温断交,不要再往来。有朋友问其何故,苏轼说:“轻贱生命之人,不可为友。”多年后,谢景温成为权臣, 杀戮无数,成了北宋有名的奸倿小人。

两相类比,我这位隔行朋友白一先生在为人上非常值得交往,更何况他还以那精美的国画作品吸引人呢!

在美术领域具体方向的选择上,白一先生二十多年前就选择了工笔画鸟。花鸟画是华夏民族一聪明睿智独创的一种花可融 愁,鸟可寄情,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上有着罕有其匹的艺术地位。早在千年以前的宋代,工笔画鸟已臻高度美仑美涣与空前繁荣发展,当时画家所描绘的“珍禽瑞鸟,奇花异石”传世之作皆为国宝。历史上,工笔花鸟曾异彩独放,强烈的审美魅力常盛不衰。可惜,明清两代文人写意画的兴盛与崛起,工笔花鸟画逐渐被世人冷淡,日趋式微。白一先生慧眼独到,三十余年以巨大的毅力和决心,长期耗费心血,刻苦临摹钻研宋人 绘画精品,从中吸取历史长河中的无尽营养。如,他临摹过崔白的《双喜图》,赵佶的《瑞鹤图》等,从中领悟到宋人花鸟画的写生,意韵,营构,笔墨等精髓。做到了临摹想仿佛,创作可乱真的程度。可以说,从技术层面讲,白一先生二十年前已精熟到家了。

但是,中国绘画,书法同样,光笔法,墨法,章法等技术层面的东西精通,充其量只是个“匠”人的基本功,要想上层次,还得在文化养成与道德感觉上下苦功修行,才有望取得尺寸之功。由于任教于高校,授课之需,白一先生在口述笔画之余,常常是手不释卷,古今中外的举凡艺术之论,多泛览一过,有的还精研探微,并与诸师友深入讨论切磋,交相启沃。此外,白一还刻意寻求古代文人雅士意境,于诗词一道,犹下苦功,每有意兴,则妙笔天成,仅咏物唱艺之作已逾数百首。如其“千年有感”组诗“神遊太古拜前贤,讨来真径把家还。生活炉中把丹炼,得道之时自成仙”。“一叶送秋意深长,三江寒风荡天光。谁说塞外无好景,我看胜过古汴梁”。这些诗画交融的咏唱,彰显出作为艺术家的徐白一先生格调高古。

工笔画时刻充溢着细部微观取舍处理,为取它山之石攻玉,白一先生可谓对篆刻艺术也情有独钟,在刻字练心之中,他努力追索与工笔画相通的更微观画面的处理规律。与积定文化素养一同并进的是道德修养,白一先生更是身体力行,教书育人是其本行,课余每有历届弟子登门求教,除指点艺术门径外,更注重品行操守教化,以至于早已成家立业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遇到难题,还要请白一老师为其解除困惑。在道德修炼过程中,除自己悟得“古沙”别号外,更具标志性的成果应该首推传世之“《沙德铭》,铭曰;”沙者五德也,一曰随域而安,二者清静勿燥,三为土石兼具,四乃贵而不喧,五可永世不断”。如此修为已臻化境,一代宗师可谓已呼之欲出了。所有历史上的机遇都是给有准备的人预设的,就在白一先生小有所成,准备迈上更高台阶的时候,幸运女神在次垂青于他,使他有机会游历欧美及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各大博物馆,作为有志于艺术探索的有心人,白一先生充分利用徜徉于世界艺术之都宝贵的机会,在各大博物馆,艺术馆的丰富展品面前驻足凝目。终于有一天,安德鲁.怀斯作品的静谧之感在白一心中打开了一扇窗户。窗户纸一捅破,顿觉庖牛骨隙宽阔,而且沟通了自宋以降,中国古典绘画与西方绘画在“静”的取象这一审美观上的真谛。

这种艺术感觉上的顿悟与证得,很快就反映在白一先生的创作实践当中。古往今来,很多卓有建树的美术家在表现中国东北地域风格的山川树木,冰天雪地的探索中找不到合适的绘画语言与意境。白一先生作为生于斯,长于斯,心醉于斯的斯土斯民,更是念念于斯。而此时的徐白一,如灵珠在握,下笔神助。他在表现所有细节的时候无论是双钩细节还是深入刻画都是在无需底稿的情况下,如写意般直接用红毛笔双钩进行表现。于是有了这一系列表现长白山下,松辽平原的冰雪山水花鸟画面。这一组画面总体上遵循这一种原则,即追求纯净之美,愈简单愈能说明问题,追求一种以墨为依托,实质上是表现一种仙境之感。绘画语言力求精到极致,以工笔画鸟画的表现语言刻画每一个部位,运用大量的剔和掏的技法。画面以中国山水画章法结合西方风景画的构图,吸收西方绘画的可视性。在画面的开合关系上大开大合,大中包小,使画面丰富而厚重,做到了厚而透,大而丰,小而精,实开一代平原绘画之先河,他的画是表现中国北方大平原的开山之作,他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画派,即“平原画派”,即使是普通外行观者,也能从中领略到一种高分辨率全景画所带给人的“远近高低个不同”,“移步成景”的审美享受。

古人讲“山水比德”,是指将自然的山水,草木的形貌与人的某些内在品德或道德的对应关系作意象化的比附,暗喻,从而将自然人格化,精神化,人的思想得以物化和对象化。这样,自然的风貌便于人 的气质相沟通,在相对交流中彼此化合,天然一体。这正是白一绘画中所欲表现的形而上层面的追求。

白一先生的妙笔丹青已至非鬼神难测奇妙的境界,更非我等外行所能感知的。然其所表现的长白山地域景观融入地域人文风情,与我多年浸润其中的东北民俗文化有一点精神层面相通之处,加之人也时尔临时,偶染翰墨,玩点旧时文人写水笔字的游戏,故而可以管中略窥其点,染,皱,擦,钩之间的线条墨色之一斑,遂感班门弄斧,撇开孤随心胸,说点如上浅薄话语。若能起到白一先生“不同不停”艺术求索路途中的一个片面掠影作用,此愿足矣。

最后,我想用白一先生的一首《梦》诗来结束本文:“君子有梦二十年,终日游在笔墨间。不知春夏秋冬过,白发不宣已上颜”。

2008年10月于长春

注:张徐,吉林省民俗艺术节协会副主席,著名民俗专家,《民间故事》杂志主编

相关阅读:

徐白一和他的画︱何勇:独到、经典、纯正、真情的独白 ——观徐白一绘画有感

徐白一和他的画︱长白深情与工笔表现——徐白一的工笔山水画

徐白一和他的画︱原象笔墨绘家园——《徐白一画集》读后随感

徐白一和他的画︱从东北大平原走出来的艺术家——记画家徐白一

对画家徐白一先生绘画研究的粗浅认识

在旷古高远的绘画世界里行走——写给画家徐白一教授

徐白一部分画作欣赏

(手机横过来效果更佳)


林泉仙境


林中情思


疏林平远
—END—


    关注 无趣文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