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星球的文明何以延续?因为有像他一样的科学家投身教育

 

从科学家到教育家,他的人生能给你什么启示?...


人类星球为什么能创造出这么辉煌的文明?
因为存在着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的名字就叫教师。


这句话出自于刘慈欣的《乡村教师》
当时读这本科幻小说的时候
毛博士为了成为一流的科学家拼尽全力
却不曾知道,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将他拉入教育界
成为一个传授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教育专家
创造更辉煌的文明


毛勇博士

法国国家科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曾任职于法国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院

研究方向为双足步行机器人和汽车自动驾驶中的复杂环境建模

现任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副主任

国际太空城市设计大赛中国赛区秘书长

同时是国际太空城市设计大赛中国赛区评委
不是每个学霸的童年都与书为伴


有一类学霸他们不是在自习室就是在去自习室的路上,而毛博士显然不是。他的童年过得无限欢乐,不仅将所有的玩具挨个大拆解,还动手自制了许多有趣的小玩具,拆下自行车链条自制火药枪,亲手制作风筝飞上天,苦苦收集材料制作弹弓……



毛博士说:“我们小时候做过太多有趣的小玩意,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男孩们共同的记忆。”

从小,毛博士就喜欢拿着木头、钉子敲敲打打,摆弄各种工具。也许能成为机器人领域的专家早在他小的时候就埋下伏笔。
对机器人情有独钟
毛博士还清楚的记得,他第一次接触机器人是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当时在北京前门有个名为“123”餐厅,餐厅为了招揽生意在门口放了台机器人,可以跟顾客进行对话,而且还说的特别好。为了能跟机器人对上话,毛博士苦苦排了一小时的队伍。从小就很爱读科幻故事的他,在这次跟机器人的接触后,更是引发了他对机器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当时还是孩子的他就一度认为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做很多事情,有朝一日机器人还可以进入人类生活。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做机器人,是在毛博士清华读研的时候,当时制作一批机器人为清华大学的学弟学妹上课。由于那个年代的加工条件不太成熟,毛博士需要自己画电路板自己动手加工,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亲力亲为。当加工出来的机器人外壳尺寸有偏差的时候,还得拿着手锉刀一点一点地锉钢板,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最终做出一组机器人,尽管外形上很粗糙,但看着自己亲手做出来的机器人就超有成就感。
从学术界到教育界,不变的是那颗想改变世界的心
毛博士回国创业后最先做的是一家科技公司,而碰巧他朋友们的孩子想去留学,于是找他帮忙给六个孩子做背景提升,毛博士就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教孩子们编写简单的程序,购买材料动手自制机器人,看着孩子们给机器人做衣服编舞台剧,最后还陪着孩子们到墨西哥参加国际机器人比赛并获得最佳联队和最佳新秀的大奖,毛博士感觉比自己做机器人还令人开心和激动。



这六个标化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最终因为这个机器人项目,在申请季都收获了名校的offer,这件事令毛博士触动很大,特别是有位学生收到的offer上面还有招生官手写的一句话:“我非常欣赏你在机器人领域所做的工作。”毛博士突然觉得能改变这个世界的不只是科学家,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真是一件很美妙很享受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种人,让你既由衷佩服,又感动不已。无论是做一个开拓人类知识疆界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传递知识和能量的教育工作者,毛博士始终不变的是那颗想要改变世界的心。



优秀,是一种习惯;人生,永远都是进行时。成功通常只能打动人一时,但一颗能够一直保持前进的心却是永远不会熄灭的。
Q&A
A=毛勇


Q:在很多人看来,做智能机器人的设计师是一个很酷的工作,你当时在法国研究智能机器人的时候,日常的工作是怎么样的?能不能讲一下你工作中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情?

A:我在法国就职于信息与自动化国家研究院格勒诺贝尔分院,我的工作环境很好,推开窗户就能看到阿尔卑斯山。我当时所在的工作组叫E——motion,E代表电子,motion代表运动,我们关注的是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感知。

事实上,整天和机器人一起打交道的是机械工程师和电子工程师们,而我作为研究人员,我的日常工作像是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每天和电脑打交道,我坐在电脑旁边设计算法,用计算机程序将其实现。再把有用的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出去,让更多的同行可以看见。



虽然我不能每天和机器人在一起,但我仍然觉得我的工作十分有趣,当时我们组和丰田合作一个大项目,研究汽车在复杂驾驶环境的建模,我们开着丰田提供给的价值150万的雷克萨斯去格勒诺贝尔大街上收集各种各样数据,然后做各种分析和算法。我觉得做任何的研究工作都不会随时都很有趣,只有在研究工作有所突破真正进入应用阶段,才会让人有成就感,但是在这之前必须要忍受做研究的寂寞。

Q:从学术界转入教育界,你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A:一个科学家主要的工作目标是去尽力拓展人类知识疆界 ,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更加广博的知识,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把知识形成网络。只有让自己的让视野变得宽广,才能把最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更加关注怎么才能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怎么培养他们的能力,而不只是灌注知识。这是我之前都没有思考过的,我现在在思考和摸索中前行。我很满意现在的状态,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而且能更快看到反馈。

Q: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的项目覆盖各个学科,既包括数学等传统学科,又有创新型课程,还有综合性项目。请问您选择和设置的项目的标准是什么?与传统机构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A:我们在2012年开始做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我们最初选择的项目都是与21世纪前言科学有关,且在国际上含金量比较高的项目,所以我们选择了机器人,航天,城市规划,分子生物学等作为主要项目。



我们最大的特点,与传统教育相比,我们专注于STEAM教育的新型教育机构,我们强调跨学科,强调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强调学生知识建构,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与传统教育机构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做STEAM教育逻辑是先竞赛后课程,这样能确保我们的课程项目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关阅读


LINKS


他毕业哥大,却转场非洲,心怀理想在贫瘠土地迎接更多中国人

他从“学渣”晋升为哥大商学院面试官,如今却放弃高薪从事教育事业

收到4所名校offer的学长告诉你:文科生也可以成为计算机大牛的

投稿/合作邮箱:info@eamaster.com


    关注 EAMaster课外大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