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19 读一篇文章有感

 

摄于财经大学后门口。



原文附于下方。先说说我的感受:

高明的运作,把动机直接送到你的心里,直接改变你的想法。

你起了欲望,还以为是自己的决定。而因为是自己的决定,所以,结果不管是生是死,你都不会抱怨 。

要摆脱这一切,只是要经常问问自己是谁,以常识来重新审视自己碰到的事,碰到的人。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经常反省。不然只能是处迷中。修行的目的是遇见自己。

近期股票的上涨,改变的只是短期的图形,其他的一切没变。韭菜的种植和收割技术完全与以前一模一样。

辛辛苦苦一整年,败光只需没几天。

抄底逃顶闹得欢,收割韭菜全削干。



-------------------------------

-------------------------------

王阳明:看顾你的内心

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智囊》中记载,王阳明十三岁时,母亲早逝。继母常常虐待他,而他父亲远在京师任职,根本不知王阳明的遭遇。

王阳明不得已,想利用继母笃信佛教的弱点,于半夜悄悄起床,把茶盘放在佛堂门外,第二天早晨继母见了,觉得非常奇怪。日后每天都如此,继母不由得心中发毛,但她对王阳明的态度依然如故。

有一天,王阳明到郊外找寻捕鸟人,买下一只平日罕见的怪鸟,偷偷放在继母被内。继母整理床铺时,突然看见这只怪鸟,害怕鬼魅作祟,便赶紧请来巫婆占卜。

谁知王阳明早就买通巫婆,对继母说:“王状元前妻对自己儿子遭人虐待很生气,上告天帝,现在天帝派阴兵下凡拘捕你的魂魄,被中的怪鸟,就是阴兵的化身。”继母听了这话,吓得脸色发青,赶紧下跪谢罪,王阳明也下跪向天帝求情,一旁的巫婆故意连声叹息离去。从此继母对王阳明便视如己出。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在少年时代处理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把“心”放在关键位置。他正是看透了继母被迷信占据的心,才下了这一首好棋,在不违背孝道的前提下,轻松改善了母子关系。

反过来说,王阳明的继母,正是因为没有看顾好自己的内心,让迷信占据了内心,才让王阳明“有机可乘”。

无论身处什么时候,无论外界有多少监督,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除了你自己。王阳明提倡致良知,“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一切都在“心”里,只有看顾我们的内心,才能真正得到学问和大道。
看顾内心,不忧不惧不惑


王阳明是本是读书人,然而却却能带兵打仗,尤其是击败当时反叛的宁王的势力。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

王阳明举例说,自己和宁王的军队对战时处于劣势,他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他说了四次,那人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难以做到不动心,一临事,就慌乱失措。

《论语》中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如何做到不忧不惧不惑?那就是王阳明说的不动心,就是要从学问和修行里去修炼一颗“不动心”。王阳明说,“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只有我们真正练就不动心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时候该动,什么时候该精;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也才能真正做到荣辱不惊,达到不忧不惧不惑的境界。
看顾内心,发现善良和大道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被谪贬至贵州龙场。

一天,他捕获了当地的一个强盗头目。强盗头目在受审时跟王阳明说:我死罪难逃,之乎者也、道德廉耻我不想听了,要杀要剐你就痛快些!

王阳明说:我不跟你谈道德廉耻。今天真热啊!咱俩把外衣脱了,再来审案!强盗正被捆的难受呢!两人把外衣脱了,王阳明又说:怎么还这么热呀!咱俩把内衣也脱了吧!强盗又依了他。

王阳明又发话了:还是热的不行!我俩把裤子也脱了吧!强盗头目愣了半天,又依了他。到此,两个人只剩下了一条内裤。不想王阳明又来了个提议:罢了!罢了!咱俩还是把裤头也脱了吧,图他个轻松自在!

谁知那强盗头目却在这关键时刻掉了链子:这可使不得!万万使不得!于是,王阳明开始了这番因势利导:为什么使不得?说明你内心还有一些羞耻感。这羞耻感何尝不是道德良知的一些表现呢?看来我还是可以跟你讲道德廉耻的!至此,强盗头目被彻底折服,乖乖地认罪伏法。

仁义礼智信,乃至一切的大道,大彻大悟都在人的心里。看顾好我们的内心,就是要在不断的学习和修行中,发现自己内心的这些良知和大道。


    关注 了凡四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