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角度看西方民粹主義再興起

 

隨著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和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精英跟百姓之間的鴻溝距離必然會增加,而不是縮短。因此,民粹主義政治在人類未來的發展史上只會繼續出現,而不是消失。...





號外:現在公眾號有置頂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點開“中環陸羽茶室”公眾號。點“置頂公眾號”鍵,就可以置頂了,這樣。不管我們什麼時候更新,您都能容易找到。

文:陳志武

隨著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和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精英跟百姓之間的鴻溝距離必然會增加,而不是縮短。因此,民粹主義政治在人類未來的發展史上只會繼續出現,而不是消失。

2016年的特色是“出乎預料”:英國脫歐出乎預料,美國特朗普勝選總統出乎預料,義大利的公投結果也出乎預料,現在人們只等著看法國民粹主義候選人到底以多少勝出了,而不是是否能勝出。

當今世界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各國精英被排斥甚至被擠出權力圈,由大眾選民把那些門外漢甚至極端分子推上權力寶座?許多人把當前社會潮流的起因歸結到華爾街、全球化、貧富差距、精英政治等等,這些因素當然起了很大作用,但還不止於此。

歷史上民粹主義經常發生

我們先要看到,在當權者在乎民意的社會裡,民粹主義總會有市場,在民選政治下更會如此。民粹主義浪潮在美國這不是第一次,而是出現了多次,在19世紀40年代就出現過類似的民粹主義政治,當時因為大量來自愛爾蘭和德國的天主教移民使以新教為主的美國本土人感到很不自在,既認為前者搶走他們的飯碗,又認為在文化與宗教上帶來異端,就跟現在特朗普認為全球化搶走美國就業、伊斯蘭威脅美國文化一樣。

本土人開始相互組織、準備反抗,同時他們又相互約定:如果有人問到是否參與這些組織,就都說“我一無所知”。以至於後來人們就把那次民粹運動的參與者通稱為“一無所知者”。

1855年這些本土人走出隱藏,組建“美國党”,並於次年推出前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為其候選人參與當時的美國總統選舉,並獲得超過21%的選票。但由於在後來的南北內戰中美國黨人內部出現分裂,使那次聲勢浩大的民粹主義運動發生瓦解。那算是美國第一次右派民粹主義運動。

過了二十幾年,到19世紀80年代美國出現了第一次左派民粹主義浪潮,其背景是美國南方和北方的農民憤恨紐約等大城市的銀行家和貿易商,南方農民因為棉花價格太低而收入少,北方農民因為乾旱歉收也沒收入,但紐約一帶的華爾街精英和工商精英則肥得流油,工業革命頭100年帶來的貧富差距使美國普通百姓普遍要求“打土豪分田地”、“打倒資本家”,就跟這次美國總統選舉中左派民粹主義的訴求一樣!

接下來,這些農民、工人和其同情者組建了美國的“人民黨”,當時也曾稱其為“民粹黨”,其基本訴求是要把鐵路國有化、拆分各行業托拉斯、推出累進制稅率、結束不受管制的資本主義。

但是,在1892年總統選舉中,民粹党不成功,這場左派民粹運動一直到1929年股災發生並引發經濟大蕭條以後才重新複燃,為20世紀30年代的貿易保護主義和羅斯福新政奠定了基礎,從此改變了美國政治的基本格局,使政府之手大大介入經濟和社會福利。

那次左派民粹主義的主張對美國的影響,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末,到1980年雷根做總統後才告一段落。

2016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顯然既有19世紀40年代的右派民粹主義成分(反移民、反基督教之外的文化的入侵),也有19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30年代的左派民粹主義(金融危機之後反華爾街、殺富濟貧、反全球化),反精英是每次民粹主義運動的核心,這次也沒有不一樣。

那麼,為什麼歷史在美國和歐洲會不斷重複呢?全球化和技術發展帶來的變化從本質上會縮短精英和百姓之間的鴻溝,還是會將其拉大?

謝客户奨員工,送這個够意思!





技術進步和全球化必然拉大精英和百姓之間的鴻溝

首先,我們看到技術進步和市場跨國界延伸使得“贏者通吃”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幾十年以前,各縣的歌星辦演唱會總會有人買票前往,各省的歌星更是在當地不缺市場,能夠獲得一份好職業、好收入。

但是,由於唱片、電視、互聯網、智慧手機等新媒體的出現,加上演藝界的跨國打通銷售和觀看享受,各縣和各省的歌星已經完全沒有市場、沒人願意付錢聽他們的演唱會或買他們的唱片,而是全球範圍內的大明星壟斷演藝市場,你要麼是全球一流超級明星並壟斷銷售市場,要麼就另謀職業,本來可以容納各級水準的演藝行業、為藝人提供各級別的就業和收入,如今在“贏者通吃”之下變成嚴重兩極分化的局面。

籃球、足球等體育行業,甚至連經濟學家、思想家行業也是如此,新媒體加上跨越國家的全球一體化市場使得各行業都往“贏者通吃”方向轉變,你要麼是自己行業的全球贏者,要麼就去別的行業謀職!收入分配當然往兩個極端分散,中端收入人群占比會因此下降。

商業、餐飲業的公司化規模化經營也大大減少中等收入的機會。一個經典例子是武大郎開店,雖然武大郎開飯店成不了億萬富翁,但通過開自己的餐館或者夫妻雜貨店,他們還是可以獲得一份比較好的收入,讓自己留在中等收入群體中。

可是,如今的麥當勞、星巴克、永和大王等連鎖餐飲公司,由於規模化經營使這些公司在進貨價格上具有夫妻店所無法比的價格優勢,它們自然能把眾多傳統夫妻店擠掉。同樣地,沃爾瑪、家樂福、蘇寧、京東使得千千萬萬的傳統雜貨店無法生存,使眾多中產階級不再能保住中等收入的機會。

新的科學技術、新的商業模式、日益昇華的全球化,就是這樣改變當今社會的,各行業的精英和普通百姓之間的距離就是這樣在拉大。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教育是擠入精英階層、加入“贏者”群體的最主要通道。

可是,畢竟任何社會裡總會有相當多的人不讀書、不上進(沒有人可以強迫他們),而他們通過“一人一票”又掌握眾多選票。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隨著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和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精英跟百姓之間的鴻溝距離必然會增加,而不是縮短(不讀書的百姓基本不動,而各行業的“贏者”在收入和財富數量級上以及社會影響力上卻在不斷上升)。因此,民粹主義政治在人類未來的發展史上只會繼續出現,而不是消失。

這個趨勢難以改變的另一原因是人類認知上的盲點。以全球化為例,其好處往往是隱形的,但其代價卻經常是顯性的,這種成本和收益的不對稱嚴重影響對全球化績效的評估,導致精英階層和普通百姓對全球化的認識截然不同。

全球化使美國商店裡的各種商品價格二十幾年不漲甚至下跌,這樣一來,美國家庭即使收入不增加,也能買到更多的東西、得到更多的服務,全球化顯然使所有消費者受益,可是這種好處是相對隱形的,只有受過一些經濟學教育的人才能真正領會、認識到全球化的這些正面好處,而更多的人只會把這些看成是理所當然、習以為常的。

相比之下,產業鏈在全球各國配置之後,許多製造業的工作離開了美國、跑到中國和越南等國家,的確導致許多美國人失去工作,而失業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具體、看得見摸得著的,這些失業給一些家庭造成的傷害故事一旦傳播起來可以非常生動感人。

所以,在全球化的好處多為隱形而全球化的代價非常顯性且具體的反差之下,發達國家的老百姓普遍反對全球化、反對移民就不足為奇了。這種理解上的鴻溝也只能通過更多、更好的教育和宣傳得到糾正。但畢竟不是所有的人能領會這些,全球化的好處與代價的這類不對稱局面最終也會持續下去,為左派和右派的民粹主義提供永不中斷的基礎。

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很多,但並不是所有人有能力或天賦將其潛力發揮到最大,全球化和商業模式的影響也是如此。這裡談到的兩類悖論最後可能難以完全解決,或許只能通過民主參與、民主投票,給人們以宣洩、表達的途徑,通過表達和參與釋放不同群體的不滿,以達到社會和世界的和諧點。

但是,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要準備好接受偶爾會發生的民粹主義勝利的現實,所以,雖然像2016年這樣充滿“出乎預料”的年份並不經常發生,但這肯定不會是人類社會最後的一次。(陳志武 /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

陳志武,耶魯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香港大學馮氏基金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

注:文章源自新浪財經意見領袖。點擊本頁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以流覽原文頁。

版權聲明:「中環陸羽茶室」除發佈原創市場投研報告以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添加DGGKF2微信聯繫刪除。







成功投資人案頭盤前必備








    关注 中环陆羽茶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