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课堂批创思维】刘彦方著 熊明辉译 谢耘校第2讲 对批判性思维的一些误解

 

本课程是面向国家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而设计的基础启蒙课程,采用香港大学哲学系刘彦方教授独著英文版教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导论:想多点,想好点》作为基本教材。我们把《批创思维课程》定位为逻辑学导论的应用扩充版。...



【前言】本课程是面向国家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而设计的基础启蒙课程,采用香港大学哲学系刘彦方教授独著英文版教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导论:想多点,想好点》作为基本教材。我们把《批创思维课程》定位为逻辑学导论的应用扩充版。

一方面,批创思维课程之所以是逻辑学导论的应用版。因为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分析与评价,而分析与评价总离不开逻辑。如我们所知,逻辑学主要源自亚里士多德的《前分析篇》。同时,创新性思维的目标是生成新想法、新观念、新思想,因此,其基本要求是打破常规,不照逻辑规矩行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懂逻辑规矩,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在胡乱创新呢?换句话说,没有逻辑是万万不能的。

另一方面,批创思维课程之所以是逻辑学导论的扩充版。因为不仅批判性思维具有语境依赖性和语境敏感性,分析与评价的对象不仅是推理与论证的优度,而且要关注它们的社会实践功能,显然,光有逻辑永远不够。同时,创新性思维的目标是生成新想法、新观念、新思想等,这本身就是一件不照逻辑规矩出牌的事。换句话说,逻辑不是万能的。批判性思维有时被认为是过于强调对抗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即是无时不批评他人,故毫无建设性。但这是一种误解。批判性思维并非纯粹是一种摧毁力量:

首先,通过拒斥那些错误的想法,我们也就更接近于发现真理;

其次,批判地思考并不意味着我们总在批评别人。

当他人正确时,我们不必去反对和批评;而当他人是错的时,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认识其所犯错误,但这也并不就得出我们必须要去公开谴责他们。有时,错误无关紧要;有时,我们必须有礼有节;有时,要帮助他人更好地进行推理,我们也可以不通过批判,而是通过其他间接方式来做到,比如,通过给人以暗示或建议。总之,批判性思考者是富有同情心的和建设性的,而不是对抗性的。

对批判性思维的另一个异议是,它并不实用,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遵从理性。他们总是根据自身利益、情感或人际关系来行事。这个异议所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它把理性地思考和明确述及理由(talking about reasons)相混淆了。许多人确实是非理性的,要影响他们,我们有时的确需要诉诸权威、诉诸情感或者诉诸于除理由之外的其它任何东西。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仍然能够使用批判性思维,来从策略上思考何种方式才会达到我们目的的最佳途径。

该种异议还存在另一个错误,即它假定了批判性思维是与情感、人际关系等考虑是完全相对立的。比如爱情和友谊,虽然它们当然是价值性的东西,但批判性思维仍然能够有助于我们培养这两种情感。再比如,能够认真思考一种人际关系的利与弊,就能帮助我改善它以使之更让人满意。

此外,仅仅依赖情感来行事也并不总是明智的。它们受制于由自我、恐惧以及贪婪而产生的偏见,而对我们的决策多作反思,就能防止这些问题。作者简介:刘彦方(Joe Y. F. Lau),哲学博士,香港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译者简介:熊明辉,哲学博士,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哲学系和法学院教授

校者简介:谢  耘,哲学博士,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副教授

往期回顾

第1讲 全球化时代的思维技能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批创思维”公众号,您或许可以找更多您喜欢的信息!



欢迎点击参与”批创思维认知度调查“。


    关注 批创思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