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课堂批创思维】刘彦方著 陈灵译 谢耘校第13讲 如何用条件关联解决意见分歧

 

本课程是面向国家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而设计的基础启蒙课程,采用香港大学哲学系刘彦方教授独著英文版教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导论:想多点,想好点》作为基本教材。我们把《批创思维课程》定位为逻辑学导论的应用扩充版。...

一、条件关联的四种方式

给出任意两个条件X和Y,它们有可以彼此关联四种方式

1.X是Y的既必要又充分的条件。

2.X是Y的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

3.X是Y的充分但不必要的条件。

4.X既不是Y的必要条件也不是Y的充分条件

例如:

1.未婚男子是单身汉的既必要又充分的条件。

2.氧气是生存的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

3.有儿子是成为父母的充分但不必要的条件。

4.富有既不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其充分条件。

这种四分法非常有用,因为这为分析事物之间如何关联提供了出发点。当我们思考X和Y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去探究其中一个是否另一个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例如,民主和法治有什么关联?

首先,我们可以说法治是民主的必要条件。如果人们不遵守合法的程序来选举其领导人或解决纠纷,民主是不可能的。

其次,但我们也可以补充说,法治不是民主的充分条件,因为人们所遵守的法律规则也可能并不是公平或民主的。

正如这个例子所表明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概念在教学科研中非常有用。当你对某个主题的理解越来越深,你就不会只是记住了那些个别的信息。你也会能够理解与该主题相关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联,这其中就包括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关系。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也与定义相关。实际上,X的定义给出了X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当我们以“未婚男子”来定义“单身汉”时,就意味着“未婚男子”是“单身汉”的既必要又充分的条件。二、如何用条件关联解决意见分歧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概念非常简单,但它们是非常有用的基本概念。有时,当人们彼此间存在分歧的时候,尤其是关于一些理论上的问题,我们就能利用这些概念来更清晰地确定相互之间的分歧所在。例如,

假设有人主张电脑不会思维,因为电脑永远都不会爱或悲伤。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论证,我们可以问问此人是否假设了有情感是有思维的必要条件,如果是,那为什么?

首先,如果某物有推理或演绎的能力,那么它就可以算作是会思维的。

其次,而情感似乎是与思维并不相同的另一种心智状态。我们可以想象有这样一个人,他会思考能推理,却可能由于脑部损伤而感受不到任何情感。

因此,如果这种情形是可能的,那就表明情感对于思维而言并不是必要的

第12讲思考题参考答案
在第一个前提“如果学习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大学”中,“学习努力”并非“一定能考上大学的充分条件”。但在这个论证中,把它当作充分条件来处理,因为让人总觉得“如果学习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大学;张三学习努力;因此,张三一定能考上大学”很怪,因为其结论似乎并不能从两个前提必然推导出来。
思  考  题
下列论证是否正确?为什么?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某人做了认真调查研究。

因此,他一定有发言权。

作者简介:刘彦方(Joe Y. F. Lau),哲学博士,香港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译者简介:陈  灵,法律硕士,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

校者简介:谢  耘,哲学博士,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副教授
往期回顾

第1讲  全球化时代的思维技能

第2讲  对批判性思维的一些误解

第3讲  如何改善我们的思维

第4讲  如何想清楚点,写清楚点?

第5讲  如何做到融会贯通

第6讲  高效写作与报告的五个诀窍

第7讲  如何下报告性定义

第8讲  规约性定义和精确性定义

第9讲  下好定义的经验法则

第10讲 下好定义三技巧

第11讲 对定义的三大误解

第12讲 正确理解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批创思维”公众号,您或许可以找更多您喜欢的信息!



欢迎点击参与”批创思维认知度调查“。


    关注 批创思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