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那么要提倡“工匠精神”?

 

“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在首都北京那座最巍峨又古老的故宫里有一群神秘的“魔术师”,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就是将“冷宫”里残破不堪的中华文化瑰宝,从“腐朽”到“焕然一新”。

康熙皇帝60大寿时,由16个儿子和32个孙子送的“万寿屏”:
修复前
修复后


乾隆皇帝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
修复前(破损停摆)
修复后
最神奇的是乾隆时期的黄地绿龙纹碗:
修复前


修复后




有没有想尖叫的冲动?对,这群“魔术师”就是在故宫里的文保科技部,以及那些隐匿于文物背后的“修复大师”。

或许你会问:修东西有什么好看的?确实,这里面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人物描写,也不具备华丽的视觉刺激。这里的人也是做得很平凡而细小的事情。然而,如果你知道此时他们手中拿着的或是价值连城、或是无价瑰宝的时候,会不会有另外一种感受?

认真的人头顶上都会发光,工匠精神在这些人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这些千百年前的文物,在他们手上被抚触、修复、完善、最后重新看起来别来无恙,并不是一个轻而一举的过程,在这里拒绝“创造”每一次动手都必须带着对文化的“敬畏之心”。

或许你发现了,唐唐今天想聊的就是匠人精神。2011年日本有部纪录片《寿司之神》非常火,当时很多看过的人都被小野二郎的那种“专注的精神”感动。一时之间很多人都在议论关于“匠人精神”的话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匠人精神”呢?


其实在《我在故宫修文物》里就将这种精神充分的表现出来:“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就如同木心的那首诗: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只够做一件事。

这种事在从前或许很常见,然而当历史跨入21世纪,浮躁的我们越来越不愿意被“束缚”。这种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越来越少见。



然而实际上,这种对于自己职业精益求精的热爱、面对利欲世界从容平和的态度,和对文化带有敬畏感的传承精神。是我们当下每一个人都需要去学习的。

在这里唐唐不禁又想到了关于儿童职业教育启蒙话题:

就学生而言一旦进了学校他们的“职业”就是读书,然而可叹的是很多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现在的孩子上了中学选文理迷茫,上了大学选专业困惑,出了社会要么发现当初自己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要么就是在不断的换工作中感受失落。
常常有家长和我抱怨自己家的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我想,如果你的孩子严肃的问你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或许很多家长都答不上来,或者说答案无法让孩子信服。其实,成长最重要的关键就是要首先帮助孩子树立一个“目标”或者说是“梦想”,启发他们为自己的将来设计各种可能性。而这才是“启蒙教育”最重要的环节。


我们应该怎样带着孩子看世界?

是主观的告诉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1、我始终坚持的是,必须让孩子以自己的视角看世界,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什么也记不住。

2、从6岁开始,要多和孩子进行职业对话。是正式的不把他们当孩子而是和你平等的人对待的那种。如果他们说出他们心中“天马行空”职业梦想,千万不能嘲笑,而需要用正面引导。
之前有个妈妈曾经问我她孩子好像唯一的兴趣是玩游戏,学习成绩不太好怎么办?其实,电脑游戏本身也是很厉害的事物,其实可以带孩子去接触高科技的游戏会展、动漫会展。通过真实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 手机、电脑并不是日常使用的那么简单。然后引导他们去思考,能动手边思考的话就更好了。

3、到了10岁开始,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你看到的是怎么样的,然而现象背后的本质又是什么?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做的事。今后你们会碰到很多很多你们不知道的,不能理解的事情;也会碰到很多你们觉得美好的、开心的、不可思议的事物。这个时候,作为一个人自然的想了解更多,学习更多。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不能称为人,连畜生都不如!连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都不想去了解,还能做什么呢?

不论如何学习,只要人活着,就有很多不懂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大人好像什么都懂的样子。那是骗人的!进了好的大学也好,进了好的公司也好,如果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那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间,人就死了。

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

——亚久津老师《女王的教室》
-END-


    关注 唐颂智慧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