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症——新疗法

 

骶管阻滞疗法,亦称液体刀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保守疗法。骶管是人体脊椎管中的硬脊膜外腔在腰骶段的延...





骶管阻滞疗法,亦称液体刀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保守疗法。骶管是人体脊椎管中的硬脊膜外腔在腰骶段的延续部分,上起自第五腰椎,下至于尾骨,其位于骶骨中间的骨性管道中,通过骶管经骶骨裂孔向硬膜外腔注入药物,这些药液在椎管内形成压力,借其上行扩散作用而达到腰部,对受压粘连的神经根起到类似手术刀的“液体剥离”作用,可使粘连的神经根与硬膜外腔壁组织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钝性分离,悬浮于液体之中,亦可使受牵拉的神经纤维复位,大量液体还能稀释和带走病区的代谢产物,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药物还抑制神经末稍的兴奋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消除疼痛和压迫神经症状,此疗法安全无副作用、不开刀,无痛苦、花钱少、见效快。



一.定位:

骶管穿刺成功的关键在于骶裂孔的定位,同时定位的准确也是穿刺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用以下几种定位方法:(1)直接触摸骶角法:骶骨背面突起较多,除骶角外可有其他异常结节存在,有时会出现定位困难;(2)间接触摸法:先摸到尾骨尖,沿后正中线向上约4.0cm~4.5cm处,旁开0.7cm~1.0cm即可触到骶角;(3)表面定位法:骶裂孔中心与两髂后上棘约呈一等腰三角形,可定位骶角或骶裂孔。

二.进针:

常规皮肤消毒后,以腰穿针或硬膜外穿刺针,也可选用7~9号长针头,先于穿刺针呈30°沿皮肤向里刺入,透过骶尾韧带时可有阻力消失的落空感,表明针尖已入骶管。此时放低针尾缓慢进针,至进针3~4cm时(一般不宜超过第2骶椎平面),回抽针管内无血液及脑脊液回流,注气无阻力,也无皮肤隆起,即可缓慢注入10-30ml消炎镇痛液,观察病人无明显不适后,徐徐将全部药液注入。推注完毕后拔出针头,针孔创可贴覆盖,术后卧床休息30min。



三.药物:

常用药物有:0.5%~1%普鲁卡因与强的松龙混合液;也可用2%利多卡因10ml和维生素B12 500μg、曲安奈德20mg、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维生素B1 100mg混合液。

四.注意事项:

在注射开始前,首先应当回吸针管是否有回血现象,因为骶管静脉丛丰富,穿刺时易致损伤出血,或引起局麻药中毒反应,如果回抽有回血现象,此时应当停止注射。当斜刺进针约超过第2骶椎平面时,有可能刺入蛛网膜下腔而发生全脊髓麻痹。对患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动过缓及穿刺部位有感染灶者,绝不能应用骶管注射。另外对于老年人或心肺功能不佳的病人也应慎重选择此疗法。



浦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医学科开展骶管阻滞疗法就是采用较低浓度、小剂量的局麻药,必要时加入少量的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药物,经过多次阻滞使镇痛作用超过局麻药物的药效时间,通过临床实践和应用,针对腰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注 浦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