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的林继来

 

一席茶、一本书、一群人,唯天地与我等共存,而已。...

林继来


2005年夏,老方炮与柯大兴(“柯大侠”)认识,在他的推荐下,迷上了陈子奋先生的白描作品,得知林继来手上有不少精品,便让我与林继来认识,自此相交。更从其手中购入一件陈子奋先生名为“红钟”的白描画作。

说起这件作品的购藏,后续还发生了不少趣事。那时老方炮初入行,以1.9万购进这件作品后,有自诩对艺术品了解颇深的“高人”告诉我,荣宝斋有这个木版水印的画,这种白描作品只可能是木版水印的。当时老方炮水平与眼力皆有限,听完后,便懵了,随后经“柯大侠”介绍便以同样的价格转让给了现在“东画艺苑”的陈明韦,两年后,画作才以2.3万再度易主。后来,这位藏家移民新西兰,林继来欲以十万的价格再度购入此件画作,可是对方舍不得割爱,这件作品市场当前价格20-25万。如今回想,老方炮心有无奈,也颇为感慨。我不怕丢人,不怕被人骂“溪猪”,拿出来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吧。
相识这许多年来,直至现在,在我的印象中,林继来就是一个特别“贪玩”的人——特别会“玩”,而且“玩”什么都很入味,还都能“玩”出真趣,做到以“玩”养“玩”,这是他与众不同,非常了得的地方。







当然,他“玩”收藏伊始,也是吃了不少亏,没人指导,两眼一抹黑,完全是交了学费“玩”出来的。好在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持,也得益于其极佳的审美水平,他很快在收藏中建立起了自己的标准与对藏品的评价体系。





林继来的随安山房


闽籍近现代书画,是他收藏的一大主体。开始的时候,他收藏面较广,不少人还游说他要收入全国性的东西。他偏生特立独行,逐渐着眼集中于闽籍书画的收藏,尤其是林容生老师的作品。

那时林老师的工笔画并不贵,2005年前后,他独具慧眼地以4000-5000不等的价格购藏了一批林老师的工笔系列作品,而这些作品,按现场的市场价,已经达到了20万左右。这之后也一直坚持购入,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独立的判断。这与他年少时学过美术,对绘画有充分认知相关,个人的美感对他的艺术收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来看,可以说,林老师的不少精品都在他手中了。


2014年,厦门伯瀚堂画廊举办的“风影·林容生山水小品展”中的作品,不少落入了林继来手中。


古典家具的收藏也是坚持多年。还有建盏,或许是有收藏的“慧根”,他总是能在价格非常合理,值得入藏的时候,入手购藏。后来他迷上这种瓷器修复,更策划了一次“無常·日常——陈晓凌、曹永强师徒缮物作品展”,那其中修复的许多都是林继来的收藏。

林继来把自己定位为“玩家”,而不是收藏家。当然,这一“玩”字,不是世俗所理解的玩,也非“玩物丧志”,而是能够极致地探索,能够独具慧眼,能玩出真趣,找到能体现出自己的品位,不限于地域而又能在区域中“玩”出适合自己路子的人。
图为张永海老师给林继来画的肖像


在我看来,“好玩”的人往往是“喜新厌旧”的,这是基于眼力提升,对艺术、对美有了新的认知之后作出的判断与选择,也是一个成熟的“玩家”,必须经历的过程。

林继来当然也经过这样的过程,但在书画和文玩这块,他却始终没有丢下,而且越玩,越能玩出文人味,玩出趣味,玩出品位。看似一种随性的状态,却始终带着自己对美的追求,玩的开心,也玩出了文气与典雅。





我想,对艺术,对美的东西,大多数人都是打从骨子里面喜欢着的。但艺术收藏市场,鱼龙混杂,往往不经意就让满心欢喜初入收藏的人栽了个大跟头,甚至付出高昂的代价。怎么能够“玩好”?首先,你得对艺术品有真心的喜欢;其次,多问、多听、多看、多走访,有一定的知识沉淀;当然收藏还离不开个人美感的培养。

老方炮的个人公众号推出以来,其中重要的方向即旨在与大家分享艺术,也探索收藏品鉴之道。回看我个人“玩”收藏之路,其中有不少辛酸自不待说,但能坚持把美、把好的艺术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进步,则是之后仍将努力的方向。



林继来的随安山房
随安山房 | 诸天以喜为食
图 / 程世达    文 / 郑三观
文章转自:LIGHTART∣轻艺术(OURLIGHTART)


林继来先生,微胖,爱玩。他的这个“玩”,更应该加上儿话音——“玩儿”,舌头这么一卷,脑中顿时出现一个托着茶盏细细把玩的老藏家。

他的“爱玩儿”,圈内有名,具象表现为周日的“鬼市”常见身影,兴致来了,怕是台风也挡不住。二是他喜“藏”,喜欢的东西,常常以高于市价买下来,却不用于投资,宁愿送人。


有话云“室因人而雅”,他的“随安山房”在闹市之中,开门却极其“雅净”,想来,必是与他的“喜爱”脱不开关系。
推门而入,立于其中,则明窗净几,让人心生细微的欢愉。木质线条、明式坐椅,简素大方却又雅韵悠长。
喜爱的器物,抬眼可见。随手把玩,心也随之入定。




友人造访,先观书画情趣相契,则“今日又增一知己”。



目之所及,一石一器,一草一木,某年某月某日于某处,心见欢喜,购而藏之。
友人送来的扇面,随手置于案几,仿佛茫茫天地突然加入一些人情味,偶然瞥到便觉心暖意安。


独则读书挥墨,众则喝茶趣论。一人守一室,往来无白丁。
一处合心意的屋子,一屋子合心意的器物。再添上一室喜好相近者。凡世间喧嚣事皆可不论。无他,喜好而已。
何为“雅室”?明窗净几,焚香其中,佳客玉立相映,取古人妙迹图画,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挲钟鼎,亲见商周。端砚涌岩泉,焦桐鸣佩玉,不知身居尘世,所谓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
一席茶、一本书、一群人,唯天地与我等共存,而已。

延伸阅读
無常·日常——物合山房金缮锔瓷修复展
文/郑三观  文章来源:LIGHTART∣轻艺术

無常•日常

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心手相传,是中国人传承手艺的必由之路。“無常•日常”师徒缮物展本身就是一种从手艺到精神上的传承。父与女,师与徒三代人之间清晰的脉源关系,用从手到心的渐进讲述着什么叫一脉相承。

陶瓷,是中国古老东方媒材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说,瓷器和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



器物除了承载生活,更是承载着岁月历史、社会人文,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变迁和发展。它们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地方特色、民俗特征,能让人触摸到前人造物、精神观念的痕迹。

器物历经岁月,在时光中偶然或必然的破损,是无常;运用漆艺和锔瓷工艺修缮,则是日常。器物经由修缮者之手重归生活,是为日常;在“日用即道”的物用观照中继续使用,直至下一个无常……

器物无常,人生亦然,而無常是常。



以下文字作者为/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工艺美术系主任·钟声

随着手工艺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现在越来越多的瓷器、老物件用大漆进行修补、黏结,“金缮”、“锔瓷”也进入人们的生活日常,被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熟知。器物的修补和粘合赋予了破碎的残物功能的恢复,在完好的视觉上有了“破损”的美,不仅使每个器物的纹理都成了独一无二,更是拉近了人与器物之间的距离,感受“惜物”之态,又有“重塑”后不完美中的更完美。

传统手工艺、传统文化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被两个年轻人重新捡起、传承,用“惜物”的心态去拼凑起旧日的历史;用“缮物”的双手赋予一个个破碎新的生命。这需要时间,需要沉得住、耐得住,不被纷杂打搅的心;需要安静、纯粹,懂得审视美的眼光。陈晓凌、曹永强,他们俩的作品是可以打动观者、打动人心的,这源于他们对中国器型造物的理解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自己的感知,这些在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身上是不多见的。他们能把技艺和器物本身结合的恰到好处,这也是在“缮物”艺术中我一直倡导的,他们做到了,并且做的有自己追求的方向。

“缮物”本身想做的更好、做出自己的体系,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摸索、经验总结,和对不同器之间的碰撞。希望两位师徒有更广阔的发展,作出自己的特色和特点,祝此次展览圆满成功,期待下次更骄人的成果。



物合山房,坐落于仓山师大老校区附近的新华创意园内,名字来源于《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陈晓凌和曹永强是这家工作室的主人,一个是工艺美术师、省漆艺专家;一个是迷恋陶瓷的80后媒体人,都是业内出了名的瓷器修复手艺人。2015年,他们将各自的工作室合并,创办了物合山房。用他俩的话说他们是在修补美好的记忆,修复老去的时光,让原本老旧的器物重新回归日常的生活,这也是对生活的尊重。





陶瓷修复技艺在中国陶瓷史和手工艺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漆器更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由于对温湿度的要求很高,春季是做漆的最好季节,因而业内有着“天作一半,人做一半”的说法。



金缮是指以天然大漆为粘合剂,对破损陶器、瓷器碎片进行粘接和补缺,并在接缝上以敷以金粉或贴上金箔装饰的一种工艺技法。





锔瓷跨越了一千多年的历程,诞生于残破的瓷器留着无用,弃之可惜的情况下,是匠人们的智慧结晶,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独一无二的“金刚钻”和“锔钉”。



近些年随着“茶道”“香道”“花道”的兴起,陶瓷修复这门古老的技艺也渐渐被人们所熟知,许多顾客带着他们渴望修复的老旧器物慕名而来。即便很多时候修复的花费远大于实物的价格,也许是为了一段曾经美好的记忆,也许是为了纪念至亲的人,也或许是一份无法摆脱的习惯舒适,让心爱器具不再只是高高地陈列在家中,而是可以拿在指尖上捧在手掌心,传递着温暖承载着生活,所以他们愿意付出奢侈的等候来换一份至深的情怀。

展览展出有北宋的建盏、南宋的梅瓶、漳州窑、湖田窑、越窑、定窑、德化、龙泉等,以下为部分展品:



宋·闽清窑瓜棱形执壶(一对)
南宋·建窑苹果绿釉敛口盏
清·德化窑白釉粉盒
北宋·当阳峪窑乌金撇口斗笠盏


德化·笔舔、德化·笔架山、德化·砚台
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琴炉
南宋·龙泉窑梅子青折边洗




清·漳州窑米色白釉象腿瓶
唐至五代越窑青瓷葵口水洗




明·龙泉窑三足玄纹炉
清·漳州窑白釉三足琴炉

民国·紫泥瓜棱紫砂壶
南宋·湖田窑花口碟
清·漳州窑金丝铁线水盂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莲瓣纹洗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老方炮”



畅谈艺术金融、投资理财、收藏品鉴


    关注 老方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