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来表达一下对kindle的热爱了

 

《通鉴》有竖排繁体版kindle版啦!强烈推荐购买下载。...

有一段时间我像一个师奶一样,每天晚上睡前刷一下亚马逊kindle区,看一下又放出什么特价书,像松鼠过冬,默默储存了很多坚果。很多并没有看完,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一年这种时候少了。不过偶尔还是会开电脑刷一下页面,看看有什么上新。前两天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他们推出了一批古籍kindle版,有笔记小说大观系列里的很多书。今天想着去看下形式怎样,审校如何。下载完毕,发现了《资治通鉴》竖排繁体版(浙江数字传媒出品)推荐。于是跟着下载样章看一下,一看不要紧,真是不得了。

最早的时候我曾无数次抱怨,竖排繁体版古籍为何不出电子版。比如陈寅恪的,网上有许多pdf版,但是放到kindle上只能横屏,而且换页时闪的速度与正常kindle电子书不一样。也一直好奇着,中文竖排繁体精编的得什么样子。多数时候只能去日亚,看看他们的电子书过过眼瘾。



翻拍自kindle

没想到今天看到《通鉴》的竖排繁体版,而且有胡三省的注。关键是作者全部精心校对过。要知道校对古籍真的是一个力气活。不得不插播一句前段时间青春版《红楼梦》引起很多人反感就是因为他们那调动上百名专家精心校对三年。要知道,三年在这个领域算什么啊。我写个微信,字错了也就错了。可是典籍类图书必须花费心力,各方核实。

之前网上追马伯庸《学霸必须死》,只是看个乐呵。若出书,粗略校对,都很累。比如他为了形容刀笔之吏的恶,随手引用了“其术能使连阡陌者空其籍,无立锥之家籍辄盈鄢”,你会明显发现最后一个“鄢”字应该是引用错误。为了校订这个字,百度、谷歌、殆知阁等古籍网站模糊交叉搜索,出处竟然全是亲王的这篇文章。于是半句半句的搜,出来一篇论文《明代中后期徽州府丝绢分担纠纷与地方财政》,还有维基文库里唐龙《渔石集》里的《恶人传》,但是前者与马伯庸的相同,后者没有“鄢”这个字,而且是简体版。求助《辞源》,按意思肯定是“焉”,但也有可能没有这个字。最后的办法就是找到《明代》这篇论文转引的《梁方仲读书札记》或者《渔石集》进行比对。可惜两者网上都没有电子版。最后在广东省图书馆App里下载到《渔石集》挨页查找、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找到《梁方仲读书札记》的页码,确定确为“焉”。

说这个只是想说,单一个字都这么费劲。那那些版本众多,字更多的古籍所耗费的心力就更大。

另外便是如今古籍电子化、档案电子化做得还是不够好。今天因为《天地一家春》查找样式雷的档案。能寻找到的要么是特别厚、贵的纸质书,要么就是不那么清晰的图纸,去到国家图书馆官方网站,除了展览的一些图片其他全没公开,就算展览的图片,有些也无法放大,清华大学的藏品就更别提。相反的台湾大学图书馆、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都有更高清的图片。法国抢走的《圆明园四十景》,网上也有流传的高清版。记得微博上研究服装历史的人慨叹过,国内的一些资料图集公开得特别少且贵。而一些可以用作公共版权的整理发布就更少。最可惜的一些文献资料沉睡在公家的收藏里。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看到《资治通鉴》竖排繁体版时特别开心,必须表白负责编的邹寰宇,表白kindle,表白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最后把邹寰宇在书末的《通鉴电子化校勘纪略》打出来,他本来写的是繁体字。我懒得转换了。欢迎大家去亚马逊花钱购买阅读,真的很赞。不过目前还没有出齐,现在已经出到第七本,总卷数应该是十六本。

ps:话已赶至此,也再次表白一下“书格”这个网站,他们的slogn是: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 今天就到这,晚安。



翻拍自kindle
通鉴电子化校勘纪略
后学 邹寰宇


胡梅涧公三省者,宋末人也,齐诸文信国公(天祥)、陆忠烈公(秀夫)同科登第。世学通鉴。及遭崖山国难,公廿载撰著资治通鉴广注手稿尽毁于兵祸。遂绝意仕途,归隐梅涧,重注通鉴。晚年终成,公乃叹曰:吾成此书,死无憾矣。

胡公注通鉴,其如三家注史记、颜注之汉书,裴注之三国,皆“一遵轨辙,闭绝歧路”。

胡公治史可谓严矣。公尝著《通鉴地理考》百卷,尚未付印,偶读王伯厚之《通鉴地理通释》,竟以为赘,辄尽焚毁原稿,不传于后世。惜乎哉!何自苛若是?

近人治史,尤擅考据。盖因明清以降,思想钳固,时人即有心得,然其文逮之者鲜矣。故每寄志于史,凡考据必求僻好偏,以自保诸上而自夸于下者也,遂逐末道。其较梅涧公,则形似而神离,去之远矣。

且自司马温公后,官史叵信。其若明史,凡涉满清,皆曲笔以附鞑虏。崔杼之流,何止上古?凡今曰圣,尊讳权掩。史家本色,了然无存,岂不谬哉?

逮至民国,西学东渐,风格蔚然一新,巨匠辈出。然菁秽并存,一时唯洋诺诺,数祖忘典,殆祸及今。已而多事之秋,传承几覆。

嗟乎!儒道式微者久矣。顾余之俦列,髫龄不闻《诗》《书》《礼》义(《易》非易也),弱冠方觉文华可惜。不敢翼有建树,惟愿其传承不断于吾辈。

古籍之电子化,受众者寡,鲜有版行。且受限于早期編码GB-2312-1980、BIG5及GBK等,汉字之生僻者多缺之,其无奈者一也。其后编码GB-18300-2005虽多录生僻字,然前制之旧版编码电子古籍,尚待更新补善,其无奈者二也。前制版之电子古籍多简体字,而汉字编码简繁有异,转化有差。如發(發生)、髮(髮膚),其简体皆为“发”;後(後來)、后(皇后),其简体皆为“后”。故按软件以简化繁则必有微玷。

胡注《通鉴》之电子化精校,始于西元二零一二年。

曩时求索网络上各通鉴版本,谬讹繁芜:其脱文之处尤多,错字(常见诸异体字)乱码频仍,实不堪一读也,甚憾之。余遂参照纸本相较取正,其前后更版百余次,修字逾万,手录无算。凡四年矣。赖众人之力,日趋以善。然余以诠才末学之流忝窃勘校《通鉴》,惟恐蠹笔入歧,贻笑大方。恳愿读者斧之以正,则其善莫大焉。

丙申凛冬,偶感于成都,是为记。



翻拍自kindle,有宋体与黑体两种字体。
古文观不止
进书表
司马光
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自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偏,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私家力薄,无由可成。

戳阅读原文,进入亚马逊《资治通鉴·竖排繁体版》页面


    关注 古文观不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