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活着的意义

 

我们要把自己当人看,让自己好好的活着。...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

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 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本文是汪朝阳老师系列健康课程的第一节课的课堂笔记,首发于【汪朝阳】这个微信公众号,近日来不知写点什么,特把上课笔记转摘于此,希望对家有益。

课程的主题是:健康人生,活出自己。汪老师告诉我们在学习后面的健康知识之前,必须要在思维和认识上有所转变,才能更好的吸收和实践,所以这也是所有课程里最重要的一节课。
我们常常在医院外看到车排长队,看到医院内人满为患,有很多人不管身体疾病的轻重都喜欢往医院里跑,把医生的话当圣旨:检查、吃药、打针、手术。他们在经受身体的折磨同时,还要无休止的排队挂号,排队看病,甚至排队等着手术,这都是因为平时太轻视自己的身体,把身体仅仅当作实现欲望的工具,从未好好保养身体造成的。

汪老师把人的一生分成了7个阶段,来警醒我们如何正确去认识自己的人生。

人生第一个阶段:毛毛,泛指0-1岁,刚出生的孩子无忧无虑,什么也不知道。
人生第二个阶段:天使,泛指1-4岁,开始对世界有了认知,但非常的纯净,像偷吃禁果前的亚当夏娃,在伊甸园内,快乐生活,不知世俗为何物,不知社会的阴暗面,心中只有美好。
人生第三个阶段:凡人,泛指4岁到小学毕业,过早的接受教育,过早的接触社会,让这些孩子提前接收了不该在这个年龄段接收的信息,犹如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园成为凡人,去经历世俗的洗礼,尤其是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小孩子过早的拥有手机,碎片化而又五花八门的信息,很容易让他们过早的自以为什么都懂。
人生第四个阶段:俗人,泛指初中、高中,现在的教育体系以物质科学为重,各种攀比,崇尚数理化高分,心理素质差,甚至考差了都有自杀的,这不仅跟学校的教育体系有关系,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往往都是上一辈的心愿,强加到自己的子女身上,把人变成一种实现欲望的工具。
人生第五个阶段:奴隶,泛指20岁到60岁,20岁开始上大学很多人从大一开始就会接触社会去打工,或者创业,终被钱奴役,大学毕业后要成家立业,更有机会被房子车子奴役,生儿育女被孩子们奴役,直到60岁退休,估计还要带孙子外甥,疲于应付生活。
人生第六个阶段:乞丐,60岁后,如果子女都不在身边,必定孤苦伶仃,终日期盼着子女能够来看望,内心空虚无助,类似乞丐,讨的并非一餐温饱,而是情感寄托。
人生第七个阶段:临终。很多人此时才突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好好活过,大多数人感觉自己的一生是痛苦的。最佳的死是老死,死得其所,人生圆满。最惨莫过于病死,在病床上什么也不能自理,“任人摆布”,苟延残喘,或许两三月,或一两年,这是临死前人生对你的另一次摧残,在痛苦中活着。看完这人生的7个阶段,你发现如果你正行走在这条路上,那么你的一生似乎也是痛苦的一生。而目前你很可能正处于人生的第五个阶段,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走上幸福之路呢?
世上有二种科学,一是外在物质科学,二是内在心灵科学。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心成长,外在身体的成长是自发自动的,而内在思想与心灵的成长是要不断学习的。《论语》中孔子总结自己一生的成长之路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十五岁才立志开始读书,那之前都在干嘛?我想应该在家帮助干农活,学习与体验最基础的生活常识与技能。而他刚开始读的书难道是数理化?其实应该是经世经典,所以才会三十而立,立的也不是家和事业,而是坚定的三观,不再被外在左右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最缺的东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学习,也要把正确的三观传递给自己的子女。纵观历史,我们发现先哲圣贤如中国的老子、孔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印度的悉加牟尼佛、中东的耶稣等都出现在2000年前,后来便找不出一二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开始注重物质科学,追逐看得见的外在快速发展,却很少注重内心的修炼。
讲了这么多,我想你应该明白,人这一生要内外兼修,让灵魂和肉体同步,对待自己的身体,要爱惜,而不是仅仅当作活着的工具,生病了才去修理,我们要把自己当人看,让自己好好的活着。同时注重内在修养,让生命内涵越来越丰富饱满并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健康人生。

2016.12.18  课堂笔记




    关注 波言疯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