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理想主义的文艺回归

 

电影本身就该带有的一点理想主义,艺术本身就是人性的任性的。...

点击阅读原文,一起玩耍

在距离《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由冯小刚导演,严歌苓编剧的《芳华》在1月5号开拍,并且由2017年国庆档上映。

此部电影,除了男演员黄轩,其他几位主演苗苗、杨采钰等也都是新人,冯导坚持不要整容脸的标准也展现的淋漓尽致,冯导的眼光向来不差,没准这几位新人就会是下一个“倪妮”“周冬雨”哟。
严歌苓的剧本向来都是有质量上的保证,早先在与张艺谋合作的《金陵十三衩》《归来》等电影也都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此次与冯小刚的合作也让电影在未上映之初,就让观众充满了好奇。

《芳华》主要讲述了在1970-1980年代,一群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所发生的情感纠葛,既有年少时的惶恐,又有浑浑噩噩的浪费,也有荷尔蒙的骚动以及青春年少时的懵懂与迷茫。故事的背景设置在70代,根据编剧自身的经历改编,加之艺术的处理形成故事,无疑这是一部青春片,有别于现在青春片带有的怀孕、堕胎,不知道会带给观众何种的体验呢。
同为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都在逐渐走向大制做,大特效的商业片,《长城》《妖猫传》也都在走向重工业与商业化转型,但冯小刚却在此时转战文艺片,无疑与张艺谋陈凯歌等人背道而驰。

或许当所有的艺术都在向市场与票房低头的时候,的确需要理想主义者站出来,高喊出电影是艺术,而不是商品的本质。

一个人越是缺失什么,就越想得到什么,诚如陈奕迅的词一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冯小刚就是如此,早年,张艺谋凭借《英雄》《活着》等电影国内外获奖无数,而陈凯歌也有《黄土地》《霸王别姬》等作品傍身,而冯小刚选择了走商业化路线,贺岁片喜剧赢了票房却输了艺术造诣。
电影本身就该带有一点理想主义,艺术的本身就应该是任性的。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芳华》既让我们看到了惊喜,也让我们看到了冯小刚对于文艺的回归,老导演们应该学习冯小刚,把丢掉的捡起来,重归文艺,在这个娱乐化与商品化的时代,坚持文艺也就显得愈加珍贵。

中国电影应该出现更多像冯小刚一样有能力的理想主义者,去坚持艺术道路,而不是向市场低头,毕竟只有真正的精品才能于时代浪潮的冲洗中屹立不倒。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关注 微社影视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