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故事】于洪区老干部“家的故事”⑿—— 善良的父亲总是让自家人吃亏

 

写在前面  为深入推进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按照省、市委老干部局的部署,于洪区委老干部局在全区离退休...





写在前面为深入推进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按照省、市委老干部局的部署,于洪区委老干部局在全区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中开展了以讲“家人”、叙“家事”、传“家风”、论“家训”为主题的“家的故事”主题宣传活动。

自2016年4月份活动启动以来,广大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共上报区委老干部局“家的故事”67篇,报送数量在全市排名第一。于洪区作为此项活动的典型得到了市委老干部局的高度肯定,并成为《辽沈晚报》“家的故事”专栏首选及长期合作单位,该报主任记者李振村在进行采访时,对于洪区老干部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截至目前,于洪区已有20位老干部及老干部工作者“家的故事”见报,并同时转载在《辽沈花样夕阳》微信公众号及电子报上。

近期,省委老干部局和辽沈晚报将联合出版《家风》一书,其中,于洪区老干部家的故事在全市各区县中收录最多。于洪区委老干部局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2016年度省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各区县中仅于洪、铁西两家获此荣誉。同时,原于洪区委书记刘传洪“家的故事”获得“优秀故事奖”。

在此,于洪政务微信平台开设“家的故事”专栏,陆续对于洪区“家的故事”进行展播,充分展示于洪区老干部在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向上向善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期“家的故事”的主人公为原于洪街道党委秘书王宗泽。

善良的父亲总是让自家人吃亏
母亲没读过书 却偷藏起经典


王宗泽的曾祖父是村里有名的私塾先生,写一手好水笔字,去世时留下三大箱子的书籍。

母亲后来冒着很大的风险偷偷藏了好几卷老书,其余的都被焚毁了。

“当我整理陈旧的老箱子时,看到妈妈收藏的《四书备注》、《唐诗合解全集》、《论语》、《古文释义》、《尚书》、《兰言诗抄》、《绘图东周列国志》、《行书千字文字帖》 等老旧书籍。”

王宗泽问没上过一天学的母亲为什么敢把这些书藏起来时,母亲说:“这是祖上留下来的东西,我舍不得让他们给全毁了。”

在王宗泽兄妹小时候上学时,母亲时常对他们说,她六岁时,她的祖父积劳成疾病故了,一家人的生活很艰苦,没钱读书,生活中受尽没有文化的苦。她总是嘱咐孩子们要好好上学读书,别让父母失望,“我们兄妹也很争气,没有辜负二位老人家的希望,在上学读书时兄妹们没有一个逃学、辍学的。”

“我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下地干活,什么庄稼怎么侍弄就没有不知道的。弟弟妹妹们也是从小受苦受累,养羊、做豆腐啥活都干。日子再苦,一家人还是特别有心气,过日子说啥不能被别人家拉下。”

人老了,对以前的事就念叨得多些。退休在家帮着儿女照看孙辈的王宗泽时不时地就和晚辈们聊起当年的故事。

每当这时候,他84岁的母亲就在旁边微笑着听着,老人时不时感慨一句,“现在的生活多好,你们真是太幸福了,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吃点亏就吃点亏别耽误大伙就行
关于父亲的性格,王宗泽脱口而出的就是“心善”。只不过,在王宗泽眼中,父亲过于善良了,以至于常常影响自家的生活。

“在我童年时代,爸爸的一个主意,让我们全家食不果腹地过了一年。”王宗泽说每当聊起这件事,父亲总是平淡地说:“当时那种情况只能忍让,虽说吃些苦头,总算熬过来了。”

1960年,村生产大队给全村每人分0.2分自留地,以缓解村民的温饱之需。

“分地到我家时,正好分到下一家房后的地块里。这家人立刻就翻脸了,说什么也不让分地工作往下进行,说这块地是属于他家的自留地。”这家人不仅抢了量地的丈绳,拔了钉在地上的界桩,还在地里大哭大闹。

看着这家是整不明白了,村里大队长就对父亲说:“玉凯,你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你看这事怎么办好?要么全村三百余户分地工作就此耽误,要么把你家的自留地分到别的地方。”

父亲听完这话,看了看众多正在围观的村民,犹豫了半天还是认了:“别耽误了大伙分地,你们给我们家分到哪块地都行。”

由于父亲的让步全村分地工作顺利完成了。“我们家自留地被分到远离住宅3里多以外的地方。结果到秋天,种的苞米,地瓜全都被人偷走了。”王宗泽说家里人因此没少挨饿。

明知会吃亏还要帮助陌生人
对于父亲的善良,王宗泽现在聊起来,还总是苦笑。

“我念小学四年级的一个夏天,全家人正在吃午饭,随着几声雷响,下起了大雨。这时爸爸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放下手中的碗筷,披上雨衣跑了出去。”王宗泽说家人正纳闷时,父亲把一个全身被雨浇透的老人家让进了屋。

老人家操着浓重的关里口音说:“老兄弟你真是个好人啊!要不是你,我卖剩下的这三十来只鸭崽再过一会都得被大雨浇死。”父亲把老人让上炕说:“老哥哥你出门在外讨生活不容易,先换件干爽衣服,在屋里歇一会儿,等雨停了再去卖鸭崽。”

母亲也跟着说:“现在正是饭时,饭菜不好,老哥哥你先吃碗饭,暖暖身子。”边说边端了一碗饭,拿了一双筷子放在老人家面前。随后母亲把炕席卷了起来,父亲把箩筐里冷得发抖的小鸭崽全都放到了热乎的炕头上。

天放晴了,卖鸭崽的老人家看着火炕上无精打采的小鸭崽说:“这样的鸭崽我也卖不出去了,扔了还挺可惜的,老兄弟,都留给你家吧,能养活几只算几只。”父母是从来不占人家便宜的人,怎么也拒绝不了老人家的心意,于是父亲就说,“行,这鸭崽我全都买了!”撕扯地塞给了老人家十元钱。

“没过几天,尽管我们精心照料饲养,小鸭崽还是陆续的都死了。”王宗泽说他们长大后,唠起这事时,问父母说:“当时你们二老知道不知道那样的情况下的小鸭崽肯定养不活?”父亲看了看母亲,只说了两个字:“知道!”

一个巴掌把儿子打明白事了
父母平时总是教育孩子们除了孝敬长辈也要尊敬师长、好好学习,如果做不到,都会受到惩罚。“让我终身难忘的是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我不遵守纪律老师来家访的事。”

这天中午放学回家,王宗泽刚端起饭碗,新来的班主任就夹着教学册子和教科书就进屋了。“我心里害怕老师告状,没敢吱声,也没敢看老师一眼。”

父母对这个突然到访的“陌生人”也一愣。这时老师就说了:“我是宗泽新来的班主任。”就这一句就把王宗泽的父亲整火了,没等老师说完,他一巴掌就打过来,“我脸上顿时火辣辣的疼,碗也摔碎了,黍米稀饭洒了一地,我没敢哭,也没敢动。”当父亲抬手再次要打时,被老师一下拽住了。

老师赶紧先解释了一下,说:“别生气,我不是来告状的,是来家访的。我看这孩子有上进心,学习挺认真,有悟性,只希望老师家长共同努力,别把孩子耽误了。”一听老师这话,母亲赶紧说:“老师,真对不起。这孩子不懂事,一点礼貌也没有,老师来了还不介绍一下?”又冲着孩子说:“宗泽,今天打你还轻,要不是看在常老师的面上还得揍你!”

虽然这打挨得有些不明不白的,但是从那一天起,王宗泽就决心做一个让父母省心的、老师放心的好学生。

“回首往事,我们兄弟姐妹是伴随着爸爸妈妈的故事长大的,是爸爸妈妈故事的哲理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王宗泽说,父亲勇于担当、乐于助人、坚忍不拔;母亲坚强勤劳、孝敬公婆、慈祥善良。“给了我们兄妹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刚强,让我们兄妹用坚实自信的脚步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当班遇火灾为责任和大火对命
父亲的话不多,也不会讲啥大道理,从来都是用实际行动教儿女们做人的道理。

有一天中午,王宗泽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就见不大的里外屋站满了人。听到妈妈呜咽的哭声后,他急忙挤进屋里,“看到爸爸躺在炕上,衣裳被火烧得糊拉半片,头发也被烧焦了,手臂腿脚有的地方都出了水泡,脸色蜡白。”母亲就坐在父亲身边流着眼泪。

已经懵了的王宗泽就听生产小队的何队长说:“二嫂别哭了,这不村里的支部书记、大队长、我们小队班子的人都来看望玉凯二哥来了嘛!”村里党支部书记也安慰母亲说:好好在家休养几天,工分生产队照常给上。

原来,那天夜里父亲和一个小社员在一个房间里加班打床垫子。下半夜2点多钟,忽然棚顶上噼噼啪啪地闪出一串串火花,火花落在稻草上,火顿时着了起来。眨眼的工夫,满屋的稻草、机器上的半成品、床垫子的成品垛上都起了火。一看着火了,父亲奋不顾身地就冲了上去,火虽然灭了,他却被烧伤了。

“事后我问爸爸,当时你俩害怕没?爸爸地说:哪有害怕的工夫?我当班,事比天大,那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和火对命,为把火赶紧扑灭,我都豁出去了。”

日子再穷孩子们也能穿新衣
王宗泽的母亲33岁时,已经生了7个孩子,父亲忙着生产队的活计,整个家务重任都担在了母亲的身上。“那个年代我家每年都养十多只鸡,三口肥猪,用来贴补生活。每天下来,妈妈都是睡的最晚起的最早的一个。”

王宗泽说,尤其是快到冬天时,母亲几乎是不分昼夜为儿女们缝棉衣。“有一次下半夜,我醒来看到,妈妈躺在就要做完的妹妹的棉袄上睡着了。虽然家境贫穷,但是我们兄妹每年换季都能穿上新衣服和鞋子。”母亲对待公婆更是孝敬有加。上世纪七十年代,北李官村是菜农村,吃返销粮,全年口粮几乎全是苞米,只有到节日的时候每人才能领到3斤白面,这些都被母亲留给了公婆。“妈妈给爷爷奶奶包饺子、烙饼、擀面条的场景时常在我脑海里回放。”

奶奶到了晚年气管炎加重,每次咳嗽的都喘不过气来,就吃“喘息定”药片好使。母亲就把攒的鸡蛋换成钱给奶奶买药吃。看到了奶奶吃饭时对苞米面做的“窝窝头”、烙的“大饼子”不下饭时,妈妈就用苞米换些大米给奶奶熬粥吃。

“父亲没有享过什么福,母亲这些年是越过越顺心了。”他说母亲时常叨咕的就是,“咱国家好啊!”

往期回顾

【家的故事】于洪区老干部“家的故事”⑴——家是人生第一所学校

【家的故事】于洪区老干部“家的故事”⑵——母亲曾说不拿第一名就没饭吃

【家的故事】于洪区老干部“家的故事”⑶——“兄宽弟忍”忠厚家风传王家三代

【家的故事】于洪区老干部“家的故事”⑷——小学校长身后遗物只有十多箱教案

【家的故事】于洪区老干部“家的故事”⑸——勤俭善良  拿旧毛毯改结婚新衣

【家的故事】于洪区老干部“家的故事”⑹——一辈子最亲的还得是老伴

【家的故事】于洪区老干部“家的故事”⑺——为了学生他放弃自己的大学梦

【家的故事】于洪区老干部“家的故事”⑻——家里的荤腥都藏在儿子饭盒里

【家的故事】于洪区老干部“家的故事”⑼——困难时期 母亲省下饼给乡亲

【家的故事】于洪区老干部“家的故事”⑽——两口子吵架要开家庭大会解决

【家的故事】于洪区老干部“家的故事”⑾——他们家的春节聚会每年唠一件事


    关注 沈阳市于洪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