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荐书”,不是“写文学史”

 

“书记房”向读者推荐了十本书,其中有《鸟镇》和《百年孤独》。有朋友就说:“牛逼啊!”那意思就是《鸟镇》竟然和《百年孤独》排在了一起。我给他说,与马尔克斯一起照相的人不是马尔克斯。另,“书房记”是荐书,不是“写文学史”。...



“书记房”向读者推荐了十本书,其中有《鸟镇》和《百年孤独》。有朋友就说:“牛逼啊!”那意思就是《鸟镇》竟然和《百年孤独》排在了一起。我给他说,与马尔克斯一起照相的人不是马尔克斯。另,“书房记”是荐书,不是“写文学史”。

荐书的目的是让您读读“过去的书”和“现在的书”,而不是说这些“荐书”都是名著,是一样的水准。荐“现在的书”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会好读一些,因为它直接与现实挂钩,或许有一些当代“猛料”,或者有鲜为人知的细节,仅此而已。

如果要读真正的好书,自然还是要读名著,因为这是定评了的书,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书,是无数人阅读后形成了共识的书。书法临帖也是这样,不临当代人的帖。为什么?当代人的帖,没有经过历史考验,好与坏难说;另外,当代人的帖即使好,也不是每幅都好,您临他的好帖也倒罢了,而临他的不好的帖,就可能受到不好的影响。而历史名帖却是件件都好,随便临哪个都会受益。但鼓励临历史名帖,并不是说当今的书法作品一无是处,可以不置眼角,适当地注意借鉴也是必要的。不然,孙过庭怎么在《书谱》中说“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呢?

读书也是这样,之所以要鼓励读古人的书,是因为这些书是经过定评了的书,是可以启人心智,令人获得某方面知识,甚至可以指导或影响人生的书。但这和临帖一样,同样不排除对当代书法的关注与借鉴。这大概就是“书房记”荐书的初衷吧。

至于当代人写的书能否成为好书,或者说成为“名著”,那则是另外一个话题。从人类发展史来看,所有的优秀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努力的成果。这些努力者在初期,并没有会想到自己的作品会流传下去,成为优秀的文化遗产。他们当初创作时,或许只是一种精神需求,是内在的冲动,或者是一种使命,像曹雪芹、司马迁等。但这仅是个人单方面的行为,或者说一厢情愿。历史是苛刻的,它并不会因为你的努力便会同情你,宽容你,把你的作品放在名著的殿堂,它要甄别,要淘汰,要交给时间的手过滤,人们通常把这称为“历史的眼光”。

然而尽管“历史的眼光”十分苛刻,但人类的创作冲动却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这就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初者众,胜者寡,大部分人到最后只是一个参与者,得到的也仅是“参与的快乐”。文学的马拉松也是这样。但正是这些参与者才使得这项运动壮观、伟大,才使得这项运动的成果变得优秀、杰出和辉煌。鲁迅便很欣赏这种“参与精神”,他在《最先与最后》中说:“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文学的参与者也是这样,所有的人类的文明创造都是这样。因此,不要把“荐书”当成“写文学史”,也不要把《鸟镇》看成畅销书或“名著”,《鸟镇》就是《鸟镇》,“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而已。
作者:马治权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书房记

微信:shufangji2013
书房即故乡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关注 书房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