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历史纵横捭阖的是他,记载最混乱的人竟然也是他

 

追剧补史这是《追剧补史》系列第三篇,现在最的是《大秦帝国》,有喜欢这部电视剧的小伙伴也可以给我们发来您的原创...

追剧补史
这是《追剧补史》系列第三篇,现在最的是《大秦帝国》,有喜欢这部电视剧的小伙伴也可以给我们发来您的原创文章哦,前两篇的链接在底部,请自行查看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因为苏秦间齐灭宋策略的实施,公元前284年,秦楚三晋五国联军联合攻齐,齐都临淄被破,仓皇出逃的齐闵王,也不忘带上已经被囚的苏秦。在一个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的黑夜,苏秦被处以车裂(五马分尸)之刑。

明代方孝儒说过: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立远功。苏秦,就是这样的人。说起苏秦的故事时,大家多会如数家珍,从他是鬼谷子的学生开始,是个有走马观碑、目识群羊等超常记忆能力的学霸,讲他头悬梁锥刺般的学习劲头,到他身佩六国相印时的辉煌,再到他以燕国间谍身份入齐损齐弱齐的大潜伏,以及后来的车裂身死,那一段故事不让人感慨良久!苏秦的成功,靠的不是奇迹,而是他奋斗的轨迹!
目前,研究苏秦的材料,除了相关的史籍外,主要就是他给燕王或赵王写的十三篇文章,其中十一篇记载于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没有在《战国策》、《史记》等传世的古籍中记载,只有两篇被记于《战国策》。从战国史、秦史、史记等流传下来的历史著作记载来看,关于苏秦这个人物出现的时间、在家里的排行、他的对手等方面的内容,各史籍之间以及各史籍与考古研究中发现的资料不一致的地方太多,再加上现在的一些小说及影视类作品中人物事迹的张冠李戴等现象,导致我们在对苏秦的认识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比如,战国史中说是他扶持帮助过张仪,而秦史中说他在张仪之后才出现;历史记载中说他和张仪是同学,而考古资料却说他和张仪根本就不是同一时期的人;有说张仪与苏秦是相对立的一纵一横关系,互相著文攻击对方,事实上与张仪对阵的是公孙衍等人,没有苏秦;《史记》中张仪的年代基本正确,而把苏秦的经历提早了约三十年,苏秦是张仪死后才在政坛上初露头角的;书载历史中说他在家里是老大,苏代是他的弟弟,而考古历史说他在家是老小,他是苏代的弟弟;有的历史说他在燕易王时去间的齐国,有的说他是在燕昭王时去间的齐国;历史记载中说他在燕文侯时就去了燕国,而考古中却说他生活在燕昭王、齐闵王时期;有的历史中说和他私通的是燕文侯之后,有的则说是燕易王之后;有的说他是因为间谍身份被识破才被处死的,而有的说他是在死了之后才被识破间谍身份的;历史记载中说他成功的一次合纵是曾率五国攻秦,而考古记载中却说他进攻的是齐国……
当看其他历史人物时,都没有苏秦这个人能让人对历史记载产生这么多的疑惑,让人对流传下来的史书所记载的故事的真实程度感到怀疑!谁说的是真的呢?因为,在汉朝时,太史公所掌握的关于他的故事就已经变得纷芜驳杂,他也都没有办法能说得清有关苏秦的事迹了!

不过,关于他出身于贫寒之家,是燕国间谍这个说法却很难得的一致,竟然跨越的时间,跨越了国界,跨越了历史!

关于苏秦、张仪等纵横家的出世,说明在秦国已经开始领先的情况下,各诸侯国都面临着国家大战略的调整,非合纵不能抗秦,非合纵不能自存。这些纵横家们,是最先看清这种趋势的先觉者,纷乱的战国形势,给他们搭就了施展辩才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才是主角!

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没有几个国家之间能够长久的保持亲密友好关系,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定位,首先考虑的就是利益问题,各个国家之间的政策都是随着利益关系而在随时调整着。政策没有一时的好坏,主要看的还是这个国家的实力以及君主的开拓进取精神以及应变能力。一个有智谋且能言善辩的说客,如果能够获得君王的信任,只要他讲的不是无稽之谈,是有理有据,那他在一国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中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当时是家天下,主要还是由那些掌握了实权的人说了算,他们不需要什么咨询机构的评估,不需要大家的讨论,基本上可以当场拍板、定音。

在和燕王一番密谋之后,假装犯罪被通缉的苏秦,逃到了齐国,被齐宣王任命为了客卿。随后,侍齐闵王时又深得信任。苏秦的间谍方法跟我们平常看到的谍战剧或者小说中写的不一样,不是靠谋杀,不是靠盗取,也不是靠欺诈和隐瞒,更不是明当明的直接耗损,而是以强齐和满足齐王的欲望为目的,让齐国在对外扩张中消耗国力,在四面树敌中引来征讨,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受到惩罚。

用这种方法来亡一个国家,不能让人想像;用这种方法来弱一个国家,让人无法想像!

有些人是越打越强,而有些人却是越打越弱,这中间的道理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的。如果不是后来齐国失败变弱,那苏秦怎么说他都是齐国的功臣,即使有他写给燕王的书信那也不能证明他就是燕国的间谍。如果他不说,谁又怎么能够知道他是燕国的间谍呢?会不会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弗林私下与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通电话相似?看来,在对间谍的分类上,我们可能要颠覆自己以前的观念了,不能仅想到要去策反或者偷情报信息,去刺杀或者拉拢腐蚀,还有更高层次的乱国!

关于苏秦为什么要毁齐的说法,有说是,苏秦因为被秦国拒绝,再遭遇家人的冷眼,继而对秦国产生了强烈的报复心理,又因为齐国的背弃盟约而将仇恨转移到了齐国身上;也有说,苏秦因与燕文侯的妻子(燕易王的母亲)私通,被燕易王知道后,燕易王对苏秦的待遇反而更加优厚,苏秦害怕被杀,于是就跟燕易王定下了这个弱齐毁齐的盟约,只是不知道这中间有没有秦宣太后那样故事的影子?电视剧《崛起》中有个镜头,那就是曾在《纵横》中出现的燕太子妃姬狐,在苏秦记忆中以故人身份再次出现,临终嘱托苏秦协助燕王复燕国。他是否在以死酬知己?否则,苏秦怎么会有如此的感叹:人世无常,人情冷暖,奔忙一生,碌碌无为。然此无奈悲苦之一生,若能遇见斗沙片刻之美好,已足矣!

关于苏秦的死,据战国史记载,苏秦因为被齐宣王宠信,所以受到了齐国国内朝臣的嫉恨;因燕齐两国又都新换了国君,宠信度降低;再加上平时不太注意安全保卫工作,给想谋害他的人提供了机会。齐国大夫雇死士暗杀苏秦,苏秦负重伤侥幸逃脱。临死之际,苏秦告诉齐闵王,让他公布说苏秦为燕国在齐国从事破坏活动,苏秦将被在闹市五马分尸,这样就能引出杀手。这是个一石三鸟之计,苏秦引出杀手的计谋得逞了,苏秦为燕间齐的秘密也得到了齐国官方的公布,苏秦给燕王的承诺得到了官方的验证,他最后以死间的方式向世人证明了自己是燕国的尾生。

对于苏秦,历史对他的评价很复杂,也没有定论。我感觉下面这两个人的评论可能稍微客观一些,汉朝邹阳曾说:“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尾生(尾生是能以死信守承诺的代名词,公元前320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大意是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一个美丽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姑娘没来,尾生为了不失约,水涨桥面仍抱柱而死于桥下)。”司马迁说:“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给他的定位是:燕臣,纵横家鬼谷子之徒。为了世间至善至美,不畏生死,间齐十数载。以一己之力搅动天下,导致齐国支离破碎,战国死间第一人。

核准一个历史人物的准确事迹,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讲,现实意义不大。现实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也是历史的再现,现实中的很多事情都有着曾经历史上某些人物和事件的影子,我们只需要知道在那些历史人物身上都曾发生过那些事情,事情背后所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和道理,通过这些道理又能给我们现实的生活那些启示就够了。至于其它,那就留给研究历史的老师和朋友们了。

作者:木林;个人微信公众号:木林随笔【mulinsuibi】


    关注 历史百家争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