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客说 早春平武访茶记

 

好多年前看书,说好的绿茶有鸡汤味。身为一个四川人,茶也常喝,鸡汤也常喝,倒是从来没觉得二者能产生什么直接关联...



好多年前看书,说好的绿茶有鸡汤味。

身为一个四川人,茶也常喝,鸡汤也常喝,倒是从来没觉得二者能产生什么直接关联。直到这一次,好醇厚的香味,如饮鸡汤,但又带着茶的幽香,自然不腻。

有人说这是因为绿茶中氨基酸含量太高所带出的鲜味,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但这种鸡汤味又有茶的幽香,自然不腻,让人想起煦风和惠的春日清晨。

"绿茶就像小孩子,太简单太清新,难有共鸣。不过这种口味倒是适合周二的下午,对待工作不忘初心。"



上面那段话出自一年半以前的一段笔记,当时是第一次喝静静家的绿茶。每次静静总说“我们家的茶很好,绿茶是老川茶,也很耐泡”,所以在一个初冬的下午,开始正儿八经地第一次喝这款以为普通的毛峰。

一喝当然惊为天人,觉得通常所说“绿茶不耐泡”“绿茶要放冰箱保鲜”(那时天冷,距离绿茶季已经过了半年有余,而静静家的茶并没有从冰箱里拿出来)等等,都简直弱爆了。觉得这个茶里有川绿之魂,因此后来需要馈赠亲友的时候,也不由自主地买了再千里迢迢地背过去。

所以,当木木(静摄堂技术总监)说要去自家茶山访茶、为春游探路的时候,我硬生生地挤了进去,美其名曰“我是第一次去。能以客人的身份给参考意见”。

正月初十,天很冷。我们凌晨6点集合出发,专程请来的司机把车开得又平又稳,一路顺利出城上高速,没有一点儿耽搁。两小时后,我们已经进入群山绵延的平武地区,还在路边吃了热气腾腾的早饭。油条那个香呀,还有米粉那个滋味呀,别提了。   有图为证!





山脚温度并不低,沿途的油菜花已经一片片地咧嘴大开,还有不知名的白色花朵开了满树。立春刚过,倒是山里春来更明显些。

大概10点半,我们终于接近目的地,到达山里场镇上何师傅的家。我们在静静家喝到的每一口绿茶,都是何师傅亲手炒制出来的,他也是当地制茶手艺最好的师傅。“有我参加的比赛,其他人基本就不要想得第一”。羌族人民淳朴,但提起自家引以为傲的技艺,何师傅仍是一脸自豪。当然,这个事实,透过他家里满墙的奖牌,我们也可以猜得一二。







在等换车上山的时候,何师傅看出了我这个外行对门口如山般堆积的木柴的疑问,说,这是炒茶是要用的,现在虽然有电炒锅,但烧青冈木炒出来的会更香更好喝,而这也只是一小部分。采茶还早,这些原材料必须先准备着。

上山的路大概又开了近一小时,再加上最后下车步行的一段路过后,我们终于到达静静自家的茶山。不看不知道,原来这里的茶树是巨无霸!随便一株至少都有两米高,发达的枝干向四周伸展,平均大概要三个人才可以环抱得过来。何师傅说,采摘的时候,一般要三四个人同时作业,不然就要一直转一直转,效率很低。

和山脚不同,山上很冷,天也阴沉得很,云雾在树枝山头缭绕盘旋。我知道茶树生长的地方湿气重光照少,不然叶子三两下就长大长老了。茶树还没有发出新芽,偶有嫩芽,木木说这是冬芽,里面是空的,并没有什么营养或者内涵物质,采摘时这是要丢掉的。

这里的海拔超过1500米,少有虫害,堪称茶树生长的乐园。不过,气温低就长得慢,何师傅说,自己曾经花功夫研究过当地县志,但对于茶树却少有记载。只知道它们树龄漫长,因为当自己还小的时候,就问过家里爷爷奶奶,他们说:“我们还是娃娃的时候,这些茶树就已经这么大了。”





而低温高海拔不仅孕育出美妙的茶叶,山上人家的菜地也是异常丰盛:一个个的萝卜,比筷子还长;茶树下间或生长了一簇簇的野菜,据说凉拌起来清爽可口;甚至家鸭都怡然地来去漫步,肉质肯定更加香甜紧实。听说这里的腊猪蹄堪称一绝,我已经忍不住口水滴答了。







回程漫长,我们踩好点就不得不赶紧返回。我期待着在那片视野开阔的茶树下洗肺品茶,也惦记着这次没机会吃到的土鸡与腊肉,更向往第一泡春茶绽放在舌尖的美妙滋味……

PS:木木说,这次春游除了在茶山席地品茶外,还可以在古意盎然的禅林别院开一个正式的茶会,让野趣与典雅融合。我火速地报名了~


    关注 静摄堂茶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