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琴,首先要划对重点

 

当下的古琴教育者,大部分在说两件事:第一、传统文化第二、 基本功 可是我要说:老师,你划错重点啦! 老师说:...





当下的古琴教育者,

大部分在说两件事:

第一、传统文化

第二、 基本功

可是我要说:

老师,你划错重点啦!

老师说:怎么可能?!

明朝的琴谱《太古遗音》里说的明明白白:

左手吟猱绰注,右手轻重疾徐。
更有一般难说,其人须是读书。



这难道不是说文化的重要?

再者,基本功不扎实,难道能弹好琴?

我想对这位老师说:

关于第一,读书也分怎么读,重点放在哪。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比如读《蜀道难》,

这首诗作于哪一年?全篇多少个字?

是李白送谁入蜀而作?

“地崩山摧壮士死”一句讲的“五丁开山”的典故是怎么回事?

“蚕丛及鱼凫”这两个人名,说的是谁?

……

这些知识对于学文史的人很重要。

但对学艺术的人,并不重要。

学艺术的的人,重要的是体验、感受

体验到诗中淋漓尽致描绘的壮阔、奇险,

被激发出惊异、畏惧的情绪,才是关键。

对于弹琴的人,

读书的重点应放在体验“情境”,

而不是知识的积累。

——我把动态、情绪、意境,统称为情境,以后详细聊。

知识和体验,并不矛盾,但完全是两个认知范畴,二者的水准未必成正比。

体验能力强的人,能够欣赏琴曲的妙处、能弹好古琴,未必懂得多少关于琴的文史掌故。

反之,获得很多古琴的相关知识的人,能成为古琴知道分子,艺术水平未必高。

古琴跟其他乐器并无不同,

但相关人群还真挺不一样的。

其他乐器的圈子里多是音乐爱好者

古琴的圈子里,文化爱好者的比例较大,

所以重知识、轻体验的状况比其他乐器更明显。

第二点,说到基本功训练,应该是情境的体验和营造能力。

古琴教学里,很少见明确的培养这种基本功。

大多时候老师是在说“坐姿、指法、按音、发力点和放松……”

这些当然重要,但现实是基本功的训练往往仅限于此,为功夫而功夫,没有指向明确目标。

弹古琴常常有种严格执行指令的、僵化的气氛。

待这么培养两年,学生动作渐渐熟练,然而忽视体验的习惯,也固定下来。

想起来《西游记》里那个名句——

大王见我烧火烧的好,就升我来巡山。



烧火的岗位,需要的是稳定型,严格定时定量,能适应长时间重复劳作。

巡山的岗位,需要的是机敏型,保持兴奋度四处查探,并且有突发状况的能力。

完全不同的培养方向啊,你家大王也太不会管理了吧!



以古琴的入门小曲子《秋风辞》为例。

1931年的琴谱,配词是李白的诗。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尽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知识型的古琴老师,会言之凿凿的说:

这个琴曲是表现,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风凉月明,

闺中女子思念爱人……

如此一来,情景很确定了,

就是秋风扫落叶的肃杀、怨妇的愁思;

情绪也很确定,就是凄恻、缠绵。

在这里,文化限制了艺术的可能性

这是最要命的。

其实,如果抛开唱词,

也就是抛开信息性的文化,

《秋风辞》多了很多拓展的可能:

动态方面来拓展,

可以弹成绸带被风吹走的飘飘上举状、

和写楷书时顿笔的震颤;

也可以弹成打长拳的劲力充盈的样子……

情绪方面来拓展,

未必一定是唱词中的哀怨,

可以弹成安详,

也可以弹成恳切……

意境方面来拓展,

未必是唱词中的凄凉,

完全可以弹成清朗,

也可以弹成充满跃动和节奏……

如此看来,抛开文辞的束缚,琴曲的简直拥有了无限可能!

所以,让我们重新划一下古琴学习的重点吧!



学古琴,无论成人、幼童。

开始听琴,就培养感知情境的能力;

开始弹奏,就培养营造情境的能力。

感知能力,对应欣赏。

营造能力,对应演奏。

曲子能弹下来之后,

找来各家的版本,逐个体验。

心摹手追,学习各种造景的手法。

然后,运用这些手法,组织自己的园林。

进而以琴外之情境入琴,

建筑、美术的情境,都可以入琴,

玩出自己的路数,每次又加以变化。

这种方式弹琴,才能称得上是表达自我

即是嵇康所谓的 “宣和情志”。

《弦外说琴》

“弦外”——走出古琴的老宅子,跨领域聊古琴,聊出新意。

写给弹古琴的人——在当代知识背景之下重新审视古琴,产生更清晰的认知,这是当代人应该做的事,以往三千年的古琴前贤们并不能替代。

写给其他艺术领域的人——不同门类相互印证,感知更多元的情境。

写给没有艺术背景的人——古琴不神秘,艺术也不神秘。虽然你在“弦外”,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你完全可以用你在其他领域的经验,来帮助理解艺术,因为它们可能有着不小的交集。

“弦外”,也是告诫自己保持超然心态,并且期望,能找到“弦外知音”。



关于作者

安葆岩  1977年生。

2002年学琴,师从香港著名古琴家唐健垣、向雪春伉俪。

曾做11年平面设计师,5年品牌总监。

2013年结束职业生涯,专心弹琴,并以广泛的艺术背景,深入思考琴学,在琴论方面别开生面。 『观点』 
  • 凸显古琴的艺术性,淡化其参禅悟道、祖先崇拜的背景。
  • 古琴艺术的核心在于“情境”。
  • 古琴去神秘化,代之以陶然喜悦的游戏心态。
  • 从古琴培养出“体验情境”的能力,可以进一步体验到世间更丰富的“情境”。
  • 从人类行为学理解古琴的种种现象。
唐艺轩普洱茶,深圳品牌
【古树普洱,精工拼配,古法承制,藏品至臻】

预约品茗:0755-82208595

品鉴地址:深圳市罗湖区建设路1076号盛世嘉创中心4F26号


深圳唐艺轩茶行


    关注 唐艺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