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茶翁茶器图|原来古人这样泡茶

 

“劫火洞然毫未尽,青山依旧白云中。”...



最近因为长守店里泡茶、煮茶、分茶的器物渐渐多了,总是手痒忍不住要试新的东西。要是一把茶器好用,泡起茶来简直浑身舒畅。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

对器物有了一些识别的经验,渐渐的也考究起器物演变的过程。例如和罗卜讨论时看到盖碗的由来,出自《资暇集》:唐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 西川节度使尹崔宁的女儿爱喝茶,但又嫌烫手,就发明了托住茶杯的托盘。后人在这个基础上头,又给茶碗加上了盖子,这样才有了我们现在用到的“三才碗”。


景德镇 嘉木烧 何老师手绘盖碗
陆羽的《茶经》里规范了茶道具的二十四器,适用于宋代的煎茶、点茶法。南宋时期荣西禅师把茶种及饮茶方法带到了日本。煎茶道在日本至此开始流行。

一直到江户时期,千里休创立了抹茶道,煎茶才偃旗息鼓。抹茶道也被视作茶道美学的开端,利休将茶与禅宗系统的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即使是陆羽也未达到的美学系统。

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煎茶道,在江户中期又复苏了。禅宗的其中一派,黄檗宗的禅师云游时重新确立了煎茶道的法与道,才让煎茶道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因为煎茶所需要的器具,以及饮茶方式格外为当时的文人喜爱,因此煎茶也被称作“文人茶”。这就好像日本的铸铁壶总是置放在文人书房中,被当成文人器具一样。

将煎茶道的器具重绘并系统整理,集结成书的人,就是著名的卖茶翁,原名高游外。高游外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文人,禅僧,到晚年却厌倦僧侣生活,开始以卖茶为生。

卖茶翁茶器图
卖茶僧有诗云:

“将为传宗振祖风,却堪做个卖茶翁。都来荣辱亦何管,收拾茶钱赈我穷。”

以及

“百两不嫌多, 半文不嫌少,白喝也可以, 只是不倒找。”

从卖茶翁所绘的茶器图当中,可以看到当时许多的茶道具仍然沿用至今。例如建水(纳污)、茶罐、成套的茶壶茶杯(图上叫子母钟)、壶承(图上叫瓶床)、茶旗、水壶(水注)、放炉的架子(炉龛)等。这里不一一列举,下方有图示。

可以看到有许多的茶道具,从称呼,到器形和用法,至今都没有大的变化。也有的东西随着时代变迁被改良,或因人的饮茶方式改变而被淘汰。

卖茶翁除了详尽的记录了茶器外,另有著书《梅山种茶谱略》,将江户时期种茶,饮茶的过程也系统的记载下来。也因此,卖茶翁被视为日本煎茶道的中兴之祖。

卖茶翁茶器图 建水


子母钟

急须 实物对照 景德镇嘉木烧


炉龛



瓢扚               注子



茶旗                   茶壶



灰炉                                  瓶床



水注                                     瓦炉
《卖茶翁茶器图》
像卖茶翁如此痴迷茶道具的人,一生当中所收集的器物当然不少。我想起看台湾食养山房的视频,当中林炳辉先生说他回头看自己的茶具收藏,简直堆积如山。这大概也是每个事茶之人所必经的过程。

然而到了卖茶翁八十一岁时,却将毕生费尽心力收藏的茶道具统统付之一炬,仅留下四件紫砂茶器赠予朋友。并写下《仙窠烧却语》这首诗,记载其中况味。

现在回头看卖茶翁所绘的茶器图,虽然花样种类繁多,但无不包含一种天然朴拙之美。

由于已经过了版权保护的年限,这本书网上拓印的版本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购买。

有文化真好,喝茶真好。
从来孤贫无锥地,
汝佐辅吾曾有年,
或伴春山秋水,
或鬻松下竹阴,
以故饭钱不缺,
保得八十余岁。
今已老迈无用汝,
北斗藏身终天年。
其后或辱世俗手,
于汝恐有留遗恨。
是以赏汝火三昧,
直下火焰转身去。
劫火洞然毫未尽,
青山依旧白云中。


——  卖茶翁《仙窠烧却语》

封面及内文图片 引用自:

景德镇嘉木烧茶器| 卖茶翁茶器图


    关注 长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