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春秋(五) 岐山大地震

 

爱玩的天下共主。...



该怎么评价周幽王呢?

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历史上因为女人而丢掉国家的皇帝不多,但也绝对不只他一个,可没有人可以和周幽王相比。

周幽王绝对算不上是一个暴君,也很难算是昏君,他只是一个超级无知的皇帝。

公元前795年,姬靖三十三年,后宫生下一位王子,宣王为他取名-宫湦。

当时还是西周那次短暂的中兴中最好的时光。

所以这位王子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的磨难,从出生开始,就被周围的人像珍珠一样捧在手心,因为作为长子的他,未来的规划很清晰--天下共主。

可这位王子有一个看似无伤大雅的爱好--玩!

哪个少年不喜欢玩?哪个少年不是从那样张狂玩耍的年代走过呢?可有个人并不喜欢他的恣情玩耍,每次见到都会训斥一番,这个人就是他的父亲--姬靖。

如今,这个唯一一个能训斥他,约束他的人一命呜呼。

很难想象姬宫湦会因为自己父亲的去世而多伤心,可能在他看来,只是那个每天看见他就是阴着脸训斥的人终于可以不再训斥自己了,仅此而已。

在为宣王晚上守丧的时候,姬宫湦就悄悄的把自己的"同好"们偷偷召集来,一起摆开宴席,大吃大喝,我想他的理由一定很充分--漫漫长夜,不许睡眠,你说再不让喝喝酒,唱唱歌,泡泡妞,那还天理何在……

等将宣王葬下,姬宫湦继位后,就更加的肆无忌惮了。

周幽王时期的周朝是个看起来很奇怪的时代。

此时那批中兴的老臣子死的死,告老的告老。位列三公的虢公、祭公还有尹吉甫的儿子尹球似乎都很合姬宫湦的心意--他的心意很简单,能够不管他,陪他一起玩就够了。

姬宫湦立申伯的女儿为正宫王后,然后封自己的老丈人儿为申侯。申侯见自己这个女婿似乎不太靠谱,也谏了几次,可第一姬宫湦不认可,第二还有一群佞臣(顽主)守护在他的身边。时间一长,申侯也就懒了这个心思,退归申国去了。

幽王的叔叔,就是在宣王时期被封为郑伯的姬友是当朝卿士(也就是总理),可以说,没有姬友的勤政爱民,可能周朝这个庞大的帝国早就轰然倒地了。可姬友也明白,自己只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却没办法改变天意。所以他虽然陪在幽王的身边,却把自己的封地--郑国的京城迁移到远离镐京的河南境内,做好了西周战乱的准备(这个后面再细说)。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奇怪的时代,是因为当时贤臣、顽主同时在朝,周幽王竟然能够全部容忍。我想,他一定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是,他没有心思过问这些事,只要大家能够相安无事,让他自己玩自己的就够了。

一天,难得玩腻了的幽王上朝议事,西岐守官上奏--"泾、河、洛三川,同日地震。房屋损毁无数。"

可以自己估计一下,三川同日地震,这么大面积的地震,该是一场多大级别的地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汶川大地震,即使在全国高度重视,反应迅速,救援及时的情况下,还是死伤近十万。国家最高领导人更是赶赴灾区第一线,尽全部努力、全部力量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可周幽王什么反应呢?

这位仁兄竟然笑着说:"山崩地裂,平常事耳!何必告朕?"然后飘然而去。用现代的话说--别总拿这屁大点事儿来烦我。

岐山是什么地方?那是周朝祖宗发迹的地方啊。

商末,文王靠方圆五十里的西岐小国而得天下,如今西岐周围大地震,这位仁兄竟然说平常事……我们除了惊讶于他的幼稚和无知,还能说些什么呢?

太史伯阳父(前面提过这位,在宣王时期就官居太史伯,史书所有关于这个时期的记载,这位大侠竟然没有一次预测失误的,堪称奇迹。)与大夫赵叔带下朝的时候悄悄说:"昔年,伊水洛河干枯而最终夏朝灭亡,黄河干枯而商朝灭亡,如今三川皆震,西岐山必崩。此山一崩,大周恐怕也要走前朝的老路喽。"

赵叔带悄悄问:"以太史伯来看,若社稷不保,该在何时呢?"

这位敢说话的太史伯轻轻的说,"不出十年之数。"

赵叔带说:"我一定要向天子谏议,以尽臣节。"

太史伯叹息:恐怕言而无益!这位太史伯实在是超脱,看透了天下格局,连说都懒得说了。

这话若是私下没事说说也就罢了,可现在身边可不止他们两个啊。朝臣们正纷纷的退朝,不巧这话儿就落在虢公耳朵里面去了。

虢公二话没说,立刻跑到后宫去告状--二人毁谤朝廷,妖言惑众。平常想找这几位不顺眼的毛病还找不到呢,更何况现在就这么好的理由。

可幽王怎么说?

这位贪玩的皇帝竟然说了句:说就随他说,你不爱听就不听完了呗!

竟然也置之不理。遍观历史,我再也没有找到一位这样的皇帝,竟然就真的什么都不管,只要能让自己玩就万事大吉。

第二天,这位迂腐的谏议大夫赵叔带真的跑来向幽王劝谏,谏议幽王勤政爱民,赈济灾民,祈求上天的宽恕。

幽王置之不理。

第三天,赵叔带照样再说一遍,言辞却更加严厉,说山崩川竭,国家不祥之兆,乃天子不修仁政的结果。

幽王照样不理不睬。

第四天,赵叔带照单再说一遍,照幽王的性格,本来也不过是再置若罔闻。可要命的是,虢公在这时候说话了。这位仁兄摸准了幽王的脾气,他知道,如果第一天就攻击赵叔带,不但会让赵叔带转移锋头,而且会让幽王很不耐烦。可现在,赵叔带已经引起了幽王的反感,现在是自己说话的时候了。

我一直在想,这时候的太史伯阳父在哪里呢?以他对天下大势的了解,他对眼前众人的心态更应该是了若指掌才对,可他在这个时候竟然没有说一句话。

虢公的话很厉害:"当今国都定于镐京,千秋万岁,那岐山已是旧土,有何留恋?赵叔带明显是借此端由,毁谤我王!请天子明察!"毁谤天子!这可是掉脑袋的罪名啊。

幽王果然不高兴了(不过一开始我就说,我很难给这位君主下个定义),因为这位顽主绝不昏庸,他绝对知道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所以他并没有按照虢公的意思,杀掉赵叔带,而是很婉约的,让赵叔带告老还乡去吧。幽王的意思很明显,我知道你是对的,可我不愿意你在我耳边一天天的烦我,你还是让我自己玩自己的吧。

我总在怀疑,这位幽王是不是老天或者是哪位冤家故意派来玩死周朝的,再不就是姬姓家族的智慧都被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这些人给用光,剩下的这些子孙就这么一代不如一代了。

赵叔带携家奔往晋国,最后终老于晋国。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故事了,在几千年的时光河流中,似乎每天都会发生这样的廷议事件。可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人――赵叔带!因为他的子孙,最终成为瓜分晋国的三支家族中最为强大的一支。并最终建立了在战国中名列七雄之一的赵国!这位喋喋不休的赵大夫就是以武力强盛著称的赵国的先祖。

赵叔带被逐,对赵叔带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这样的天子身边,被逐总好过被杀吧?要不就是像那个沉默的太史伯阳父一样,明哲保身,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下场呢?

大多数大臣选择了沉默,可大夫褒晌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这位和赵叔带一样迂腐忠诚的大夫选择了一条和赵叔带一样的路:进谏!文死谏,武死战,自古使然。

幽王很不爽,如果这样下去,一个接一个,自己不是烦不胜烦么?所以这位大夫得了一个和赵叔带完全不同的结局――入狱。

一囚就是三年。

一时"国泰民安"……


    关注 白衣的私人书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