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 中国千年的传统工艺

 

螺钿(luó iàn),又称“螺甸”。是一种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薄片,根据画面的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



螺钿(luó iàn),又称“螺甸”是一种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薄片,根据画面的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是一种最常见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明代黄成《髹饰录》“螺钿”的解释是:“一名甸嵌,一名陷蚌,一名坎螺。”

材质乃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清代诗人刘应宾更作“螺钿妆成翡翠光”,螺钿的光泽堪比翡翠,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螺钿  历史 —


螺钿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商代的漆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玻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到不少西周嵌螺钿漆器,其中有一件漆器上面的彩绘兽面凤鸟纹就采用了螺钿工艺。雕琢的甚为精致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西周嵌螺钿漆器


唐代,螺钿工艺到达了相当成熟的地步,唐代的螺钿镜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铜镜”。

用螺蚌贝壳雕刻成各种图案,按照原先的设计要求黏贴于素镜背面,然后研磨,最后再在螺钿上毛雕花纹。漆地多为黑色,螺钿为白色,黑白分明,精巧细致,颇为华美。唐代盛世佛教信徒增多,也反映该文化特征的镶绿松石螺钿鹦鹉纹铜镜就是一件代表作。
唐代  螺钿镜


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是流入日本的中国十大稀世珍宝中,超越了南宋曜变天目茶碗,排名第一,由此可见螺钿工艺的历史与地位。
唐代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宋元时期的螺甸工艺更为流行,宋代螺钿漆器,多在黑漆底上镶嵌白色螺甸,有的还在钿片周围嵌加金银丝,使螺钿嵌结牢固,色彩也更为富丽。
宋代螺钿漆器


明代是漆器的发展和繁荣时期,当时出现了厚螺甸与薄螺钿镶嵌并存的局面。厚螺钿又称为硬螺钿,使用的钿片质地厚实,色彩较为单一。
明代螺钿漆器


明末清初,镶嵌螺钿工艺品的制作达到了高峰,宫廷造办处内有专门工匠制作皇家御用的嵌螺钿器。其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小到瓶、盒、杯、盘及文房用具,大到家具等无不用五彩缤纷的螺钿镶嵌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图案来装饰。还有一种嵌螺钿的漆木器,所嵌的螺钿高出漆器或木器的表面,形成了浮雕或高浮雕的图案,称之为“镌甸”
明代螺钿漆器


清代,螺钿家具达到了高峰的时期,甚至受到了清朝宫廷的青睐。资料显示1771年两淮盐政李质颖在进贡清廷的单子上,就有“彩漆螺钿龙鸿福祥云宝座”、“彩漆螺钿龙福祥云屏风”等十余件漆器螺钿家具,当时均存放在圆明园之中。
清代  螺钿漆器
 螺钿  工艺 —
因材质不同,所使用的贝壳片有厚有薄,螺钿工艺可分为厚螺钿、薄螺钿两类。

厚螺钿一般呈白色、牙黄色,只宜于镶嵌在家具和胎骨较厚的漆器,又称“硬螺钿。而薄螺钿可泛出红、粉、蓝等美丽的色泽,色彩异常绚丽,又称“软螺钿
从材料及技法,螺钿工艺又可以分为平螺钿雕刻螺钿平螺钿的工艺分为磨平打光、刻画阴线、粘合、上漆打磨等几个步骤;雕刻螺钿的工艺主要分雕、搜、堆、铲、嵌等几个步骤。由于雕刻螺钿选材广泛,一件器物上往往存在螺钿和其它材料(翠玉、象牙、彩石、珊瑚等)镶嵌相结合的情况,使之色彩更显富丽堂皇和奇妙典雅,因此又称“花样嵌”“百宝嵌”
元代诗人尹廷高,赞赏螺钿家具的诗句“蟠螭金凿五色毯,钿螺椅子象牙床”总的来说大到床榻、柜橱,小到凳椅、木盒,螺钿艺术无所不适。以其天生丽质、色彩斑斓、缤纷多彩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螺钿嵌是我国传统家具上重要的装饰技法,它融镶嵌、雕刻、绘画于一体,艺术价值极高。因嵌螺钿家具上的“螺钿”均选自江河湖洋中的老蚌、王珧、车磲或鲍鱼壳等较为名贵的材料,制作成本较高,故在古代社会里被视为珍品。


由于年代的推移和气候、温湿度的变化,嵌螺钿家具极易出现开胶掉漆、螺钿嵌件脱落等损毁现象,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更是寥若晨星。
广州玉鸣轩艺博城
华南区大型紫砂瓷器交易市场
公众微信号:zscy1688
长按图标识别二维码


    关注 玉鸣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