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修养之道 健康为人生之宝 精神乃立身之本

 

健康为人生之宝,精神乃立身之本。人生之完成基于自觉,无论就其内在心性品质、人格心理或其外在事功、学问、成就上...

健康为人生之宝,精神乃立身之本。人生之完成基于自觉,无论就其内在心性品质、人格心理或其外在事功、学问、成就上而言,均赖于自身修养的优良与否。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惟修养可以变化气质, 汲修养可以提高人格,汲修养可以完成事功。做一日人,不可一日不讲求修养。而传统太极拳学就是能充分满足现代人需求的一种最好的修身养性之道。

有言:“守常用经、处变用权、修己以道、对敌以术”,明乎此,斯可言术,强诸己,斯能任事;明乎道,斯可言术。违道言术,则困于术中,心灵失去灵朗活泼,惑于外鹜,忽于内省,错于或然,不察当然,则强状百出,累己累人,此非真得修养之道也。

笔者有幸在1984年从学于沪上一代吴式太极拳名家吴鉴泉族侄吴耀宗先生的入门弟子瞿兴华老师门下,经老师言传身教,口提面命得以逐步体会到太极拳学博大精深的内涵,与中华文化的光辉灿烂。吴鉴泉宗师二公子吴公藻先生在《太极拳讲义》一书中说:“太极拳,乃循太极动静之理以为法,采虚实变化之妙而为用。其姿势也,中正安舒;其动作也,轻灵圆活。”

就吴式太极拳的修养而言,有些许感悟。

其一,吴式太极拳在姿势上要求强调“中正”。不偏不倚,使自身重心稳定,无失重之虞。吴鉴泉宗师二公子吴公藻先生在《太极拳讲义》一书中曾说:“伸屈开合之末发谓之中,寂然不动谓之定。心气清和,精神贯顶,不偏不倚,是为中定之气,亦道之本也。”



我们都知道,人体之运动,是由脊柱为中心,牵引四肢。从拳术身法上来说,“中正安舒”是指外形姿势的要求,“中正”隐含着人体纵向中轴,为不偏不倚的立身之道,而“轻灵圆活”暗喻人体横向轮轴的八面支撑。为无过与不及的处世要术,十字纵横交错,既四平八稳又可灵活转换,所以,吴式太极拳强调中定的道理,即在于此!

其二,安舒。吴式太极拳之所以强调安舒,是基于练拳必须心平气和,无浮躁之弊。《十三势行功心解》说:“立身须中立安舒,支撑八面。”安舒的安点就是练拳时必须“由自然之中,得其安适。”

在自然中,徐徐松展。才能达到“以心行广,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广运身,务令顺,乃能使利从心。”“安舒”要求空胸下气,学会谦卑,修养充粹,生活中不会有趾高气扬,颐指气使的习气,立身中正,静则安舒;处世圆活,动则轻灵。心气浮躁是练不好太极拳的。

其三、吴式太极拳动作上强调轻灵。以静制动,以柔制刚。轻柔者并非不用力,而是不用蛮力。《太极拳经》用“一羽不能加,虫蝇不能落”,形容“轻柔”的标准。才能达到“人不知我,我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轻柔”是能否练好太极拳的标准。但也是最难练的。非用心之久,不能得此境界。

其四、圆活。练吴式太极拳必须遵照“圆活”的原则。圆者,圆满之意也!务求每一动作、姿势,达到圆满的要求,而无缺陷。活者,灵活也!无迟重之弊!所以《太极拳论》首先就强调“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贯串是圆活的具体表现。

太极拳的修养之道,在于将个体生命沉润于天地之间。籍休养之道,以变化气质,光辉生命,点化人生。冀以纳于至善完美之最高价值统会之中。
精彩推荐


>>>>

陈氏太极拳螺旋缠丝运气方法有哪些

>>>>

太极拳对肩肘腕的要求

>>>>

气在太极拳练习中的作用

>>>>

力学原理在太极推手中应用的有哪些

>>>>

太极拳拳走低架的优势


    关注 太极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