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匠人面对面太原篇(1)

 

静心磨练技艺 坚持传承非遗——对话太原传统漆器艺人郭喜梅...



非遗匠人面对面太原篇(1)
静心磨练技艺 坚持传承非遗
——对话太原传统漆器艺人郭喜梅

郭喜梅在专心制作
开栏语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山西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报道我省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吸引更多的人关心、关注、支持山西优秀“非遗匠人”的健康发展,本报联合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即日起开辟“非遗匠人面对面——太原篇”专栏。本报记者将深入到太原市“非遗匠人”当中,用我们的文字记录他们的历史,用我们的真情温暖他们的内心,用我们的力量增强他们的信心。

我省广大非遗传承人长期处在坚守和传承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线,他们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传承、营销等各种困难。但是,源于对先辈创造的优秀文化的无比热爱,让他们依然坚守着祖先留下来的那份技艺,继续丰富和完善着山西优秀传统文化。这种“匠人”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让“非遗匠人”过得好一些,让他们成为山西率先富起来的一群人,这就是我们最真诚的期望。

郭喜梅简介:

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太原传统漆器制作艺人郭喜梅出生于1971年,六岁学画,在一定的绘画基础上选择了传统大漆的学习传承之路。2005年,郭喜梅和丈夫共同创办了太原市漆器制作机构“太原梅艺漆坊”,经过多年努力,她和丈夫共同创作的堆古描金作品“锦绣龙城”“春夏秋冬”,描金彩绘作品“莲花观音葫芦”,镶嵌首饰盒“龙凤呈祥”、屏风“寻根问祖”“双塔”,蛋壳镶嵌作品“永祚”,获得省、市、国家级数十个奖项。2011年作品“堆鼓描金春夏秋冬四季屏”被省民俗博物馆收藏;2014年作品“龙凤呈祥镶嵌首饰盒”获山西精品年货节“畅销金奖”,同年她创办“上林苑”金漆镶嵌厂,整理申报了太原漆器制作技艺并被评为“太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漆精品首饰


我国有三大宝“树割漆、蚕吐丝、蜂做蜜”。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郭喜梅所推崇的传统漆器制作工艺,所使用的便是人工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漆树液,即天然生漆,它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其发现和使用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的朱漆碗,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画也属此类。天然大漆不同于合成漆,属于天然环保漆,不含任何化学成分,有抗癌作用,而且更加耐高温耐腐蚀。

2月24日,记者对太原市非遗项目“太原漆器制作工艺”传统漆器艺人郭喜梅进行了专访。

刚刚踏入郭喜梅的“上林苑”,映入眼帘的便是满目琳琅,手镯质地温润,首饰盒闪光发亮,茶台古朴沉稳,墙上还挂着多幅工笔画作,可谓古色古香。虚移几步,记者就闻到了一股雅香,铺天盖地却不强势,颇有些亲切的意味,询问过后才知道,这就是大漆的香气。郭喜梅告诉记者,大漆工艺品多以木头作胎,只要漆面不磨损,时间越久,就越能体现材质美感;大漆本身的包容性也很强,除去贵重的金粉珠玉,蛋壳、木屑、砖粉、贝壳、骨头等都可以作为其艺术表现材料。但由于工艺过程繁琐且操作难度大成本高,做一个漆器最少也要三个月,像茶台这样的大物件工期甚至要一年以上。因此,郭喜梅的顾客基本都是要求订制,目前没有实现量化生产。


郭大师为记者介绍大漆

非遗难在坚持 也贵在坚持
三晋都市报:
郭老师您好,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太原的传统大漆和您当初选择学习传承它的理由。
郭喜梅:
在山西主要是以推光漆为主,但推光漆使用的多为合成漆,添加了一定的化学成分,而大漆是纯天然的环保漆,具有7000多年的文化历史,价值很高,具有耐腐、耐磨、耐酸等特点。大漆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颜色会随着温度、湿度等自然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即便是成品的大漆作品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不同的图案和颜色。我选择大漆除了对它的喜爱之外,最主要的是它对我精神品质的磨练,因为大漆的制作周期很长,从两三个月到三四年不等,从生漆的研磨,原材料的选取到上色、打磨等等,都需要我静下心来耐得住枯燥,重复同样的工序数周甚至数月,没有什么时间娱乐,很辛苦也很乏味,但我从中学到了持之以恒,学到了精益求精,增强了自我约束力,懂得了知足常乐,不能过分地追求经济效益。当初在选择传承大漆时,其实我有很多获得更好回报的发展道路,但我和丈夫的家庭都是这份手艺的传承者,我觉得这是一份责任,我不想让大漆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更不愿看到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渐渐没落,所以才选择了学习和传承这项非遗手工艺。
三晋都市报:
听您介绍后可见大漆的制作周期过长,而且必须是纯手工制作,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利润,那经济效益想必不会很好,那您有遇到收益低、入不敷出的问题吗?您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郭喜梅:
其实不只是大漆,大部分的非遗手工艺都有收益低的问题,且不说制作成本,主要是市场对非遗手工艺不是很认可,基本都是靠着懂得或者喜欢非遗的老顾客在维持销售。同样,我刚开始从事大漆时也遇到了这方面的困难,记得那会儿厂里有二十多个工人,一个月工资成本就有三万多,第二天就要发工资,可我身上是一分钱都没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有一次,儿子上学要交20元的费用,那时我连20元都拿不出来,搜刮了家里所有的硬币才给孩子交上,甚至哄他说“你不懂,老师需要这些零钱来找给其他同学的”。看着孩子无奈的背影,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但即便是这样窘迫,我也从来没有选择放弃。至于我的解决办法,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手艺和产品更加精益求精,不被外界的困难所干扰,静下心来锻炼技艺;另一方面是在原有的漆器作品上大胆创新,切合老百姓的购买需求,更加追求实用性,开发了首饰品、生活用具、桌椅、手机壳等系列产品,积极寻求销路慢慢打造属于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家庭的支持,虽然当初选择大漆时家里是很反对的,但我真正走上这条路时,每次遇到困难,都是亲朋好友帮我渡过难关,这才使得我能坚持下来。
三晋都市报:
据了解,部分非遗手工艺出现了严重的“断层”问题,面临着无人继承的窘境,那大漆有没有这种情况,是为什么呢?
郭喜梅:
有的,大漆作为传统非遗手工艺中成本较高、耗时较久的一种,在断层问题上尤为严重。虽然现在有很多学校都有这方面的专业课程,也有很多的年轻人在我这学习和打工,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几乎没有,而且,传承大漆的手艺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只是把大漆当做业余爱好,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在做,像我们这样专业做大漆的很少很少。这其中的问题根本也在于收益,因为这个行业的前五年基本是在锻造手艺和打市场,可以说是赔钱,现在的年轻人长时间得不到收益是肯定要转行的,会去选择一些高收益或者较为稳定的工作。其次就是做大漆也很苦,99%的人都会对生漆过敏,严重的会全身肿胀,奇痒无比,但处理生漆又是必要的前提,这也是使得很多人放弃的原因。
三晋都市报:
看来要解决这些“断层”问题还是需要有关部门的鼓励与支持,当下全国都在开展文化复兴工程,那您享受过哪些优惠政策和支持呢?
郭喜梅:
这几年的传统文化氛围确实越来越好,先不说具体的政策扶持,仅仅是文化复兴大环境就对我们非遗产品的销售有相当大的提高。咱们太原市很多部门对我有很大支持,山西省文化厅、太原市非遗中心、山西省工艺美术馆等多次跟我提出申报相关资料并给予扶持资金,也有很多企业家愿意提供地方和赞助帮我发展大漆,但大部分我都婉拒了,因为我觉得传承非遗本身就是我的责任,没有相关帮助也应该坚持做下去。但毕竟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我也参加了许多部门组织的文化活动,比如太原市非遗中心举办的非遗传承的讲解和教学、大漆的专项教学、非遗作品展览等,还有山西省工艺美术馆给予的扶持资金也会很快到位。

优惠政策和支持的帮助可以说涉及到方方面面,就参加的各类文化活动而言,让我意识到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涵,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坚持传承非遗的决心,并从多种其他类别的非遗手工艺中学习到了精湛的技艺,对我的艺术审美和制作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到了很多系统的文化知识,丰富了自己的底蕴,在给顾客介绍非遗时能更加详细和准确,而大漆的专项教学更是弥补了我长期以来自学中忽略的许多技巧,让我在非遗技艺方面更上一层楼。在参展方面,我的获奖作品都在太原市美术馆免费展览,提升自我品牌价值的同时宣扬了非遗文化,让更多的老百姓能体会到大漆的魅力。
三晋都市报:
最近中国文化部制定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我省的文化部门也都积极学习并响应,作为非遗大师与工作者,您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用好国家政策,做好振兴传统文化的工作呢?
郭喜梅:
我个人认为从非遗工作者的角度讲,首先要积极响应国家与各级政府的号召和工作安排,多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和教学会议,提升自我的艺术品味和文化底蕴,切合时代潮流进步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其次是要从自我做起,树立并坚定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对各类西方文化的冲击要有清晰的头脑去审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需求创新文化产品,提高传统文化的竞争力;然后是要在日常的销售和讲解中,更加详细、全面、深度地为老百姓宣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内涵,口口相传,将自我宣传力度做到最大化;最后是要不忘初心,沉下心来磨练自己的非遗手艺,将文化产品做精、做细、做好,不浮躁、不急功近利、不过于追求经济回报,以传承为最高目的。
太原传统漆器精品












本专栏由三晋都市报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办

策划:王俊宝 张建民 苏英

执行:王俊宝 张建明 马子申 成燕 苏英 苗馨 张永平 张劲松

热线:13994284418

13753680439

邮箱:fywhksj@sina.com

本期编辑:马子申
非遗文化看三晋

一次次生动的非遗游学  一回回深刻的文化洗礼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哦!
非遗文化看三晋微信公众号由三晋都市报文化产业事业部主办,致力于宣传推广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欢迎大家关注。交流热线:13994284418,微信号:sjdsbjszk
注:本公众号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谢谢。


    关注 非遗文化看三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郭喜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