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人的答非所问者为啥辣么笨?

 

这样的错,纠正起来特别难。...



图片源自网络,深谢!



3月11日,朱老师提供了试听郑大工商管理班的机会,有幸听了半天。

主题是“企业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

下半场,老师讲到了一个案例,是郑简公与子产的一段对话:

喝酒不能尽兴,钟鼓不能鸣响,这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得安宁,朝廷得不到治理,对诸侯的外交达不成目的,这是你的责任。你别干涉我寻欢作乐,我也不干涉你治理国政。

从此之后,子产专心治理郑国,城门不需要关闭,国内没有盗贼,路旁没有挨饿的人。

让学员用郑州话给大家念一遍。

老师让大家主动请樱,结果学员都比较矜持,无人请战,老师只好点将,点到了一位女学员,看样子是一位老板,至少也是一位高管。

这位女学员坐得离我比较近,课下交流时,她用的是地道的郑州话

然而,当她站起来念时,大家却听到了普通话。

其间不断有学员提醒她用郑州话,但她还是坚持用普通话念完了全部对话。

结果,另一位男学员自告奋勇,又用郑州话念了一遍。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老师说得非常清楚,用郑州话念,而且说了不止一遍,但她还是坚持用普通话念了。

老师明明要的是“A”,学员也有,而且看上去很容易给到老师。可它却给了“B”,类似情况,现实中几乎无处不在。

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客商之间、师生之间……答非所问的情况,多到了让我们几乎忽略了它的存在。

不知有多少事儿被它耽误,不知有多少关系被它破坏,不知有多少仇恨被它制造……

但把它当回事儿的人,并不多。

亲,您把它当回事了吗?

问题出哪儿了?

答非所问的原因,通常有6个:

1、情绪紧张

绝大多数人都有过情绪紧张的经历。

回想一下,一旦情绪紧张,我们是不是大脑空白、语无伦次、不知所云……不知说啥才好,说完了还不知自己说的啥,常常把别人也整懵了。

特别是当众讲话时,更容易紧张。

即使是很多地位很高的人,也并不擅长当众讲话,一旦在众目睽睽之下讲话,就懵掉了。

2、习惯顽固

很多中国人有个毛病,您注意到了吗?

对,就是不听话。

地位越高的人,越不听话,越自以为是。这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习惯就如同电脑程序,一旦养成习惯,就如同程序设计完成,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程序里“运行”,“千击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在一些河南老乡的心里,私下交流说方言,正式沟通用京腔,已是一种坚固的习惯。

当那位学员从座位上站起来时,或许习惯的程序就自动运行,她就可能不由自主地讲起了普通话。但她自己都未必感觉得到。

很多人都有类似习惯。

习惯的力量之大,超出很多人的想像。当这些习惯让我们犯错时,即使错得很离谱,我们自己都不一定觉察得到。

这样的错,纠正起来特别难。

3、要求不严

日常沟通中,当我们对别人提出要求时,强度是有很大差异的:

一种是非做不可,不做后果很严重,而且“果报”立现。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即使不情愿,也会做。

一种是做了更好,不做也没有直接损失。虽然可能有间接损失,但对当事人的影响很小。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会随心所欲,想做了就做,不想就不做。

就像酒驾,入刑前,酒后开车司空见惯,入刑后,虽仍有人心存侥幸,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人大幅增加,酒后驾车现象大幅降低。

原因很简单,要求严格程度不同了。

4、没有听懂

还有不少答非所问的情况,是那个回答问题的人,没有弄明白问题到底是什么。就像学生考试,没有弄明白题意或把题意理解错了,即使按自己的理解,答案是对的,但并不符合问题的本意,其实还是错的。



5、故意打岔

前面四种情况都是无意的,可以理解。但明明知道应该回答什么、怎么回答,却“王顾左右而言他”,有故意捣乱之嫌。

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的本能反应就是气愤、厌恶,就像佛家所说的“起了嗔心”,若手上有些权力,还可能给答非所问者一些颜色瞅瞅。

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但是结果呢,往往可能事与愿违,甚至会变得更糟。

比较科学的作法,是反思和询问,弄清楚他故意打岔的原因,对症下药,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处罚。

而且多数情况下,对方答非所问的“病根儿”,往往在那问话的人身上。处罚对方,其实是打错了板子。

6、不懂装懂

很多人都干过这事儿。

上学时,老师课堂提问,不会回答时,很多人都会乱说一通,企图蒙混过关。敢说你没干过?

其实很正常,我等凡夫,总是要些面子滴嘛。

不过也这很危险,遇上较真的人,当场揭穿你,甚至再免费赠送一顿讥讽……可怜的面子啊。

7、心不在焉

有时候回答问题的人,由于各种原因,会走神儿,人在这儿,但心不知飞哪儿了。可能压根就没有听清楚或听明白问题是啥,又不想问,就稀里糊涂地回答了,自然难免犯错。

就像在课堂上作梦的学生,突然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他的心还在周公那儿呢,怎么可能把问题答好?

无论神马原因,答非所问的回答,最终都损人不利己,有时甚至伤害极大。一个错误的回答,不仅影响效率与个人形象,还可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

不可不慎!

但面对这种情况,还不能乱来,得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处理。一旦“一刀切”地简单处理,结果往往可能事与愿违。

那怎么办呢?

下回分解。

温故知新:

1、说服人真不难,用好10原则就行(亲,您中了几条?)

2、谁能看懂这短信?(这毛病人人有,你有吗?)

3、你微信头像真丑,有人告诉你吗?

4、一览无余无障碍——“沟通14大障碍”全集

5、素不相识,他竟对她挥刀相向……

6、熊孩子“不长记性”?这5招一用就灵

7、能说服任何人的10大原则(值得珍藏)!(二)

8、有您吗?对沟通的理解,好象多数人都错了!

9、谁来帮帮这个悲摧好男人?——关于【精准沟通】的沟通

10、你犯“沟通天条”了吗?(偷偷告诉你:人人都在犯!


    关注 精准幽默沟通教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