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点丨从“兰花”变成“蒲公英”

 

吹呀吹呀我的骄傲放纵...

勇敢坚韧 借风助
蒲公英坚强无畏,由一颗种子长成,再飘向远方继续生根发芽,周而复始,营造出属于蒲公英的灿烂。
张首席:希望每个人都是蒲公英
几天前,财经作者郝亚洲在其主动创建的微信公众号“海尔路1号转型笔记”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文中详细描述了张首席在听完创客们的分享后所做的简短的发言:

“海尔的颠覆有两层意思:对人来说,从员工颠覆成为创客。对组织来讲,从原来做企业的体系颠覆成为平台。要做到这两点,则依赖于每个人拼搏的精神。美国的心理学家把人分为两类。一类叫做蒲公英型,一类叫做兰花型。

兰花对条件的要求很高,水份和气候都要合适。传统企业的项目就是兰花,审批一个项目就要给资金、给人员、给地方。如果条件都具备了,这样的兰花可能开得会很灿烂,但也会衰落。不管怎么讲,兰花是没有生命力的。

蒲公英则是随风飘逝,会飘向任何一个角落,不管水份和土壤怎样,它都能存活。我希望每个人都像蒲公英一样,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生存下去。如果条件不够好,自己就要努力。更重要的是,自己成为了蒲公英,还应该培养出更多的蒲公英。每一个蒲公英的种子,就是一个新的节点。

比如我们的微店体系,它就是无中生有,继而产生更多微店,连接了更多用户。所以,网络体系说到家就是网络价值,网络价值就是网络节点。”
再坚强也需要生态
作者在引用完张首席的发言后评价道:关于蒲公英和兰花的思辨很有意思。蒲公英的生命力顽强,对环境的依赖不高,但这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什么都不做。传统的企业体系是一台精密的机器,部件之间彼此咬合程度高,但企业家关上门也是可以制造出这台机器的。平台看似是一个野蛮生长的环境,但是这个环境本身的搭建则高度复杂。就好像之前有人在芝加哥做过的实验,如果你拆了一座楼,是完全可以还原的。但如果你毁了一个原生态的森林,则无论如何是无法还原的。这是因为生态本身是可以自我动态调节的,这个“动态”你又如何模拟呢?蒲公英并非孤立的个体,它是生态中的一个部分,起码其种子的传播是需要借助风力的。对于组织而言,“风力”是由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交互产生的,组织如果不变成平台,不把包裹在“人”周围的那一堵堵墙拆掉的话,“风力”也就不存在了。

兰花和蒲公英是个经典的比喻,尤其对于转型中的组织而言。它们就好像一个人拥有的两种特质,在特定的环境激发下,呈现不同的结果。转型转的是什么?就是对人的塑造机制。而机制,则是海尔转型命脉的行业主们的单。

当前阶段,行业主的单仍聚焦三个方向:引领的单、引爆的小微、新冒出的小微。行业主是否咬住自己的单同样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否明确到每个小微具体的引领目标是什么;其次,是否有小微来抢引领的目标;第三,抢了引领目标的小微现在是否引爆。而机制是驱动这三个方面能否落地的基础。因此,聚焦行业主的单,就是要落到驱动机制上,驱动所有小微由不匹配到匹配,匹配再到换道引领。

总之,海尔从企业到平台的转型,就是要把员工从“兰花”变成“蒲公英”,当然还不仅仅是员工,而是适用于海尔平台上的三类人:行业主、小微主与创客。


    关注 海尔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