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电影们(下):电影的成色及烂片的意义

 

何以解忧,可观烂片。...



我对烂片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而且电影看多了,就会越来越擅于从不同的类型片中得到乐趣。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世界本源。再漂亮的风景,久了也会腻,尤其作为评论者,各种片子中的素材都是独特的。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过程——通过观看及评论,可以最大程度地接近故事及其创造者。


《大海啸》光看海报,觉得如何?
一部电影的好坏,最重要的就是剧本。这是骨架。上篇推送中我嘲讽过《沙子怪物》和《大海啸》只有一两个场景,但并不是说场景少就做不出好电影来。《十二怒汉》、《控方证人》这类经典电影场景都很稀少,但是故事的起承转合却极为精彩,这就是剧本的力量。

拿中国电影来说,去年的《大圣归来》和今年的《大鱼海棠》在画面特效方面都属质佳,情怀更是来得爆棚。但是很不幸故事苍白情节生硬,所以在我看来都算是糟糕的电影;另外,从拍出《活着》也拍出《三枪》的张艺谋导演、拍出《霸王别姬》也拍出《道士下山》的陈凯歌导演的成功及失败经历中,我们也能看到,没有好剧本,多优秀的导演、多满的情怀、多大的投资、多实力派的演员也是白搭。

你能说个这画面不好吗?

你能说这位演员没扮相没演技吗?


导演对电影的影响不言而喻,这是灵魂。电影通常都会有非常明显的导演个人特色的烙印。他向电影吹了一口气,电影就按照他希望的样子活了起来。但并不是每个导演胸中都有丘壑,或者都有能力掌控整个故事,于是不同的电影就呈现出我们现在看到的不同样子。

正面例子见宁浩。他从《疯狂的石头》那样的小成本电影开始,一步步走来,每部作品都扎实而特色鲜明;反面例子见陆川。《寻枪》和《可可西里》还算是好的,《南京!南京!》已经初见大而洞空的端倪,到了《九层妖塔》,这么好的大IP,被他折腾得惨不忍睹,观众批评他,他还不乐意。在“跳出故事讲大道理”和“总有刁民要害朕”这两点上,陆川大有超越陈凯歌导演之势。

陆川导演向你投来死亡之瞪
演员是故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这是血肉。好演员和差演员对电影的影响自然不用多说。我比较叹息的是,在中国,十几年前,大家还在为刘德华是偶像派还是实力派、章子怡和周迅谁更会塑造人物而吵个不休,转眼间,小鲜肉们已经大行其道了。女的脸上僵硬得做不出表情,男的像女的。然后统一的特征是:没演技。《老炮儿》算是这两年国产电影里的佳作,但是李易峰的表演简直令人无语。在一部京味如此浓郁的片子中讲出那样的口音,他是六爷半路从南方拣来的儿子吗?

在这个问题上,中西电影其实都一样。只不过“西方”电影数量太多,我们在影院看到的是较好的那部分。这个月里看过的外国烂片中,也抓到一堆毫无演技的演员们。他们在那里卖力地尖叫,无辜地瞪着大眼睛,以扭曲的表情表达恐惧和愤怒,但是情绪却完全是断裂的。因为过于做作,所以显得特别搞笑,好像一边表演一边在琢磨:镜头来了镜头来了,赶紧说台词,下句是什么来着?待会盒饭能加鸡腿吗?



《加尔姆战争》里的狗狗说:是在说我们剧组咩?
至于服装、道具、布景、以及复杂而漫长的后期制作,它们都是电影品质的保障。它们和前边的的诸多要素一起,决定了作品的最终水准。
烂片这么多,可见拍电影是件多么难的事。好剧本从来都不可多得,好演员一向价值不菲或可遇而不可求,加上导演的经验、天赋因人而异,以及化妆、灯光、布景、后期、特效、以及……预算。电影是个复杂的工业,一番操作下来,并不能保证每个成品都是精品。

另一方面,观众的口味其实是非常高的。尤其近几十年来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传播渠道的便利,使得观众对那些精品、大制作的故事习以为常。但是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好莱坞、奥斯卡、IMDB-TOP250,世界范围内还有很多平凡的电影,更有很多烂片:各种匪夷所思的糟烂故事,各种狗血的主角、渣到五毛的特效。它们甚至排不进院线,却能通过互联网进入我们的视野。在电影的世界里,这才是故事本来的样子。

《大海啸》中的狗狗:妈妈快看我上电视啦!
同时,创造是最难的。我曾经有几年写过一些小说,那真是艰苦的岁月,即使用出浑身懈数,写出来的可能也仍然是些没多少吸引力的故事。不过我的朋友告诉我:做不了一流的,做二流、三流、末流也是有意义的,因为文学这座大厦本来就需要各流的支撑(大意如此)。

我觉得段话非常有道理,拍电影也是如此吧。大多数人都要经历失败,才能接近成功。也许通过几部平庸电影的磨炼,导演才会拍出真正优秀的片子。即使最终都不能做到很好,那也得有颗平常心,因为除了自身努力,每个人能够达到的成就高度还受限于天赋、运气等影响,最后取得瞩目成就的实属少数。即使不能跑第一,但路却还是要走的。

重要的是,再糟糕的创造也永远好过无所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行业内认真工作的人都有资格得到致敬。



再有,也不是说烂片就一无是处。比起那些能让你沉浸的、有强烈共鸣的精彩电影,烂片有时候因为它的不可思议、剑走偏锋,反而让人有一种上帝视角的优越感。人们在取笑着演员、故事和背后笨手笨脚的导演的同时,也会对导演编剧们有一种“兄弟,虽然你把事情搞砸了,但是每个人都会有尴尬时刻啊”的微妙认同感。

因为比起那些封王争后的大制作,毕竟还是这些古怪的烂摊子和拙于应对的各种状况,才更像我们的真实体验。生活的剧本里,挥斥方遒的大导演和焦头烂额的小草根,你觉得自己会是哪个?

哈哈。

迎分享和转发,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果您习惯规律性阅读,请订阅本公众号。


    关注 燃烧的远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