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 这个澳洲的校长 今天把中国教育的毛病说透了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本文转自家长频道,ID:cdjzpd
ID | cdjzpd
文 | 彭彭爸


一个千古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同样适用于教育之问。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今天(3月30日)上午,来自澳大利亚黑利伯瑞学校的副校长杜瓦尔博士,分享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看法:中西两种教育体系,就有两种教育方式。但两者的本质目标都是“人的教育”。“你教给学生的知识会很快过时,但如果教给他获取知识的能力,则对他一生有益。”

杜瓦尔博士是在今天成都的一次论坛上,说出这番话的。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位国际学校校长、国际教育学者们,参加了这个规格颇高的2017中国·西部国际高中教育发展论坛,是由成都树德中学主办,成都华樱出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树德中学国际部承办,四川省中学校长协会、成都市教育学会给与了大力支持。

而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上海、重庆、浙江、辽宁、河南、贵州、云南等多所知名学校的100多位校长、学者和老师们,在论坛上分享和感受了国际教育的先进理念。

作为东道主的树德中学校长陈东永,也在演讲中认为,教育的最高价值,在于建设永远的心灵。两位教育大咖的观点如出一辙,引起来自美国、英国,以及浙江、云南、重庆等地100多位国际学校校长和老师的共鸣。
01
杜瓦尔:中西两种体系 差别还是蛮大的

杜瓦尔博士是澳洲黑利伯瑞学校副校长,13年前,正是他把澳洲的高中课程VCE,引进到树德中学,并见证了中西两种教育体系下,师生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在他看来,两种体系,差别很大。但最终应该都指向于“人的教育”。
澳大利亚黑利伯瑞学校副校长杜瓦尔博士

“中国的教育集中在课堂上,大班授课很普遍。这要求老师专注于讲授知识,学生结束一天学习后回家进行复习,老师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知识的程度。最终的评估方式,是学期或者期末考试、中考或者高考。”

而在西方国家,教育专注于“个人”,这使得小班教育成为可能。西方的教育者认为,传授知识固然有价值,但不应该成为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他们甚至认为,在高速变化的世界中,知识也会发生变化,或者迅速地过时,过于依靠知识,不会帮助学生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过上充实高效的生活。

杜瓦尔在演讲中,举了一个亲身的例子。他说:多年前,他在中国旅行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地理老师。“这位长者告诉我,20世纪20年代,他小时候的第一堂地理课,他的地理老师在黑板上写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他和他的同学带着这一认知毕业了,之后他成为了一名地理老师。当他上第一节课时,他在黑板上写道:中国的首都是南京,因为当时的政府把首都搬到了南京。所以,带着‘中国的首都是南京’这种认知,他的学生也毕业了。然而,历史仍然在变,不久后,他在黑板上写到:中国的首都是重庆。带着这样认知的一批学生也毕业了。几年后,他又在黑板上写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这位地理老师告诉我这个故事后,感慨地说:他花了太多的时间,传递给了学生们错误的知识,今后如果在学生需要时,我教会他们寻找这些知识的方法,而不是让他们学习一些容易过时的东西,那肯定对他们更有帮助。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们成为终生学习者。”
02
西方的老师   会教授学生这六个问题
杜瓦尔博士演讲

其实,杜瓦尔博士讲到的这个故事,在中国有一个俗语可以概括,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在校园里实施起来,却非常难。因为更多的家长,看重的是眼前那条“活奔乱跳的鱼”,他们似乎并不需要那张渔网。

杜瓦尔说,现在在澳洲,老师的目标就是创造终生学习者,他们知道怎样获取知识,也知道怎样用知识解决问题。

细化下来,澳大利亚老师的这个目标,就要求学生们做到以下几点:

1.找出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什么样的知识是有用的。

2.提出能指导研究的问题。

3.在这个领域能够找出可靠的知识来源。比如教科书、百度全书、网络、学术论文等。

4.判断知识的可信度。

5.运用知识。

6.评估整个过程。

杜瓦尔说:你可以看到,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授学生知识,而是教给他们可以在真实情况中,运用到的技巧和行为。

“当然这个过程也可以运用到不同的领域。比如数学,数学原理用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他们不再是抽象的知识传授了,数学老师的目标不是教数学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同样,科学也是专注于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实验,来发现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科学原理。”

说到中英文的语言教学,中外的教学体系截然不同。“不管是中文还是英语,当然首先要教授基础的技能,运用语法与词汇,用句子和段落交流。但是在高中,课程已经转向,应该教授学生如何用不同形式的交流,来达到不同的目的。比如知识告知、经历分享或者说服技巧,学生要知道评估交流的内容,这就是我们说的批判思维。”

例如一些东西出现在网络、报纸或者领导人的演讲里,甚至是教科书中,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正确的,就应该被相信。学生应该用他们的经验和原则,去查证这些东西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那就意味着他们必须获得查证的能力,我们相信,自我发现知识和批判的方法,是成为终生学习者的基础,只有成为终生学习者,下一代才能面对快速改变的世界带来的挑战。



树德中学国际部的课堂

“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把终生学习的技能,传授给学生?这跟知识教学完全不同。知识可以从讲座或者教科书里学到,但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想一想,骑自行车的技能是如何教给孩子的?”杜瓦尔说:我的经验跟大家差不多。我父亲扶着自行车,把我放在车座上,他站在后面,稳稳的把住,然后告诉我怎么一边蹬车,一边转动车龙头,如果我做错了,他就纠正我。过一会儿他就放手了,看着我试探性地在院子里骑车,每次我骑车经过他的时候,他会给我一些指导和鼓励。

这就是西方的教学方法。老师提供一个安全、有架构的环境,展示一项活动怎样完成。然后让学生来实践,然后在教室里巡视,支持学生并给出最直接的反馈,练习加上反馈,当然前提是班级规模要小。对学生的评估,既针对所学的知识也是基于他们的能力,至少有一半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正式考试所占的比例小于50%。
03
陈东永:教育的最高价值 是建设永远的心灵



树德中学校长陈东永

如果说杜瓦尔的演讲,让与会的老师和专家们受到了很多启发,树德中学校长陈东永的演讲,也让大家再次关注到:教育的最高价值,到底是什么?

陈东永在演讲中说: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建设永远的心灵。国际课程和国内课程不能只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体系,因为它们的目标都是指向于人的培养,所以,它们应该有融合,有统整,更应该有对话,并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启迪。

“中国的高中,主体还是应试,有知识教学异化的通病,这种异化现象,是因为知识教学的教育哲学,排除了学生本真的心灵,而将其变成知识流水线上的物化对象。由于对知识传授过度崇拜和片面理解,让知识传授控制了老师们的整个教学过程。”

“人生的行走,首先应该有心灵上的准备。其次才是眼光、才能、智慧的问题。”陈东永认为:人的生存包括事实世界和意义世界两个维度。人是寻求意义的生物,人的一生,当你面临困难、挫折、平淡或者荣耀,你怎么走过?“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但几年后又怎样呢?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些都会投射到每个人身上。当各种文明、环境与自然发生冲突,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去参与国与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在陈东永校长看来,教育者所有的努力和探索,都是旨在培养出我们期待的“那个人”,除了具有生命、心理、生理上的合格属性,我们更希望看到非凡的思想、智慧和灵魂在教育过程中孕育而成。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关注 当代教育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