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一间普通教室如何装下整个世界!

 

如果要给近两年来的全球教育界评选年度热词,“课程融合”一定榜上有名。从风靡全球的STEAM课程、IB课程,...

如果要给近两年来的全球教育界评选年度热词,“课程融合”一定榜上有名。从风靡全球的STEAM课程、IB课程,到我国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倡导“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融合热潮扑面而来,无人能置身事外。
现场座无虚席


7月27日,第11届“新经典”大讲坛开幕第一天的关键词也是“课程融合”:“全课程”的策划与实施、一只“虫”的全科之旅,诞生在普通教室里的项目课程,融合课程下如何进行评价——

在民间,在本土,居然已经有了这么多“课程融合”的尝试者、先行者,有了这么多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和创意方案,更重要的是,创造了这么令人向往的教育生活。
特邀主持


图注:李秀伟致开幕词。表示“无论是远客还是近邻,无论是旧知还是新朋,‘新经典’大讲坛热情欢迎它的每一位朋友”!
演讲嘉宾


李振村:当代教育家杂志社总编辑,“全课程”上海研究中心主任

演讲主题:《“全课程”的理论背景与框架结构》

在千人会场上大放摇篮曲,你见过吗?原来,这是为了从体验入手、从热认知入手,让参会的老师们通过音乐、影像的体验,唤起遥远的感知:在你还是小宝宝时,你是听懂妈妈催你入睡的歌词,还是从整体上感受到歌曲传递的音乐之美和妈妈之爱呢?

答案是肯定的,当我们还在不识谱、不认字,甚至不会说话的婴儿时期,就一定要在妈妈的歌声中才能入睡,这不是理性理解,这是整体感知。
图注:你是先看到大F还是小F?
图注:这是一个圆,还是几条线段?是不是总想把它补完整?


还有反例:为什么孩子抄写了大量词语,背诵了大量美文,但是却依然不具备阅读、写作等整体的综合的语文素养?

一个人类认知的普遍规律呼之欲出,那就是:整体优先原则。

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整体并非部分简单相加。——这也是“全课程”和课程融合一项重要的科学依据。
现场专注的听讲


“全课程”是以国家课标为引领,以跨学科整合为基本策略,以项目学习为抓手,覆盖学校全部生活的综合性课程改革。

“全”在结构上:主题引领,跨学科整合,大单元体系。

“全”在内容上:摆脱碎片化,从一年级开始,使用的都是完整的儿歌,完整的绘本,连识字也要从整体起步,比如资源识字、随文识字。

“全”在方法上:儿童具有敏锐的感知力,薄弱的解释力,孩子的成长一定是从感性出发逐步过渡到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统一,所以,要有仪式感、故事圈、情境场,要有让孩子能用整个身体来学习的教育戏剧。

——归结到一点:全课程之“全”,绝不是学科的简单叠加和拼盘,而是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课程结构的开放性,课程内容的生成性,学习方式的适应性,令学习结果可以有无限可能。
就像全课程的图标一样:既像一本本叠放的书,又是一个个参差多态的人,人在一起,书在一起,人书在一起,互相成全,全人教育就发生了!
常丽华:“全课程”核心专家、全国名师,被誉为中国的“雷夫”,首次在公办体制内探索包班教学,倡导完整教室生活,开创课改新形态。

演讲主题:《小学高段“全课程”的策划与实施》

不知不觉,“全课程”5岁了,常老师带的“小蚂蚁”班也过完了四年级。儿歌绘本不再是主流,如何在高段实施“全课程”,让孩子从浪漫走向新的高度呢?

常丽华老师带来了“大西游”课程和“大唐课程”,也指明了全课程高段的方向:学科独立、内部融合。

“大西游”课程之“大”,体现在不再局限于对内容的理解:有几个妖怪,有哪些故事?而是把名著《西游记》当做“语文”来学习:聚焦读写能力、聚焦切己理解、聚焦多种表达。原著共读、故事山,为主人公写小传,一起捏塑人偶,制作手工,编排戏剧……课程实施步骤、操作过程、评价机制都在其中了。

“大唐课程”则聚焦解决问题的能力,涵盖大唐历史、文化、诗词等,囊括了阅读、文本细读、电影欣赏、写作、戏剧、游学等多种方式。孩子们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游学的认真劲甚至感动了博物馆资深讲解员郭罗和马杰,两人千里迢迢从陕西赶到北京,把“大唐”带进了小学课堂。就像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所有中国人的符号,孩子们有此真切地触摸到:我是大唐人的后代,我生活在大唐的土地上。

常丽华老师虽然是“全课程”核心专家,但同时也是一位没有特级教师等官方荣誉的一线教师,用哑哑的声音,讲述着平常的日子:与孩子的对话,孩子的作文、作品……
    全人教育,给予教师不一样的教育生活


她和小蚂蚁们从真正意义上诠释了什么是“全课程”,什么是全人教育,如她所说:就像古老的人们围着篝火,我们和孩子一起,围绕着知识,创造我们的共同生活。

 
周其星: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阅读教师、融合课程设计师

演讲主题:《一只“虫”的全科之旅》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做不了太大的事情。”周其星老师的困惑是大家共有的,那么,先实现一个“小目标”喽:从一只“虫”开始。

当教育真正实现了课程的融合,一个字就变成了一条绳子,绳子的那端或许拴着一头大牛,大牛的身后或许还有小牛、羊、猪……比如,当“虫”批上了人文的外衣,就可以变成一个文化符号,变成阅读中的一本书籍,写作中的一个主角,诗歌中的某种意蕴;当它与美育牵了手,就成了画笔中的生灵,音乐中的欢快,运动中的乐趣,形体中的柔韧;当带着数理的眼光去探寻与发现,它又可以幻变成触目可及的风景,养育与观察的小宠,身体各项数据的指标……

一字开繁花,每个字都有了可以与其他学科、与生活万象相整合的可能,也都走上了与声音世界、意义世界、物质世界、人文世界、科学经济世界等等相融合的轨道。虫,不再是一只普通的生物,而是可以无限延伸扩展的学科内容;树,也不仅仅是一棵树木,而是要引领学生借助树木来认识树林。

“你和孩子站立的位置就是教室的中心,你和孩子行走的路途,就是教室的半径,你们目光探寻的领域,就是整个的世界”。相信,这就是周老师一只“虫”给予我们最富意义的启示。
项阳:深圳市福民小学校长,著名特级教师,“全课程”专家

演讲主题:《基于“全课程”的评价探索》

 在教室里养猪?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可在深圳市福民小学,这不是什么稀奇事,小猪平时就养在教室里,晚上则由孩子们带回家抚养。看起来这似乎与“全课程”评价没什么关联。可该校的项阳校长认为,让孩子阅读生活、感悟生命是评价,学会创作、发展想象力也是评价;懂得欣赏、切身尝试是评价,实操体验、触碰梦想也是评价。这样的评价过程,其立足点就是关爱生命,呵护成长。

“全课程”的实施与推广时来已久,但其评价标准却一直未能应时而生。抱着“与其等待不如创造存在”的信念,项校长进行了以上大胆的尝试,将断层式评价引入“全课程”的评价理念当中,并将评价的标准直接指向继续、指向研究、指向呵护、指向未来。

在项校长的理念中,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推崇,那就是无论评价体系如何设置,评价内容如何更新,人始终都是站在教育的最前沿,标准是外衣,学生才是那个立在发展最中间的核心。正如李秀伟老师点评所说的那样:“姿态的柔软比标准的正确更重要,目中有人比目中有标准更重要,境界的高远也远比目标本身更重要。”
李虹霞:著名特级教师,任职于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小学语文统合教学法”和“幸福教室”创建者。

演讲主题:《诞生在一间教室里的项目统整课程》

李虹霞老师已经是第11次参加“新经典”了。从一名参会老师,到会议的志愿者,到今天的演讲嘉宾,她最生动地诠释了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间教室的大小由谁来决定?一间教室的价值怎样来体现?

即便只拿到了学校最小的一间教室,即便每周只有4小时的语文时间,即便晨诵、午练、书法,甚至阅读课都不是自己的,也依然要通过融合美术课、音乐课,来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生动的教室生活,这就是一名小学老师的韧性。

于是,孩子们在“我爱我家”的项目课程中,做剪贴报识字,朗读和创作家主题的诗歌,绘制家的空间图,最后由爱小家升华到爱班级、学校这个大家;在“韵律的盛宴”项目课程中,在语言的韵律、音乐的韵律、舞蹈的韵律中找到成长的韵律,发现三者的关系;在“一年级再见”项目课程中,用漫画、文字、照片、音像回顾一年的美好,也指向了能力的评价。
真羡慕这样的幸福教室


最后,李老师播放了孩子们合唱时的影像。你能从孩子的眼神里读到对生命的敬畏,从他的动作里感受到生命的柔软,从他们童声的歌唱中感受到什么叫天籁。

所以,“新经典”让我们发现了什么?原来最打动我们心灵的,永远都是孩子的成长,都是鲜活的教育生活。为了策略和方法,我们会举起手机把PPT拍下来,但只有在读到孩子童言无忌的作文时,我们才会开怀大笑;只有在听到那一个个教育故事时,我们才会热泪盈眶。

这份感动,是“新经典”希望能带给老师们的,最重要的礼物。
“全课程”TED演讲
                                第一个进入主课堂的融合课程

第一个拥有系统教材的融合课程

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小学融合课程热

2012年4月,当代教育家杂志社、当代教育家研究院在全国首次提出了小学“全课程”概念,如今,“全课程”的实验校已经在全国开花结果。最后,五位来自“全课程”实验校的校长、老师分享了各自的成果。这或许就是“全课程”的魅力所在:因为课程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每一所学校的“全课程”都是各有特色,丰富多彩。
冯璐


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副校长

演讲主题:《用“全课程”构建焕然一新的校园生活》
王剑平


青岛立新小学校长,“全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者

带领学校从空间改革到课程改造,营造出了一个开放、民主、自由的教育生态场,开辟了“立新”特色。

演讲主题:《立新园,新在哪里》
赵淑亮


山东省济南市爱都小学,“全课程”包班教师,

长期研究“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

演讲主题:《从“百日活动”到“百日课程”》
代永


河南开封求实国际学校教学校长,长期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学是生活的升华。

演讲主题:《用春天链接儿童与世界》
吴雨潞


湖南师范大学培训部特聘专家,现任博才拓维学校教学副校长

演讲主题:《用“全课程”改变教师的生命状态》
现场,这样“边听边想边看”的画面不胜枚举
“老师,您别走啊,还想听您讲会”

明天,教育戏剧日的精彩还将继续播放,敬请关注!


    关注 当代教育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