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不等于建模

 

工作中经常会被问,某某问题你通过什么工具、什么模型解决。似乎,所有管理问题都能通过建模来解决,如果是这样,管...



线上分享,线下圈子,尽在微信:EMBACLUB

===================================

工作中经常会被问,某某问题你通过什么工具、什么模型解决。似乎,所有管理问题都能通过建模来解决,如果是这样,管理也太简单、太机械了,忽略了管理者的智慧。

不可否认,建模对于寻找问题的解决出路是有重要意义的,有助于我们把反复错杂的问题简单化,而找到解决思路。比如,在理解和划分各区域市场格局的时候,如果通过选取合适的指标、建立一个二维模型,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找到适合自己公司的竞争领域。或者在确定产品组合时,通过建模,可以确定公司各产品在公司利润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分配资源。

但是,对于有些问题建模是无法给出正确、准确答案。比如,确定企业的增长速度时,就会发现如果屈从于行业增速或者某个复杂模型,是难以给出究竟是20%合理、还是30%合理。

事实上,市场上那些超常规发展的企业,其发展速度往往不是根据模型计算的数值确定,而是企业家的智慧和直觉。当然这也可以被理解为,企业家在身经百战中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己的模型,如果是这样,这个模型也一定是化定性为定量,而不是通过定量化定量。再比如说,管理者们经常为如何确定业务人员的业绩目标而烦恼。如果单纯按相同增长率确定目标,做相对贫困地区、潜力有限、增长有限业务的人员看上去比较吃亏。但如果单纯照顾地区差异、潜力差异,似乎会助涨业务人员不思进取、鞭打快牛的不利局面。每年底,管理者们就开始头疼,幻想如果通过模型解决分配任务的难题。客观地说,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即便实现了,要么代价远远超过产出,要么陷入数据增论的怪圈。对于这些问题,优秀的管理者会通过自己的管理艺术和人格魅力而轻易解决。

所以,我们常说,管理是三分科学,七分艺术。

(文:王敏,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


    关注 MBA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