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童读书日,让我们再聊聊原创童书那些事

 

4月2日是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生日,也是国际儿童读书日。既然如此,就来专门花一点点时间聊些跟童书紧密相关的闲话。...





比起刚刚过去的愚人节,对于孩子们来说,今天或许是个更值得被记住的日子——4月2日是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生日,也是国际儿童读书日。既然如此,就来专门花一点点时间聊些跟童书紧密相关的闲话。

首先是,经好心人通知,我才知道之前写的那篇有关童书xian令的文章被河蟹了。

sigh,悄悄地,你竟离开我……还没看过的「瞳路人」,请回复「原创」,即可低调阅读。

其次,最近发生了些有关本土原创童书的口舌之争,因事设一些同行、亲友、师长,我就不在此具体展开。只是这其中所反映出来的些许戾气,教人讨厌。

为何说是戾气?

若为批评,大可有理有据、就事论事。听批评的人当然要虚怀若谷,可提意见的人一旦咄咄逼人、尖酸刻薄,再怎么占理也显得格局很小,是为戾气。

若为讨论,就须得明白,讨论不是吵架,更不是时下流行的撕*。建设性的讨论方可见真心、立根本,更可让你如此关心的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什么,你说你压根儿就不是出于关爱之心,就为了揭短、戳穿甚至是打击来的,那么谢谢,这几个词大可等价于“就为吵架”。亦为戾气。

说完戾气,现在来说说为什么这样的戾气很讨厌。

作为读者,对本土原创作品爱之深、责之切,情有可原,完全可以理解。爱之深,谁不愿意多读到一些没有隔膜、从文化根源上就和自己更亲近的东西;责之切,拳拳期望没法在作品中得到映照,还发现作品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自然期望越大,失望更大。

作为作品的制作者,无论是创作人还是编辑,既以创作为生、靠作品说话,便断没有立场去要求受众:看在“我是个新人/我的功底还不够扎实/我我还需要历练”的份儿上,请不要拿那么苛刻的标准来对待我。都是正规出版,都是上市发行,那便得接受市场也接受读者火辣辣的检验。

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入行尚浅的编辑,我依然想替中国本土原创作者,尤其是儿童书的本土原创作者说几句话:

自从加入到这个行业以来,一直在遇见于这个领域笔耕不辍的作者,他们或年轻,或年长,或初出茅庐,或德高望重。应该说,那些真正在不断推出作品、且能做到“出一本是一本”的人虽不算多,却也一直都在,从未缺席。他们往往过着低调而简单的生活。因拙于表达,在诸如此类的口舌之争里面,大家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便看到了也从来显不出什么伶牙俐齿的样子。

如果同这样的人工作过一两回,你更会发现,那种日子犹如禅定:不问过往,不追前程,更多的是将极大的时间精力集中在手头的那点活计上,如何把活做好完成是他们最关注的事。

但同时,这并非不代表他们不敏感。有时候,他们比谁都更在乎读者、市场的反馈。甚至,也不代表他们就不愿意听人意见,一条真正能为作品带来改善的意见,他们会视若珍宝。

是以可以看到,前文提及的那种“戾气”在这样的产销循环中,无论之于读者,还是之于创作者,都无甚助益。

一个积累满腹戾气的读者,只会越来越无法看到任何一个作品值得嘉许的地方,在偏见的路上越走越远;而一个遭受带着戾气的批评的创作人,伤心倒在其次,倘若因此扩大了某些负面情绪,对于继续促生出更好的作品自然毫无裨益。

若将之再扩大些,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充斥着更愿意去指摘他人短处的人,而非更愿意埋头苦干的人,无论供需双方还是同侪之间,皆少了一种宽和与激励,又如何能够指望这个产业能更健康更迅速地成长?

是为前文所说,这股戾气教人厌恶的地方。

这个世界上,真正于己于人皆受益的文艺批评,只可能是既帮助他人看见了短处,但在此之前,你也已洞悉过他人的长处,甚至更从中受到启发和滋养。

搞好原创童书需要很多,唯独不需要的正是那种自以为高明的满腹戾气。

在「瞳伴」这个小小平台上,我们也曾发自内心推荐过一些诞生于中国本土的原创佳作,如今回望,依然觉得它们都是可圈可点的好作品,将之汇总如下。

无论何时,也别忘了,其实这条路一直在,这些人也一直在开垦。

✤ 小小孩的大怀想,最好全家人都来看

✤ 这是一个从恐龙世界发来的快递

✤ 西方人有乌托邦,中国人独爱桃花源

✤ 从“旧”和“土”里生发出来的“新”与“美”

✤ 美到没朋友的中国经典故事

✤ 赐给爱想象的灵魂一副双飞翼

✤ 这才是更美好、也更有趣的“三个和尚”

✤ 对大自然的爱靠一口一口吃出来
『瞳伴』
瞳你一起 伴你看世界
----
文艺连萌成员
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一键成为瞳路人


    关注 瞳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